我的评价: 力荐
上半年读过最值得的书之一,关于自我、关于社会现象、关于成长…很多都从书中得到了启发,值得细细的品味
关于本书
书名 | 《把自己作为方法:与项飙谈话》 | 作者 | 项飙/吴琦中国 |
---|---|---|---|
出版社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阅读日期 | 2020年7月 |
豆瓣评分 | 8.4 | 我的评分 | ☆☆☆☆☆ |
内容简介
两代学人,跨越北京、牛津、温州、杭州、上海五地,历时三年完成了这场谈话。从项飙教授的个人经验切入,追索一系列超越自我的问题,其中涉及对中国社会半个世纪以来的变化、知识共同体、全球化与民粹主义、人类学方法论等题目的思考。这本书提供了一份对话实录,也给出了一种审视问题、 思维操练的方法——在自我泛滥的潮流中,如何给自己定位,在全球化的年代,如何创造性地建设身边的小世界,在思想受困的社会,如何回答宏大的命题。
书摘
在此处输入文本
- 你将读到的是北野武的出身、父母、兄弟和家庭的故事。
- 但请放心,这绝非一个自我感觉良好的人写的那种“优良课外读物”。很喜欢这句←方便打标签的状态卡片
- 相反,北野武用搞笑到甚至刻薄方式描绘这些人和事,让我们在笑与泪的交织中,看到真情和真实,看到那么多情、柔软的心。
前言 自我是一种方法
这是全书开头前言中主编吴琦在谈本书出版完成后的内心描述,我看完之后颇有共鸣在今天,这种怀疑好像正在成为一种日常、普遍的时代心理,对人对事的期待不敢过高,机会都很脆弱,又充满风险,希望经常以各种理由落空,更经常在落空之前自己先放弃。如愿完成一个计划,反而成了一件特别意外的事。
这种心态我在完成很多里程碑时也是如此,做事过程中情绪起起伏伏,甚至幻想着等到这件事情完结之后一定要怎么怎么样。但当真正完结后,内心往往毫无波澜,即便有,也只是一瞬间。
人们一心奔向结论,奔向情绪性的抒发与感慨,忽视了凡事都有一个具体劳动、结果难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的情绪时而激愤时而悲观,时而感到这本书的重要性,时而又觉得它改变了什么,脑子里欢乐许多种语气为这篇文章构思。最后当所有工作接近完成,终于需要坐在电脑前回溯过去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心态停留在一个出奇平静的节点——竟然可以客观地对待这本书,就像对待一件别人的作品。
在我看来这是一种务实主义,不关注虚名,关注过程,就像前面提到的,重视「具体劳动的过程」
这让我想到项飙老师在他的人类学研究和人生经验中时常强调的一点,比起知识分子、学者、老师这些称号,他说自己更像是一个做打火机的温州人,在表达观点、提出意见之前,最重要的是先把打火机做出来。
这段话道出了全书的主旨,在我看来是:打破边界和惯例,把自己作为方法的意思,实际上带着勇气面对困境、未知…尊重劳动过程的多样性,舒展自我。
你们会发现在一场开诚布公的谈话中,现成的看法和预设都会失效,价值需要重新判定,而精神会抖擞起来,那些困扰、挫败过我们的难题变得不再那么绝望无解。“方法”首先是一种勇气。不一定要遵守那么多惯例,不一定要听所谓主流的意见,想做的事不一定做不成,同行的人不一定都会掉队。这个世界上还存在这么一种可能,问题可以一点一点辨析清楚,工作可以一点一点循序完成,狭窄的自我会一点一点舒展,在看似封闭的世界结构中,真正的改变就这样发生。项飙老师的生活与研究已经展示出这种可能。
北京访谈
1、人文社科等到底可以给公众带来什么价值?
作为一个社会研究者,我觉得自己的工作就是做这样的思考工具的孵化器。我不能给你什么,我只能激发你、提醒 你。
2、「课堂中的理念与真实的社会进程之间的缝隙」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如何从经验中获得可借鉴的部分?
想要理解世界,必须足够的「在地」,亲自下场去感受和实操,而不是飘在理论层面
你一定要带入你个人的经验,否则其他东西都是飘着的。理解世界必须要通过自己的切身体会。
3、对于年轻人叙述训练的建议:
对自己生活的小世界发生兴趣,用自己的语言独立地叙述出来,不用分析,只需要能够将事物之间的联系性描述出来即可,这也称之为图景,图景一方面是对当下给出一个精准叙述,另外能够叙述出未来可能的走向。
大家一定要对自己生活的小世界发生兴趣,有意识地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的生活讲出来,做一个独立的叙述——也不用分析,就是叙述。
理论其实不是给出判断,而是给世界一个精确的图景,同时在背后透出未来可能的图景。早期的社会主义艺术也是这样,画这个图并不是机械地反映世界,而是要精确地反映世界。什么叫真正的精确?真正的精确就是你把握住它内在的未来方向。机械和精确的差别是很大的,机械就是拍照,但精确是不仅抓住现在是什么,而且抓住它将会是什么、内在的矛盾是什么。所以“图景”就有两重意思,一是现在的概括,再一个是未来可能的走向。
4、谈乡绅气质对自己性格养成的影响
项飙在这里将乡绅与调查员作比较,主要有三点:
- 乡绅的叙述是有内在性的,而不是飘在系统之外,靠外在的逻辑推演来分析;因为生活在系统之中,他的语言都是在地的语言,是行动者他们自己描述生活的语言。
- 乡绅的叙述是兼顾「细致、实证」和「整体结构性」的,而调研员可能也注重细节,但缺乏对系统的整体把握。
- 乡绅会做伦理判断,会关注系统的和谐、整体性;而调研员是价值中立、只看事实,而事实对于社会的意义并不是考虑的重点。
这里我想到的是自己实际工作中的例子,我是一个在线教育行业的产品经理,目前主要做的事情就是面向辅导老师的教学服务流程提供工具、流程支持。
多数时候,我总觉得自己像是一个调查员,或许通过实地调研可以看到一些细节和事实,但某个地区辅导老师群体的人、事之间的内在联系,系统的有机运转…这些我很陌生,也就是我是“不在地”的。为了对抗这种不在地和过分重视逻辑推理,我需要把自己一头扎进到业务中去、多尝试轮岗和实地的去体验,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具备“乡绅气质”的产品经理。
乡绅气质的研究者跟调査员也不太一样,尽管也有调査的色彩在里面。乡绅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自己那个村的情况摸得很熟,能够形成一个叙述。而且这个叙述是很内在的。什么叫内在呢?就是他能够把多数人活在这个系统里面的味道讲出来,他能够说清楚这个系统是怎么靠里面的人和事叠加出来,而不是靠外在的逻辑推演,所以他用的语言基本上是在地的语言,是行动者他们自己描述生活的语言。
但乡绅又跟刚才讲到的现代意义上的调査员不一样,调査员是受过训练的调査员,比如人类学学者也要注意细节,但乡绅对细节的观察是要构造出一个图景,塑造出一个叙述,这个叙述要反映事实,而且要说给内部的人听,所以一方面可以说是很细致、很实证;另一方面又很注意总体的结构,这是很多现代调査员特别是统计方面的调査员不会注意的。
乡绅会做伦理判断,在观察社会的时候要判断某个现象是好还是不好。调査员不搞这个,调査员要搞价值中立,只看事实,而事实对社会的意义不是他考虑的重点。但是乡绅和道德家也不一样,乡绅的伦理判断不能完全按照书上写的标准来。他的伦理判断要和老百姓的实践理性对得上。儒家乡绅的伦理判断,很重要的考虑是和谐。不只是你一个人做得对不对,而且要看你做的事情和其他人是不是和谐。所以整体观就很重要,要看世界是怎么搭在一起的。
5、谈焦虑与不放松
其实我反思自己也是如此,多数时候太紧绷了,因而在这种状态下或许创造性会受到抑制;另外也会显得与周围环境有些格格不入,短时间内很难和他人打成一片,这大概也是慢热的原因。
不放松是我的一个问题,在我的研究里这是一个很大的障碍。因为不放松,一根筋地往下想,思想的发散性就不太强,创造性就会受到抑制。我调査时也有这个问题,我不太放松,不太能够调笑戏谑,比较欠缺跟大家打成一片的能力,也是我自己不太满意的地方。
6、 可沟通性
这里与前面提到的图景类似,不要追求宏大叙事的创新,关注生活的小世界,并以简单、有整体性的语言将当下的系统和未来的发展方向都叙述出来时,也是一种成功。
理论不在于新不新、深不深,更不在于正确不正确,而是能不能形成沟通性。可沟通性非常重要,哪怕是一个浅显的理论,但它一下子调动起对方的思想,把对方转变成一个新的主体,那这个理论就是革命性的。找到能引发共鸣的语言其实是很难的,不仅要对静态的结构,而且要对形势、未来发展的方向有精确的把握,才能够讲得简单,勾起大家的共鸣。
7、 谈年轻人之丧
如果想要持续的去做一件事情,那么一定是找到了内心的spark,能够在与这件事情交互的过程中持续地获得满足和能量,而不是将价值外化/功利主义;要取悦自己,而不是为了取悦他人。
Fun的意思就是能够对事情本身发生很大的兴趣和热情,不需要外在的回报来刺激热情。
艺术上的热情还是比较自然的,爱画画的人总是爱画画,但其他工作,比如研究性的、公益性的,会牵扯到很多很繁琐的细节,确实要有一种持续的热情。
我们读书,理解人类社会的规律,都一定要和自己这个人发生关系,否则搞艺术就是为了美,好像是一个服务工作,去取悦人。大家要倒过来看,不要想着去取悦,想着自己怎么可以fun
意义不是虚无缥缈的人文精神,而是来自人和人的关系怎么构造,这跟经济有很大关系,回到物质资源如何分配、社会关系如何协调这些问题,但不一定建立在生产劳动的基础上了。
8、边缘与中心
平衡自己的历史来源和自己现在的行动,这是真正的英雄。真正的英雄不是改变世界,而是改变自己生活的每一天。很遗憾,在现代性之下,“边缘”和“中心”变成一组对立关系,中国人又有那么强的中心情结,觉得边缘的生活不值得过,造成极大的焦虑。权力和资源过度集中。
而是回到自己作为一个边缘者、回到我是谁的问题。想清楚究竟我能做什么,我跟世界的关系是什么。我认为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有这个问题,都得搞清楚自己是谁,否则都会有这种危机,除非完全盲目地被主流裹挟进去。
牛津访谈
温州访谈
读后感
在此处输入文本
- 你将读到的是北野武的出身、父母、兄弟和家庭的故事。
- 但请放心,这绝非一个自我感觉良好的人写的那种“优良课外读物”。
- 相反,北野武用搞笑到甚至刻薄方式描绘这些人和事,让我们在笑与泪的交织中,看到真情和真实,看到那么多情、柔软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