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微信读书笔记
箴言与哲思
全书分为五大部分,分别为“人生总论”、“处己之道”、“处人之道”、“命运与世道”和“阶段人生”。在这五个部分里,叔本华分别从人生的幸福和快乐、意志与心智、荣誉与名声、行为和个性、命运与年龄等几乎囊括了人的一生各个方面,阐述了独特新颖的“幸福论”。
三、处人之道
在人生旅途的进程中,我们应该尽可能做到宽容和自律,避免与人争论和口角,这样我们的一生将获益良多。为人处世的睿智,更显哲思的光辉。
四、命运与世道
“得意不忘形,失意不失态”。
五、阶段人生
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的生活是为了什么?如何达到内心的平静和安谧?怎样才是完美的人生?
我们所处的世界是怎样的,主要在于我们以什么方式来看待它,所以不同的人看到不同的世界:有人认为它荒芜、枯燥和肤浅,有人觉得它丰富、有趣而充满意义。
第一章 人生总论
人的命运的根本不同点,可以归结为三类:
人的自身:针对人格的广泛意义而言,它包括健康、精力、美、脾气、品性、才智和教养。
人的所有:就是指财产和其他各种可能占有的一切。
人的地位:就是大家都知道的,他人把你看成什么,或更严格地说,他人是根据什么看待你的。这可以从别人对你的看法中透露出来,而别人对你的看法,又可以从你所获得的荣誉、地位和名声中明显地看出来。
人生是一次旅行
为我们的一生做周详的准备——不管是哪种准备,都是最常见且最严重的愚蠢行为。
我们全力以赴希望获得的东西,往往在得到的时候,发现已经不适合我们。
为某一伟业做准备所逝去的岁月,无意中剥夺了我们去贯彻它的力量。
人生好比一次旅行,沿途所见景色跟开始的时候不同,当我们走近些,它又有变化。
我们没有找到期望的欢乐与喜悦,我们获得的是经验、世故、知识——一种真正而永恒的幸福,而不是短暂的、只在幻想之中才有的。
人生快乐的两大仇敌是痛苦和烦闷。我们可以进一步说,要是我们有运气能离开一个仇敌,我们就按照离开它的多少,而接近另一个仇敌。事实上,人生的过程似乎就是在这两者之间的剧烈摆动。
第二章 处己之道
对于一般人也一样:在他一生进行活动的每日每时,他很少想到自己一生就其整体而言的路程和特性。
他必须对了解自己的方法有若干进展;他必须知道在一生中他的真正的主要的和最为关键的目标是什么,他最想拥有的快乐是什么;还有,在那之后,什么在他思想中占据着第二和第三的位置;他必须找出,就整体来说,他一生真正的使命是什么,他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他跟世界的一般关系如何。
快乐不过是梦,忧伤却是现实的
痛苦给人的感觉是不折不扣的,快乐的真正标准就是没有痛苦。如果我们没有遭受痛苦,而且又不觉得生活枯燥,世上快乐的必要条件都已经达到了,其他一切都是虚妄的。
一个人想要评估自己的一生是否快乐,一定要一一记下他所逃过的各种劫数,而不管他曾享受的欢乐。
“生活幸福”就是指“生活不那么不幸福”——即度过一段可以容忍的生活。
毫无疑问,我们之所以获得生命,不是去享受此生,而是克服此生的困难——走完人生的路。
自我与外在
把你的要求降到最低限度,是避免极端不幸的最可靠的途径。
一个人所能直接领悟的,只是他自己的观念、感情和愿望,外在世界对他的影响,只能促使他产生那些观念、感情和愿望。
两种不幸
不幸大体有两种:一种只是可能的,大不了是极其可能的;另一种是不可避免的。纵使一定会发生的不幸,什么时候会发生并不确定。
如果我们不想由于恐惧不幸而失去人生的所有快乐,我们就应该把前类不幸看作永远不会发生,把后类不幸看作不会立刻发生。
不幸的事件如果已经发生,无法改变,我们就不应该再认为事情可能会演变为其他的情况,更不应该的是,认为当初如何就可以避免这件事。因为这种想法会增加自己的苦恼,使事情无法忍受,让自己成为自讨苦吃的人。
事情的发生是必然的结果,是无可避免的。
适度平衡
明智人士所致力的是免于痛苦,而不是寻求欢乐。
人生睿智行为中的要点,是维持我们对目前和未来看法的适度平衡,目的是避免过分注意其中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
享受此刻
我们只有先排除一切虚荣炫耀,投身于简朴无华的生活中,才能够做到心境平静,也就是到达人生幸福的坚实基础之上。心境平静是享受此刻的必要条件。除非我们能享受一个个的片刻,否则就无缘窥见人生幸福的全貌。我们应该永远记住,“今日”只出现一次,不会再度回来。我们易于忘记,每一天都是生命中不可缺少,因此也就是无从补偿的一部分。我们不免把生命看作一个集体的意念或名称,其组成的一个分子遭受毁灭,对整个生命没有损害
一千个欢欣快乐的钟头就在恶劣情绪之中浪费了,美好的时光未经我们享受,白白地让它们溜走;而在天空布满阴霾的时候,徒然叹息已经逝去的幸福岁月。
快乐获致术
我们快乐与否,跟我们的视野、工作范围、我们与外界的接触点所受限制和界定的程度成一定的比例
我们已经看出,受苦是正面的,快乐只是负面的状态。限制外界活动的领域,就是减轻心意受到外界的刺激;限制我们才智的努力范围,就是舒缓心意受到内在刺激的来源
这里是理解为收窄注意力面?那会不会显得有些鸵鸟心态呢?既然痛苦是常态,这种情况下的痛苦如果个体可以用平静的心态去应对,是不是也是自洽的呢?
限制外界活动的领域,就是减轻心意受到外界的刺激;限制我们才智的努力范围,就是舒缓心意受到内在刺激的来源
在这一点上,必须指出的是,外勤活动会让我们不喜欢读书和研究,同时也会使我们不能安静地集中精神,而集中精神是从事这类工作的必要条件。在另一方面,长期思想使我们多少不适应实际人生的熙熙攘攘。所以,如果环境需要我们花些精力处理实际事务,我们应该把劳心工作暂时停下。
单纯甚至是单调,都将会促成我们的快乐。
实际上是减少摩擦力和接触面,所以单纯可以获得简单的快乐;而接触面越大、作用点越多,反而阻力越大,快乐也就愈少了
单调而并非无聊沉闷,我们也要接受单调。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以及生活的重负(生活与重负是根本分不开的),最不会为难我们。我们的存在将在没有波浪或漩涡侵扰的小溪中,平静地滑行。
自省
与知行合一的理念类似,一个人的生活必须要达成经验与知识的有机统一,两者缺一都不可,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表达的也是此意
处世的经验可以看作是一种教科书,反思与知识构成该书的讨论。如果我们经验甚少,而反思和知识丰富,就好像有些书每页的正文只有两行,而讨论却有四十行;经验多而反思和知识不足,就好像有些古典文献的版本,其中没有注解,许多内容含义不明。
处世的经验可以看作是一种教科书,反思与知识构成该书的讨论。
吾日三省吾身
每夜睡觉之前,把当天所做之事,加以检讨。每天随便地生活,为工作或享乐忙忙碌碌,不对过去作任何的反思——好像不断地从生命的卷轴中拉出棉线——对于自己何去何从,一无所知。
对于我们在一生的关键之际的想法,我们应该仔细地保留下来,这一点,写日记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追逐名利、寻欢作乐、过高级的生活,是通往快乐大错特错的途径。因为这么做,是企图把我们苦难的生存转化为一连串的欣喜、高兴和欢乐——这种过程到最后一定会变为失望和妄想。
与自己相处
因为如果他需要跟异类人士多做交往,那些人将会对他构成扰乱性的影响,不利于他的内心平静。他们真的会剥夺掉他的个性,而不会对他的损失给予任何补偿。
理想的社会
人与人之间,在品行和才智上,上天所设定的差别程度是相当大的,但是我们的社会总是忽视那些差别,甚至要把那些差别消灭,或者说,社会建立了人为的差别——阶级和地位的分等——来代替它。
所谓理想的社会,最糟糕的不仅是给我们带来无法赞美或喜爱的同伴,而且还不让我们保持天性和本色。为了做到和谐,它强迫我们蜷缩,甚至是完全变形。
虚假的卓越
富有智慧的谈话,不管是严肃的还是幽默的,只适合智慧型的社会,对于普通人,则是彻底地对牛弹琴。要使他们高兴,就一定得大众化。
那种真正的心境平静,内心的完全安谧,是尘世中仅次于健康所能给予我们的最高祝福,只有在个人独处时才能够达到。
另一种不幸
聪明人首先要争取的是免于痛苦和烦恼,能得安静和闲暇,也就是一种平静朴实、不受干扰的生活。
一个人的内心愈为充实,他对其他人的需要就愈少——其他人愈不能替他做什么。
愚人纵然出身显贵,仍然会被他的个性所累,而有才智的人因为充满生动的思想,能使荒地充满人群。
要么独处,要么庸俗
我们在这世界的选择,很难超出独处和庸俗、随波逐流的两端。
伟大的心灵注定是孤独的
那些伟大心灵的使命,是指导人类渡过“错误”的海洋,安全抵达真理的彼岸——把人类从野蛮而庸俗的深渊,提升到文明和教化的光明之中。
具有伟大心灵的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但并不真正属于这个世界。
根据长时间与他人相处的经验,我们已不再对别人抱有太大的期望。我们发现,跟人交往得深入一些,并不会有所收获。
具有独特个性的人跟一般人不同,他必然是孤立的,这就是为什么这样的人愈老愈感觉到他的处境不再是年轻时那么沉重的负担。
独处的好处
我们所有的祸害都来自于不能独处。
喜欢跟人交往是危险的,甚至是致命的,因为它意味着跟人们接触,而其中极大多数是道德低劣的,而且资质鲁钝或刚愎。不爱社交就无须理会那些人。
跟人交往会破坏我们心境的平静,而心境平静,我已经说过,是幸福要素之中仅次于健康的。没有相当时间的独处,要做到心境平静是不可能的。
西塞罗甚至说过这样的话:一个能够完全自立,并且具备独特才能的人,不可能生活不快乐。一个人愈有独立的才能,别人对他的重要性就愈少。这种自足的感觉,让许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致为了跟世人相处而做出相当的牺牲,更别说实际上克制自己去积极参与那些活动。
一般人喜欢社交,能跟人和睦相处,是出于一种相反的感觉——他们容易跟别人相处,不容易跟自己相处。
爱好孤独很显然不是人性中最直接、最原始的冲动,而是次要的、慢慢养成的习性。它是高贵心灵的比较显著的特征,其发展一定要克服某些自然的欲望,而且还不时需要实际地对抗魔鬼的诱惑。
幽居的烦恼
贺拉斯说得好,人生中没有一件事物不是带着若干缺点的。
我们的性情也一样,长时期的幽居会让我们的脾气变得非常敏感,就连最微小的事故,最无所谓的话或样子,都足以困扰和冒犯我们——这些小事通常不为普通人所注意。
一般来说,一个人的社交能力,几乎跟他的才智价值成反比:如果说某人很不友善,几乎等于是说其人大有能力。
忍受孤独
要养成跟人交往时保持着孤单感。一方面学习怎么跟友伴在一起时依然故我,并不立刻说出你的想法;另一方面,对别人所说的话,不必太推敲字义,在道义上或智力上,不要对别人期望过高,并加强对他人意见的淡漠感,就最能练习人人赞美的容忍精神。
优秀的人,并不代表某一小部分,而是指整体,他本身就是完全的。
妒忌是人的天性
如果我们不把自己的命运跟其他更为快乐的人相比,避免自寻烦恼,我们将会对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感到高兴。
我们应该永远记住:出于妒忌的憎恨是最难消除的。所以我们永远要小心,行事要有节制,以免引起别人的忌恨。正像对付其他许多恶习一样,我们最好完全弃绝在这方面可能获得的快慰,因为后果严重。
如果有人这么妒忌你,可采用的方法是跟妒忌你的人保持距离,尽可能避免跟他接触,使你和他们之间好像隔有一道鸿沟。如果这办法做不到,你就要完全处之泰然地忍受他们的攻击。
想象做不了判断
把马鞍系好,然后自信地骑乘奔驰。
我们不应该让想象扮演任何角色,想象做不了判断——它只会唤起幻象,导致有害而且不时非常痛苦的心情。
这时候不适合进行严肃的思考,尤其不适合思考不愉快的问题。早晨才是适当的时候——无论做任何努力,不管是思想的还是身体方面的,都是如此,没有例外。因为早晨是一日的青春,万事万物都如此明艳、新鲜和轻盈。我们在那时觉得有体力,官能完全听我们使唤。不可迟于起身,把早晨缩短,或是做鸡毛蒜皮的事,或是闲谈,把早晨时光浪费掉。早晨是生命的精华,应该把它看作是近乎神圣的。夜晚就好比老年,这时候我们无精打采,喜欢说话,稀里糊涂。
早晨是生命的精华,应该把它看作是近乎神圣的。夜晚就好比老年,这时候我们无精打采,喜欢说话,稀里糊涂。
每一天是一个小生命:每一次醒来和起身是小模样的出生,每一个早晨是短暂的青春,每一次休息和睡觉是小模样的死亡。
控制想象
我们所蒙受的损失,我们所经历的污辱、轻视和困扰,都足以构成一幅漆黑的图画,我们不要去描绘它。
失去的价值
对于不如意的事,最好用平常心看待,因为那也是最容易忍受的方法。
我们有时应该把我们的所有物,看作是可能会丢失的。不管什么,财物、健康、朋友、配偶、孩子,或是其他我们喜爱的人,大多数情况是,只有在我们失去他们时,才开始发现他们的价值。
克己
我们必须限制我们的愿望,抑制我们的欲求,节制我们的愤怒。要永远记住,任何值得拥有的东西,每个人只可能获得无限小的一部分。
要小心考察并勤于探讨,
如何最能促成一生平静;
庶不致竟日被无谓的意欲,恐惧或希冀无用之物所折腾。克己也是必要的。
克己最能保护自己不受外界的强力排挤。
有所作为
我们之所以存在,从实质上说,是因为我们的有机体是不断地运动的。如果我们要明智地生存,就必须不断地使“心”有所用——不管做什么都行,只要是一些实际的或内心的活动。
快乐是健康绽放的花朵
人世间最无助于快乐的是发财,而最能促进快乐的是健康。在脸上能见到快乐和满足之情的,不就是那些低下阶级,所谓劳工阶级,特别是在乡下生活的人们吗?在富有的上等人士的脸上,不是充满忧虑烦恼吗?
影响我们快乐的,不是事物的客观性质或本身,而是它们对于我们的影响是什么,在我们看来是怎样的。这就是艾匹克提塔斯(Epictetus)所说的:“事物不影响人,是我们对事物的想法影响我们。”
一般来说,我们的快乐十之八九都依靠健康。有了健康,每一件事都令人高兴,没有健康,任何事都不能让人喜悦,甚至是其他的福分——伟大的心灵、乐观的性格,都因为没有健康而变质和退化。所以两个人一见面,彼此首先问安,表达祝愿,实在是很有道理:良好的健康毕竟是人生幸福的最重要的因素。
从这些我们可以看出,为其他福分——财物、晋升、学问或名誉,更别说为了一时的感官享受,而不惜牺牲健康,是最最愚蠢的事。任何事物都应该搁放在健康之后。
叔本华早已参透人生之要义
从这些我们可以看出,为其他福分——财物、晋升、学问或名誉,更别说为了一时的感官享受,而不惜牺牲健康,是最最愚蠢的事。任何事物都应该搁放在健康之后。
双重生活
在这个世界的舞台上,大多数人各自演一个小角色,然后下台。大天才过着复式的生活,既是演员,也是观众。
持久不变的是人的性格
我们的性格和品质,是唯一立即而且直接影响到我们快乐和幸福的因素。所有其他因素都是间接而非立即的,其影响可以化解和消除,但是人的性格的影响性,是永远的。
主观方面的福分——高贵的性格、精明的头脑、愉快的性情、乐观的精神、健全的身体,总之,身心健康是构成幸福的最为首要的因素。所以,相比获得外在的财富和外界的荣誉,我们更应该注意提高和维护自己的身心健康。
幻象
我们永远不应该被一时的印象所操纵,也不应该为事物的表象所左右,这些印象和表象对我们的影响,其力量远远超过思想的或系列概念的单纯作用。
天才都是忧郁的
获得上天和命运所赋予智慧的人,将会热切而小心地维持开放内在的快乐泉源。要做到这些,独立和闲暇是需要的。要获得独立和闲暇,他会自愿节制欲望,珍藏他的资源。因为他不像别人,他的快乐不只限于外在的世界,这就使他更加克制和谨慎。
因此,他不会为了期望官位、金钱或是他人的好处和赞许,而出卖自己以迎合低级意欲和粗俗品位。在这种情况下,他会遵从贺拉斯在信中给米西纳斯(Maecenas)的劝告:为“外我”而牺牲“内我”,也就是为了光辉、官职、排场、头衔和荣誉而放弃个人全部或部分的安闲和自主,是莫大的愚蠢。
获得上天和命运所赋予智慧的人,将会热切而小心地维持开放内在的快乐泉源。要做到这些,独立和闲暇是需要的。要获得独立和闲暇,他会自愿节制欲望,珍藏他的资源。因为他不像别人,他的快乐不只限于外在的世界,这就使他更加克制和谨慎。
为“外我”而牺牲“内我”,也就是为了光辉、官职、排场、头衔和荣誉而放弃个人全部或部分的安闲和自主,是莫大的愚蠢。
不受打扰的闲暇
一般人只想如何“消磨”时间,有点才智的人是尽量如何“利用”时间。
不受打扰的闲暇,并不是大家都能拥有的,它跟人的天命是根本相抵触的,因为一般人的命运是为个人糊口和家庭生计而终其一生。它是贫困,需要奋斗,并非才智驰骋的天之骄子。一般人对不受打扰的闲暇,不多久就会感到烦闷,要是没有设想的或必然的目标,例如各种游戏、消遣和嗜好,把闲暇占据,闲暇立即变成负累。因为这样,闲暇是极有可能充满危险的,所谓“人无事可做时,很难保持安静”。在另一方面,超越普通人的那份智慧不但不自然,而且是反常的。但如果它的确存在,而且具有那份智慧的人能够获得快乐,那人需要的就是别人发现是负担或是危险的“不受打扰的闲暇”。
如果不受打扰的闲暇和大才智这两种不寻常的外在和内在条件都碰巧发生在一个人身上,那将是极大的幸事。
幸福来自内心
认识你自己
一般人把毕生的幸福置于自身以外,他们把幸福寄托在财产、地位、配偶和孩子、朋友、社团之上,一旦那些身外之物有所丧失或令人失望,他们的幸福基础就被毁了。也就是说,这些人的重心不在自己,愿望和幻想每有变动,他们的重心也会变动。
一般而言,人要是无所事事,他一定会选择适合他能力的娱乐——打球,下棋,狩猎,绘画,跑马,搞音乐,玩牌,作诗,研究宗谱、哲学或是其他业余嗜好。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需要完全不被打扰的时间,以便更好地阅读、观察、研究、沉思、练习
睿智人士的这一特点意味着他比其他人多一层需要,他需要阅读、观察、研究、沉思、练习。总之,他需要不受打扰的空闲时间。
两个生命
伏尔泰说得好:“没有真正的需要,就没有真正的乐趣。”
智者会让睿智的生命获得优待:由于洞察力的知识不断增长,睿智生命就像缓慢形成的艺术品一样,需要持之以恒、长久的强烈感情,一种愈来愈完整的同一性。
第一类是维持和满足“生命力”——诸如从食物、饮料、消化、休息和睡眠所得来的乐趣,世界上有若干种族就以这些作为他们典型的民族性的乐趣;第二类是从“体力”得来的乐趣,包括步行、跑步、摔跤、跳舞、斗剑、骑马,以及类似的体能活动,有的当作运动,有的成为军事生活或真实战争的一部分;第三类是满足“感受力”或感性所得来的乐趣,包括观察、思考、体验、欣赏诗文或音乐、学习新事物、阅读、静修、从事发明、搞哲学等等
心灵的财富
年轻人应该很早接受训练以便能够独处,因为独处是快乐和心境平静的一个来源。
天分高的人对于快乐的阈值越高
在这世界上,能导致痛苦的事物,比之能产生快乐的事物,要多得多。天分高的人,容易跟他人和他人的所作所为疏远。因为天分愈高的人,所能发现他人的天分就愈少,他人喜欢的各种事物,他都觉得肤浅无趣,到处可以感觉到的“补偿律”。
才智有限的人说到底是最为幸福的,说来也不无道理,虽然他的命运并不值得羡慕。
所求与所得
要衡量一个人的幸福完全依靠他得到什么,而不同时知道他希望得到什么,就好比只知道一个分子式的分子,不知道分母,而要想得出它的数值,只会徒劳无功。一个人若是对某些东西无希求,决不会觉得有所缺失,没有那些东西,他照样快乐。另一人比他多一百倍的财物,只要有一件他要的东西没有得到,便会苦不堪言。
他人眼中的我们
幸福最主要的因素在于健康,其次就是维持独立生活和免于忧患的能力。
我们对于他人的意见,无论是迎合我们的还是令我们痛苦的看法,都要认真地考虑并适度地估计相对的价值,从而尽可能地减轻我们对他人意见的高度敏感性。因为不管是令我们高兴或是让我们沮丧的他人言词,都是诉诸我们的同一情绪。如果不那么做,我们就成了他人看法之下的奴隶:
渴望赞美的人,
太容易因鸡毛蒜皮
而变得抑郁或兴致冲冲。
——贺拉斯《书函集》
虚荣
关注自己,合理地认识自己
我们应该谨慎地劝人,不必太重视别人对自己的想法。日常的经验告诉我们,人们不断地一再犯这一错误。大部分人所注意的正是别人的想法,而对于自己意识中最直接的认识反而不那么关心。他们把自然秩序倒过来——把他人的意见看成是真实的存在,却把自己的意识当作可疑之物;他们把衍生的次要东西当成主体,同时把他们外界所见到的自身形象,看得比自身还重要。
面对影响我们祸福的所有事情,我们要小心不让自己胡思乱想,不要建造空中楼阁。首先,建造空中楼阁的花费很大,因为我们又得立即把它拆掉,这就是悲哀的一个来源。我们也需要提防,对于只是可能发生的祸患,不作胡乱臆测,以免我们作无谓的忧心。如果这些祸患完全是心中想象的或是极不可能发生的一类,我们应该好似梦中醒来,立刻看出整个事件只是虚幻;我们应该为现实优于梦境大为高兴,大不了把它看作虽是遥远但仍然可能发生的祸害的警告。
全世界愚人
“谦虚”成为美德之后,让愚人占尽便宜,因为大家都希望各人把自己说成是蠢人。这真是平头的平等,让全世界看起来都是愚人。
荣誉的定义
要成为社会有用的一分子,人们就得做到两件事:第一,每个人不管在何处都该做的事;第二,每个人出于自己的特殊位置而该去做的事
承受侮辱
真正欣赏自身的价值,会让我们对于他人的侮辱漠不关心。
名声是一种偶然
荣誉乃是有关每个人在相似的情况下应有的表现,名声所要求的品质则无法期望每个人都能拥有。
名声说到底不过是一个人与其他人相比而已。基本上,名声以性质而言是相对的,所以只有间接的价值。
立功与立言
立言和创作的情况则正好相反。作品并不凭借机运而启始,而是完全依赖作家。只要作品存在,其实质和价值就能保持。
名声与机运
厚积而爆发,大器晚成
一般言之,越是可能持久的名声,其出现的时间越会迟些,因为优秀的作品需要时间发展。能维持到后代的名声像是一棵橡树,生长很慢;持续暂时的名声,像是一年生的植物,之后就死去;虚假的名声像菌类,一夜之间生长出来,马上又枯萎了。
一般言之,越是可能持久的名声,其出现的时间越会迟些,因为优秀的作品需要时间发展。能维持到后代的名声像是一棵橡树,生长很慢;持续暂时的名声,像是一年生的植物,之后就死去;虚假的名声像菌类,一夜之间生长出来,马上又枯萎了。
名声并不能使人快乐
认知水平决定了自己的兴趣
人们到头来真正能了解和欣赏的东西,总是合乎自己的性格和气质。笨人喜欢笨东西,普通人喜欢普通作品,观念不清的人会被杂乱的思想所吸引,没有头脑的人对于“愚昧”有好感。最好的例子是,每个人都喜欢自己的作品,因为其格调完全跟自己相配。
人们到头来真正能了解和欣赏的东西,总是合乎自己的性格和气质。笨人喜欢笨东西,普通人喜欢普通作品,观念不清的人会被杂乱的思想所吸引,没有头脑的人对于“愚昧”有好感。最好的例子是,每个人都喜欢自己的作品,因为其格调完全跟自己相配。
失败的欣赏者
自驱力与被动接受的差异
如果不是由于自己的爱好和兴趣,而是出于野心的驱使,大概永远不会有人为人类留下宝贵的不朽作品。凡是要寻求真善美的人,必须躲开“恶”,并且准备跟公众的评判对抗,甚至轻视公众及其代言人。所以,奥索留斯(0dorous de Gloria)特别强调下面这句话:“名声躲开追求它的人,却去追求躲开它的人。”这实在是至理之言。只因为前一类人让自己迎合当代人的品位,后一类人敢于反抗。
如果不是由于自己的爱好和兴趣,而是出于野心的驱使,大概永远不会有人为人类留下宝贵的不朽作品。凡是要寻求真善美的人,必须躲开“恶”,并且准备跟公众的评判对抗,甚至轻视公众及其代言人。所以,奥索留斯(0dorous de Gloria)特别强调下面这句话:“名声躲开追求它的人,却去追求躲开它的人。”这实在是至理之言。只因为前一类人让自己迎合当代人的品位,后一类人敢于反抗。
名声不过是虚荣的点心
我认为心智上的优越性在于建构理论,也就是把若干客观事实进行新的组合。
在人生的路途中,如果我们愿意而且有能力做到两点:放眼前途,容忍异己,我们会受益良多。前者让我们不受损失和伤害,后者可以使我们免于争论和口角。
第三章 处人之道
世界上总有愚人和恶徒
如果我们要跟人们一起生活,我们必须允许每个人都有权利按照自己的性格生存,不管他的性格如何。我们应该努力从事的,是在他的本性所许可的方式中善用他的性格,而不是希望他的个性有所改变,或是直截了当地指责人家性格的不是。这就是格言“自己活也让别人活”的真实意义。可是这话虽然含有至理,要做到却很困难。一个人如果能够永远避免跟若干人打交道,那么他是非常幸福快乐的。
没有人能看到自己的高度之上
所谓格局
“没有人能看到自己的高度之上。”让我来解释这句话吧:你在他人之中能看见的,局限于你自己所拥有的。你的智慧的高下,严格地决定了你对别人了解的程度。
“没有人能看到自己的高度之上。”让我来解释这句话吧:你在他人之中能看见的,局限于你自己所拥有的。你的智慧的高下,严格地决定了你对别人了解的程度。
考虑到大多数人都那么世俗、低劣和平庸,我们就要暂时变得平庸,否则无法跟他们交谈。
做人需要委屈自己,有些人跟你交往的唯一接触点,就是你性格中自己最不喜欢的那一部分。避免跟他们交往是能让自己高兴的。对付愚人的办法,唯一能显露你的智力的办法,就是不跟他们来往,这一点你很快就会明白。这
适当的藐视
升米恩斗米仇
我们会因为举止有些高傲和粗心,一下子就把朋友疏远;但如果我们对人非常和蔼而殷勤,对方就常常变得傲慢,让人无法忍受,终致分手。
我们会因为举止有些高傲和粗心,一下子就把朋友疏远;但如果我们对人非常和蔼而殷勤,对方就常常变得傲慢,让人无法忍受,终致分手。
远离卑劣之人
对事物必须做出判断时,臆测的概念总是不能跟经验相提并论。对于一般人而言,臆测的概念就是出自他们私心的看法。那些在心性上比一般大众高超的人士,就不是这样——在“不自私”这一点上,他们跟其他的人不一样。他们根据自己的高标准去判断其他人的思想和行为,其结果就总是跟他们的盘算不相符合。
一个性格高尚的人,由于自己经验的影响,或是学习他人的教训,最终还是会看出,大众之中有六分之五的人都在道德上和智力上发生问题,你对一般人所能期望的就是这样。因此,只要环境不把你跟那些人安排有亲谊关系,最好还是躲开他们,尽量远离他们,不跟他们发生关系——纵然这样,你仍未能达到适当地了解他们卑劣的程度:他一向所持对于人性卑劣的估评,需要不断地把它的范围扩大和加深。
人不会忘记自己
惯性的力量
人们对任何事,绝无例外地,都能忘记,可是不会忘记自己,以及自己的性格。性格是无从改变的。人们所有的行为都源于内心的原则,因而情景相同时总是会做同样的事,不会有所改变。
人们对任何事,绝无例外地,都能忘记,可是不会忘记自己,以及自己的性格。性格是无从改变的。人们所有的行为都源于内心的原则,因而情景相同时总是会做同样的事,不会有所改变。
与他人相处
顺其自然
如果有人过分循规蹈矩,努力培养一个跟自己天性不合的性格,这种性格只是由人为的功夫而取得,并完全靠推理的过程才有所进展,他不久就会发现,贺拉斯的话可以确认:
用棍子赶走自然,她仍然会回来。
如果有人过分循规蹈矩,努力培养一个跟自己天性不合的性格,这种性格只是由人为的功夫而取得,并完全靠推理的过程才有所进展,他不久就会发现,贺拉斯的话可以确认:
用棍子赶走自然,她仍然会回来。
不自然即不完美
不自然的事物不是完美的。
表现与隐藏
要是真正具有才智,不会想到需要大肆显露自己具有它:他知道自己厚实的底蕴,很是满足
:“无人能够长时期伪装不存在的性格,因为天性不久就会依然故我。”(
你的敌人才是真正的诚恳
跟断绝关系的朋友恢复往来,是人的一项弱点。对方一有机会,将对你做同一件事,我们到那时就会受到处罚,这是当初要跟他断绝往来的原因。的确,他会变本加厉,因为他私下知道你一定要依赖他。我们把佣人辞退以后再雇用,也会发生这种情况。
你的朋友会说自己是诚恳的,但你的敌人才是真的诚恳。把你的敌人的谴责当作一贴苦药,用来认识自己。俗话说,患难朋友很少。这话不对。你一旦交上一个朋友,他就说他有难,向你借钱。
你的朋友会说自己是诚恳的,但你的敌人才是真的诚恳。把你的敌人的谴责当作一贴苦药,用来认识自己。
才智的遭遇
让对方知道你一定比他强,而且让其他人也看到这一点,是非常莽撞的。因为他会渴望报复,一般来说是找机会用侮辱方式,因为问题已由理智范围转到“意志”范围,到了这一地步,怀有“敌意”就让人站在同等的地位。
不要妄想教导世界
如果你无意中听到他人的荒谬言谈而感到恼怒,你应该假想自己在听喜剧中的两个小丑对话。这个方法屡试不爽。
处世智慧
谨慎要求我们,在所想和所言之间,划出一道鸿沟。
“不轻易爱人,也不轻易恨人”是处世智慧的一半;“不轻易说话,也不轻易听信别人的话”,是另一半
不管命运如何降临我们身上,不可太高兴,也不可过分悲伤。一方面是由于一切事物都充满变化,我们的运气随时都会变动;另一方面是因为在判定事情对自己是好是坏之时,我们易于受到欺骗。
第四章 命运与世道
机运
当我们回顾一生的道路,审视那“到处令人错失的迷津”(歌德《浮士德》卷1)之时,我们一定看到在许多关键之处时运不济,我们不免会过分自责。我们一生的过程,绝不会完全是自己造成的,它是两个因素的产物——一系列所发生的事情,以及我们对每一事情所做出的决定,这两者又经常在视野中发生作用。
这也许是由于我们所采取的计划看得不够远,也许是我们对未来事件尚未具有充分能力加以预测:我们所知道的严格地限于现在的计划和现在的事件。所以,一旦我们偏离目标,我们无法对准它驶去。能够大体正确就该满足了。在朝向我们所认定要去的方向之中,我们时常需要曲折前进。
直觉
这个或许就是直觉?
按照抽象的原则行事是困难的,需要多多练习,才可能偶然成功几次。原则不能适合我们特殊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有某些内在的“具体原则”,就好像在我们静脉中流动的血液的一部分。
按照抽象的原则行事是困难的,需要多多练习,才可能偶然成功几次。原则不能适合我们特殊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有某些内在的“具体原则”,就好像在我们静脉中流动的血液的一部分。
时间是最厉害的剥削者
“时间”是最厉害的高利贷剥削者,如果你要时间预先支付,你得付出最昂贵的利息。
宠辱不惊
不管命运如何降临我们身上,不可太高兴,也不可过分悲伤。一方面是由于一切事物都充满变化,我们的运气随时都会变动;另一方面是因为在判定事情对自己是好是坏之时,我们易于受到欺骗。几乎每个人在一生中都有这样的经验:我们为之悲伤的一些事,以后证明为所发生过的最好的事;或是我们为之欢欣不已的事,竟然成为最大痛苦的来源。为了应对这种情形,我在这里所建议应该采取的心理态度,莎士比亚曾经巧妙地说到过:我觉得喜事悲事都有许多花招,所以它们猛然间出现的面貌,未能使我惶悚不知所措。——《皆大欢喜》第3幕第2景
习惯不幸
齐格飞,为北欧神话,《尼伯龙根之歌》中登场的勇者。达成众多伟业,最终杀死恶龙法夫纳(Fafnir),沐浴其血,得到不死身的大英雄
齐格飞
世界上最高超的人该是从不犹豫、从不慌忙的人。我们的目标是仔细观察我们的周遭,对抗不幸并且把它击退,在避免人生不如意事这方面——无论是来自我们的族类,还是来自物质世界——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要像一只狡猾的狐狸,我们才可能从大大小小的祸患身边溜开。要记住,“祸患”通常都是我们自己“短拙”的化身。
第五章 阶段人生
非常贴切,身处其实多数时候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只有在完成人生的某一阶段,或是接近人生终了的时候,我们才了解我们所有行为的真正关联——我们有什么成就,我们做过些什么。只有到那时候,我们才能看清楚因果的切实关系,我们所有努力的精确价值。
只有在完成人生的某一阶段,或是接近人生终了的时候,我们才了解我们所有行为的真正关联——我们有什么成就,我们做过些什么。只有到那时候,我们才能看清楚因果的切实关系,我们所有努力的精确价值。
“现在”是唯一的真实和肯定,“未来”几乎总是不符合我们的期望,“过去”也跟我们的假定有所不同。过去和未来,总的说来,不如我们所想象的那么重要。
叔本华nb,就是这么的深刻而贴近
在我们的一生中,我们能实际拥有的就是“现在”,也仅仅限于现在。唯一不同的是,在人生开始之际,我们期望有一个长长的未来,在一生快要结束的时候,我们就会回顾一个长长的过去。还有就是,我们的脾气(并非性格),已有若干明显的改变,这就让“现在”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显出不同的色彩。
在我们的一生中,我们能实际拥有的就是“现在”,也仅仅限于现在。唯一不同的是,在人生开始之际,我们期望有一个长长的未来,在一生快要结束的时候,我们就会回顾一个长长的过去。还有就是,我们的脾气(并非性格),已有若干明显的改变,这就让“现在”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显出不同的色彩。
失去的乐园
勇气、耐心与爱是人类最宝贵的品质
跟着消失的是我们的勇气和耐心。
跟着消失的是我们的勇气和耐心。
生命的布景
人生可以比喻为一幅刺绣,我们在前半生所见到的是刺绣的正面,后半生所见到的是反面。反面没有正面那么漂亮,但是比较具有教导作用,它能说明丝线是如何绣在一起的。
世界的真相
青年时期大家对未来都充满着无限的憧憬与期待,认为我们是无限的;但渐渐的在现实的捶打下会发现自己的平凡性
我们在早年的想象是,此生中的首要事件,还有扮演重要角色的人物,在登场时都会有号鼓鸣奏;当我们年老回顾之际,发觉他们都是静悄悄地来到,好似从边门溜进来,几乎无人觉察。
我们在早年的想象是,此生中的首要事件,还有扮演重要角色的人物,在登场时都会有号鼓鸣奏;当我们年老回顾之际,发觉他们都是静悄悄地来到,好似从边门溜进来,几乎无人觉察。
时间与记忆
年轻时,时间的步子似乎慢得多,所以我们生命开头的四分之一,不但是最快乐的,也是最长的,它留下比较多的回忆。如果有必要,我们能就人生的第一个四分之一娓娓告诉他人的话,会超过随后的两个阶段的总和。说真的,在一生的春天,正像一年的春季,日子长长的,简直令人厌烦;一到秋天,无论是一年的或一生的,虽然日子比较短,倒是更为温煦而且融和的。
最佳岁月
在年轻时,事物的外表最能吸引我们;年老时,思索是我们心智的主要特质。因此,青春期是喜爱诗歌的时代,老年就偏好哲学。在实务方面也是如此:我们在年轻时,多由外表世界所给予的印象形成我们的决心;而在年老时,我们用思想决定行动。
人在暮年
人生的前40年好比写出一本书的正文,剩下的30年完成该书的注释。没有注释,我们对于正文的真义、系统,该书所含的寓意,还有它的微妙引申,都无从获得正确的了解。
在行经世界的道路上
凡所有相,皆为虚妄
年轻人天真地想象,世界上美好的事物多得是,只待我们去找寻;年长者沉浸在《旧约·传道书》的真理中,对他而言,所有的事物都是虚妄的——他知道,不管外表多么好看,坚果是中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