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

今年读完的第13本书,国庆终于有时间啃完这本长期占据豆瓣读书非虚构类第一名的《汴京之围》了。读完之后几点想法:

1.本书为什么能火?
市面上太缺类似于《明朝那些事儿》的通俗历史作品了(题外话看了微信官方的统计,国庆期间高居微信读书榜首的还是《明朝》);而本书也比明朝更聚焦,全书30w字都是在写北宋末年靖康之乱前后,引经据典、真实具体的还原了那段历史;

2.作者对军事地理对战略影响的相关研究勾起了我的兴趣:
从书中的很多地方都能看出作者的背景,恰好他也在后记中提到本书的写作缘由——靖康时期的战争过于复杂(用作者的话是“超越了军事本身,变成了政治、经济、外交的大拼盘”),有时间想去读读《中央帝国的军事密码》一书。

3.读历史的好处:
1)居安思危:宋朝的由盛转衰只用了三年,这也告诫我们和平并非必然,它要求我们怀着谦卑的心态去看待世界,学习世界所长的同时,避免自大与狂傲,谦卑不是错,错判了形势才是最可怕的

2)透过历史能更全面的认识一个人:你不会再简单的用好恶忠逆来判断一个人,因为在史实面前,所有人的形象更加客观,我们会发现更大的矛盾源自观念和主张上。非虚构类史书最大的优点在于“不鼓动任何情绪,却总是想给文明冲突找到合理的解释”

3)“没有武装的财富,是无法得到保护的”,硬实力是谈判的资本,没有实力支撑,再完美的技巧都只是空中楼阁

4)从辽到金的历史得出这样的感悟:企业与组织在早期可以依靠情感和个人意志维系,但一旦规模扩大,还是要依赖规章制度来保证效率和战斗力;《人类简史》中就有专门一章讨论这个观点——借由八卦来维持的最大自然团体大约是150人,低于150人的团队,依靠人际关系即可运作正常

附录:微信读书笔记

汴京之围:北宋末年的外交、战争和人
郭建龙
110个笔记

◆ 楔子 从盛世到灭亡只用三年

赛马机制,古已有之😂
>> 在建设这个宫殿群时,宋徽宗采取了竞争性做法,让五位宦官[14]同时负责建造,他们互不隶属,争先恐后地尽一切努力叠山垒石,将延福宫打造成了人间仙境。

◆ 第一章 繁荣之后

仁君:宽容不扰民,所谓无为而治
>> 但就在这碌碌无为中,中国社会繁荣的时代却悄然来临。由于民间受到的干扰最少,经济发达,人们生活舒适,老百姓不用担心自己受穷,更不用担心来自官府的骚扰。而官员们也不用担心自己说错了话而掉头,即便当面和皇帝顶嘴,也不会受到惩罚。仁宗朝由此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值得怀念的时代之一。

但就在这碌碌无为中,中国社会繁荣的时代却悄然来临。由于民间受到的干扰最少,经济发达,人们生活舒适,老百姓不用担心自己受穷,更不用担心来自官府的骚扰。而官员们也不用担心自己说错了话而掉头,即便当面和皇帝顶嘴,也不会受到惩罚。仁宗朝由此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值得怀念的时代之一。

守成者是因为更明白破旧的艰难,而年轻人大多时候更多看到的是问题,试图变革,更为激进
>> 在历史上,老人往往更加具有守成的智慧,他们知道自己已经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代之一,比改变重要的是首先要保持这个时代的延续;年轻人却总是喜欢变革,神宗将自己处的时代视为理所当然,他看到的不是成就,而是问题,希望通过努力将世界变得更好。

在历史上,老人往往更加具有守成的智慧,他们知道自己已经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代之一,比改变重要的是首先要保持这个时代的延续;年轻人却总是喜欢变革,神宗将自己处的时代视为理所当然,他看到的不是成就,而是问题,希望通过努力将世界变得更好。

对北宋社会破坏最大的,除了改革本身之外,是王安石为了推行改革而引入的新官僚阶层。

对于任何国家,军事行动的原则都应该是:不轻易言战,战则必死战。

◆ 第二章 北方游牧区:衰老与新兴

所以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后来的冲击者与防御者相比更具有战斗力
>> 辽国本身就不是一个经济特别发达的国家,这样的国家想要保持战斗力,必须让士兵自带粮食,亦农亦兵。可是随着辽国的汉化,养兵的成本越来越高,战斗力却在下降。一旦开战,军事花费的大增,将反过来影响社会经济,人们的生活迅速变糟。在接下来几年,辽国饥荒和叛乱不断,进入了解体的节奏。
与此同时,新兴的金国却处于一个养兵成本很低的时期,士兵们不需要兵饷,依靠抢劫来获得食物和财富,[22]他们唯一的冲动就是打更多的仗,抢更多的财富。此消彼长之间,国运已经变换。

辽国本身就不是一个经济特别发达的国家,这样的国家想要保持战斗力,必须让士兵自带粮食,亦农亦兵。可是随着辽国的汉化,养兵的成本越来越高,战斗力却在下降。一旦开战,军事花费的大增,将反过来影响社会经济,人们的生活迅速变糟。在接下来几年,辽国饥荒和叛乱不断,进入了解体的节奏。
与此同时,新兴的金国却处于一个养兵成本很低的时期,士兵们不需要兵饷,依靠抢劫来获得食物和财富,[22]他们唯一的冲动就是打更多的仗,抢更多的财富。此消彼长之间,国运已经变换。

◆ 第五章 买来的胜利

郭药师的存在再一次凸显了宋军的无能和其内部关系的错综复杂
>> 在这次战争中,唯一问心无愧的是郭药师,他的一腔热情被宋军内部复杂的关系牵制,最终变成了泡影。就算是输了,他还是在尽心尽力地保卫北宋江山。

在这次战争中,唯一问心无愧的是郭药师,他的一腔热情被宋军内部复杂的关系牵制,最终变成了泡影。就算是输了,他还是在尽心尽力地保卫北宋江山。

无能就注定了在谈判桌上是被动的一方
>> 按照约定,燕京应该由北宋自己拿回,可实际上北宋没有能力,只好由金国代劳。如果当初金国不与北宋结盟,那么所有这一切都毫无争议地属于金国。

按照约定,燕京应该由北宋自己拿回,可实际上北宋没有能力,只好由金国代劳。如果当初金国不与北宋结盟,那么所有这一切都毫无争议地属于金国。

看到这里简直笑死了,徽宗无能啊
>> 宋徽宗与大臣谈过之后,仍然决定答应金人的要求,把燕京的租税交给金国

宋徽宗与大臣谈过之后,仍然决定答应金人的要求,把燕京的租税交给金国

哈哈哈徽宗真的是太天真了吧,“浪漫主义皇帝”
>> 在送王安中前往燕山府时,宋徽宗从大内拿出了大量的珍宝古玩金玉,交给詹度,要他在官府中布置,用奢华装饰来震慑女真人的嚣张气焰。

在送王安中前往燕山府时,宋徽宗从大内拿出了大量的珍宝古玩金玉,交给詹度,要他在官府中布置,用奢华装饰来震慑女真人的嚣张气焰。

马扩表示这是因为本朝的军事太弱,兵不立威,只能任人宰割,暗示皇帝需要加强武备;

这套复杂的礼仪背后是非常危险的信号。北宋皇帝和官员总是期待着金人灭辽之后,会回到东北地区继续游猎生活,但随着汉化的影响,金人已经迷恋上了汉人的礼仪和生活,他们可能永远回不去了。

从这里似乎可以联想到晚清李鸿章,所谓“弱国无外交”就是这个意思,没有强大军事实力的支持,再有技巧的谈判手段都无法落地
>> 但同样由于没有军事力量做后盾,赵良嗣的长袖善舞虽然为北宋争取到了燕京,却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这注定了他这一生的悲剧。

但同样由于没有军事力量做后盾,赵良嗣的长袖善舞虽然为北宋争取到了燕京,却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这注定了他这一生的悲剧。

不知廉耻
>> 虽然宋军在战争中没有表现出夺人的气势,但在进入燕京时,却是威风凛凛的,足以压过金国的嚣张气焰

虽然宋军在战争中没有表现出夺人的气势,但在进入燕京时,却是威风凛凛的,足以压过金国的嚣张气焰

◆ 第六章 从和平到战争

常胜军几乎是宋军之中唯一能够打仗的部队,却因张觉之死而人心涣散。

从结果上论,宋徽宗收留张觉已然违背了和约;从技术上论,金国境内老百姓不断逃亡,也让北宋无法遵守和约。

在与金兵的斗争中,宋徽宗并没有吸取教训,加强本身防御,反而醉心于外交活动。

这是一个死循环,因为军事弱——外交谈判求和平——提升税务——民生凋敝——寇乱——镇压起义——无暇顾及外乱,军事实力日益衰弱…最终导致帝国的覆灭
>> 大大小小的寇乱让北宋无暇顾及北方问题,也让北宋对金国的防御系统迟迟无法建立,于是,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就成了北宋政府迈向败亡门槛的一年。

大大小小的寇乱让北宋无暇顾及北方问题,也让北宋对金国的防御系统迟迟无法建立,于是,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就成了北宋政府迈向败亡门槛的一年。

由于上下互相欺骗,皇帝无从知晓这里的惨状。

门户大开的北宋
>> 要想限制北方士兵进攻北宋,必须将所有的关口都占据,但实际上,北宋只占据了西面的三个,东面两关丢失,特别是山南的营平滦三州丢失,几乎注定了宋朝的悲剧。

要想限制北方士兵进攻北宋,必须将所有的关口都占据,但实际上,北宋只占据了西面的三个,东面两关丢失,特别是山南的营平滦三州丢失,几乎注定了宋朝的悲剧。

这是金人学习汉文化的早期阶段。金国人之所以要招揽燕京地区的人,就是为了寻找工匠。

整个下半年北宋境内都弥漫着一种山雨欲来的感觉,不管是马扩、童贯,还是其他人都预感金人还会再来,又无可奈何地做着注定不够充分的准备,自欺欺人地希望还有时间。

因而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必定要在山来欲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否则只会被动的挨打
>> 整个下半年北宋境内都弥漫着一种山雨欲来的感觉,不管是马扩、童贯,还是其他人都预感金人还会再来,又无可奈何地做着注定不够充分的准备,自欺欺人地希望还有时间。

整个下半年北宋境内都弥漫着一种山雨欲来的感觉,不管是马扩、童贯,还是其他人都预感金人还会再来,又无可奈何地做着注定不够充分的准备,自欺欺人地希望还有时间。

◆ 第七章 闪击战

金辽二国的很多人态度都经历了这样的转变,从鸽派变为鹰派——因为你弱啊
>> 国相在和辽国作战时积累了丰富的战争经验,他曾经对北宋也比较友善,但在和北宋打交道的过程中,却逐渐变成了强硬派,同时,他对地理非常熟悉,知道金国必须控制哪些地理枢纽,才更加有利于未来的扩张。

国相在和辽国作战时积累了丰富的战争经验,他曾经对北宋也比较友善,但在和北宋打交道的过程中,却逐渐变成了强硬派,同时,他对地理非常熟悉,知道金国必须控制哪些地理枢纽,才更加有利于未来的扩张。

在兵法中,进攻的最佳策略就是形成多路协同的钳形攻势。进攻方很少会选择单路冒进,总是选择两条或者多条通路,齐头并进,如同一个钳子的两条或多条腿,将目标紧紧夹住。但要做到钳形攻势,必须两个钳腿形成策应,互相减轻压力,又共同打击敌人。如果没有策应,这样的钳形攻势就是死的。

对于宋军来说,要想熬到反击,最关键的是下定抗战的决心。

所以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 宋军中复杂的关系让这个只懂打仗的汉子感到无助。

宋军中复杂的关系让这个只懂打仗的汉子感到无助。

◆ 第八章 遗患无穷

外强中干
>> 因为宋徽宗修筑城墙时只考虑了美观,没有想到京城会遭受攻击,因此将城墙的防御功能减弱了。

因为宋徽宗修筑城墙时只考虑了美观,没有想到京城会遭受攻击,因此将城墙的防御功能减弱了。

靖康之耻,尤其可见是必然
>> 但宋钦宗已经听不进去了,他只想快点摆脱出来。他也不让李纲辞职,但又只让李纲负责守城事务,更重要的和谈则交给了几位主和派的大臣。

但宋钦宗已经听不进去了,他只想快点摆脱出来。他也不让李纲辞职,但又只让李纲负责守城事务,更重要的和谈则交给了几位主和派的大臣。

◆ 第九章 战争无厘头

这样的朝廷应该尽快灭亡,何其无能啊
>> 于是产生了奇怪的一幕,一方面,军事将领们变得越来越高调,另一方面,北宋的搜刮工作也在加速,皇帝由于参与了求和,甚至眼都不眨就将祖宗传下的财宝尽数献出,换取金军赶快离开。当皇帝舍弃的东西越多,求和的大臣们越赞赏皇帝的大公无私。接下来皇帝更是将各种美食、珍禽、驯象送给金军,甚至女人都送过去为金军服务。在一封信里,斡离不甚至感谢皇帝送了百余个歌舞伎给他,并表示不忍心让这些人离开父母之邦,等用过后,离开时会还回来的。[6]

于是产生了奇怪的一幕,一方面,军事将领们变得越来越高调,另一方面,北宋的搜刮工作也在加速,皇帝由于参与了求和,甚至眼都不眨就将祖宗传下的财宝尽数献出,换取金军赶快离开。当皇帝舍弃的东西越多,求和的大臣们越赞赏皇帝的大公无私。接下来皇帝更是将各种美食、珍禽、驯象送给金军,甚至女人都送过去为金军服务。在一封信里,斡离不甚至感谢皇帝送了百余个歌舞伎给他,并表示不忍心让这些人离开父母之邦,等用过后,离开时会还回来的。[6]

太荒唐了吧,民族存亡之际,一心想着的却是个人的得失
>> 姚平仲与步将杨可胜两人将想法告诉了宋钦宗,竟然得到了皇帝的支持。于是他们议定,于二月初一夜间率先发动进攻。这件事不仅瞒着李纲,就连城外的指挥官种师道也并不知晓。

姚平仲与步将杨可胜两人将想法告诉了宋钦宗,竟然得到了皇帝的支持。于是他们议定,于二月初一夜间率先发动进攻。这件事不仅瞒着李纲,就连城外的指挥官种师道也并不知晓。

哀哉
>> 所谓全军覆没的消息是不准确的,皇帝由于被吓破了胆,没有加以核实就相信了,匆匆做出了免职李纲的决定。

所谓全军覆没的消息是不准确的,皇帝由于被吓破了胆,没有加以核实就相信了,匆匆做出了免职李纲的决定。

想到明朝时候的一些奸臣在朝堂之上被当众打死,群体事件的力量不可小视,但在历史进程之中又是微不足道的
>> 群体事件正在进行中,大臣们散朝的时间到了。群臣从东华门恰好走到了群体事件现场,李邦彦也在内。众人立刻围了上去,对着他大骂,直斥他的罪过,更有人冲上去脱掉了他的靴子。眼看自己就要挨揍,李邦彦吓得赶快逃走了。

群体事件正在进行中,大臣们散朝的时间到了。群臣从东华门恰好走到了群体事件现场,李邦彦也在内。众人立刻围了上去,对着他大骂,直斥他的罪过,更有人冲上去脱掉了他的靴子。眼看自己就要挨揍,李邦彦吓得赶快逃走了。

这一部分提到最多的就是“被吓破了胆的宋钦宗”
>> 被吓破了胆的宋钦宗立刻下令将那些围堵东路军的宋军召回,让他们赶快想办法对付粘罕。

被吓破了胆的宋钦宗立刻下令将那些围堵东路军的宋军召回,让他们赶快想办法对付粘罕。

◆ 第十章 再起波澜

是非公道自在人心
>> 近千年来,替赵良嗣说话的人不多,但也有人质疑他不仅不应该被列入奸臣传,反而应该正名。

近千年来,替赵良嗣说话的人不多,但也有人质疑他不仅不应该被列入奸臣传,反而应该正名。

父子二人一样的蠢
>> 宋钦宗没有想到,他犯了一个和他父亲一样的错误。宋徽宗曾经试图招降辽国天祚帝,被金军截获了他的圣旨,成了金国攻宋的一个好借口,这已经是很大的教训。到了儿子宋钦宗,又试图招降耶律余睹,还同样留下了文字把柄。

宋钦宗没有想到,他犯了一个和他父亲一样的错误。宋徽宗曾经试图招降辽国天祚帝,被金军截获了他的圣旨,成了金国攻宋的一个好借口,这已经是很大的教训。到了儿子宋钦宗,又试图招降耶律余睹,还同样留下了文字把柄。

◆ 第十一章 战端重启

可歌可泣,却也更加衬托了北宋的无能与昏庸
>> 王禀率兵抵抗,突围而出,金军紧追不舍,他只好带着太庙中的宋太宗画像投汾河而死。

王禀率兵抵抗,突围而出,金军紧追不舍,他只好带着太庙中的宋太宗画像投汾河而死。

宋朝军事体制的落后体现在将帅缺乏指挥权,作战时各行其是,最终溃败只是时间问题
>> 宋朝的军事体制落后不在于将领的军事素养,因为他们也有很好的将军,如种师道、种师中、张孝纯、刘韐、折可求等,当年的郭药师也曾经全心全意帮助皇帝守卫燕京。但由于指挥系统的紊乱,将军们很难有权力调动起全局资源,来组织一场战争。

宋朝的军事体制落后不在于将领的军事素养,因为他们也有很好的将军,如种师道、种师中、张孝纯、刘韐、折可求等,当年的郭药师也曾经全心全意帮助皇帝守卫燕京。但由于指挥系统的紊乱,将军们很难有权力调动起全局资源,来组织一场战争。

这个建议有着极大的副作用,一旦赶走了金军,节度使会尾大不掉,直至出现问题。当时皇帝觉得提议太极端,所以没有采纳。
但李纲被罢黜没有多久,在全国设立四大区的提议就通过了。这个提议也带有很大的副作用,因为这是在帝国内部(不是边境)建立“节度使”制度。宋朝一直防范官员尾大不掉,采取这种做法,也说明是无奈之举。
只可惜,这个制度实行太晚,人们还没有来得及适应。反而是南宋初期各大将领们为了抵御金军,或多或少地借鉴了这个制度,才使得岳飞等将领有了足够的权力组织战斗,将金军赶离了南方地区。
这样看,这个制度是有威力的。当然,一旦金军撤走,宋高宗立刻想办法削弱将领们的权力,更不惜杀死岳飞求和,这也与宋朝一脉相承的对官僚制约、防止他们尾大不掉的政策有关。

这样看,这个制度是有威力的。当然,一旦金军撤走,宋高宗立刻想办法削弱将领们的权力,更不惜杀死岳飞求和,这也与宋朝一脉相承的对官僚制约、防止他们尾大不掉的政策有关。

闲人太多,组织架构过于庞大,导致真正想做事的人受到规则的制约,难以前行
>> 北宋官员众多,其实有许多官员愿意做事,但由于制度的制约,许多人闲着帮不上忙,只能眼睁睁看着一幕幕荒谬场景出现。其中有的人痛心疾首,有的人只是以看热闹的心态调侃着这架笨拙的官僚机器

北宋官员众多,其实有许多官员愿意做事,但由于制度的制约,许多人闲着帮不上忙,只能眼睁睁看着一幕幕荒谬场景出现。其中有的人痛心疾首,有的人只是以看热闹的心态调侃着这架笨拙的官僚机器

可笑
>> 每一个使臣每天的工资是八百文到一贯,效用三百文到五百文,充斥着官员的门生故吏。还有来镀金的朝廷权贵及内侍们,不参与打仗,却参与抢功。

每一个使臣每天的工资是八百文到一贯,效用三百文到五百文,充斥着官员的门生故吏。还有来镀金的朝廷权贵及内侍们,不参与打仗,却参与抢功。

◆ 第十二章 汴京失陷

对落后文明的军队而言,都必须经历从劫掠制变成俸禄制的过程。可是一旦完成了俸禄制的转型,军队最勇猛的时期也就过去了。

嘉靖皇帝要是看了这段历史不知道还会不会重蹈覆辙🌚
>> 宋徽宗时期,恰好是一个道教的高峰期。宋徽宗本人号称“道君皇帝”,全称是“教主道君皇帝”。他在位时更是大肆建筑道观,如玉清和阳宫、上清宝箓宫等,而且他尊崇了许多道士,在他的带领下,整个官僚系统都更加迷恋道教。

宋徽宗时期,恰好是一个道教的高峰期。宋徽宗本人号称“道君皇帝”,全称是“教主道君皇帝”。他在位时更是大肆建筑道观,如玉清和阳宫、上清宝箓宫等,而且他尊崇了许多道士,在他的带领下,整个官僚系统都更加迷恋道教。

◆ 第十三章 艰难的谈判

皇帝看完后,甚至夸奖他的大臣写得好,如果不是平常勤加练习,现在哪能写出如此优雅的投降书。

◆ 第十四章 惊天之变

胡人的心可真大啊哈哈哈
>> 即便后来的成吉思汗,也有自己老婆被别人抢走的经历。成吉思汗将老婆抢回时,老婆已经怀了孕,生下了术赤,成吉思汗毫不介意,仍然将术赤当作自己的长子。

即便后来的成吉思汗,也有自己老婆被别人抢走的经历。成吉思汗将老婆抢回时,老婆已经怀了孕,生下了术赤,成吉思汗毫不介意,仍然将术赤当作自己的长子。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金人是一个善于运用敌人将领的民族,不管是辽国还是北宋,只要是人才,就不拘一格委以重任,从不在乎他之前有没有反抗过金军。

人们往往以为,战争的结果只有并吞一种方式,事实上,另一种方式可能更常出现,那就是将原来的君王废掉,换一个听话的人当君王。这种方式不仅见于其他国家,就连汉人也经常使用。

◆ 第十七章 撤离

赵氏宗族完成了从农耕文明向游牧文明的转型,但原本游牧的金人却又转向了农耕文明。大金皇帝们不仅习惯于接受宋朝的文化,更乐于接受一个庞大的后宫。

◆ 画外音 百姓真的在乎帝王吗?

在书里,作者发挥了充分的想象力,将两位皇帝所受的侮辱又翻了好几倍,想尽花样地折磨他们,一点也不在乎他们曾经是大宋的领导人。

这里的看法我不是很认同,因为所谓的宽容是一时的,但最后带来的家破人亡和山河破碎却是永久的,民族的屈辱史
>> 在中国古代史中,赵宋王朝是最宽容的朝代,皇帝却仍然受到了如此的诅咒。百姓不是用同情的语调去传言两人的遭遇,而是写出如此恶毒的段子,可见在古代中国,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鸿沟有多大。

在中国古代史中,赵宋王朝是最宽容的朝代,皇帝却仍然受到了如此的诅咒。百姓不是用同情的语调去传言两人的遭遇,而是写出如此恶毒的段子,可见在古代中国,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鸿沟有多大。

◆ 第十八章 还政赵氏

人们都知道康王不是什么英雄,康王也无法要求每个人都变成豪杰。可是,到底谁先让一步,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要想克服此种不利,金国必须将前进基地迁往南方靠近淮河流域的地方。但由于金国的政治过于落后,无法形成有效统治,很难建立起稳定的政权来控制黄河、淮河地区。

全书描述三位皇帝,用到最多的词就是吓破了胆
>> 此次偷袭扬州将宋高宗吓破了胆,他不仅不再考虑迁回北方,收复旧土,甚至连长江沿岸都认为不再安全,将首都迁往了更加遥远的杭州。

此次偷袭扬州将宋高宗吓破了胆,他不仅不再考虑迁回北方,收复旧土,甚至连长江沿岸都认为不再安全,将首都迁往了更加遥远的杭州。

由此,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诞生了
>> 宋高宗迁都杭州造成了两方面的影响:一、金军的作战臂长很难到达杭州,这也决定了宋金战争将演变成长期的对峙;二、北宋的彻底灭亡。随着皇帝南迁杭州,北方领土由于过于遥远,相继沦陷

宋高宗迁都杭州造成了两方面的影响:一、金军的作战臂长很难到达杭州,这也决定了宋金战争将演变成长期的对峙;二、北宋的彻底灭亡。随着皇帝南迁杭州,北方领土由于过于遥远,相继沦陷

在这里,他乘船出海,这是中国历史上皇帝第一次为了逃难而到了海上。

◆ 尾声 消失的艮岳

徽宗建立这个“天下盛境”花费了六年时光,动用了全国的财力。但人们毁掉它,只用了几个月而已,与其一同毁掉的,还有那个繁荣的帝国。

南宋时期建立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观念,就和靖康之耻有关。

但为何在靖康之耻后,仍然不对军事上有所革新呢?
>> 靖康之耻之所以给了道学一统天下的时机,还有另一个原因。在此之前,北宋是一个讲究实际的朝代,皇帝对大臣并没有过分强调忠贞,只要求大臣在能力上能够胜任。一时间实学盛行,人们普遍不重视空虚的泛泛之谈,而是对政治学、工程学、经济学更加看重。

靖康之耻之所以给了道学一统天下的时机,还有另一个原因。在此之前,北宋是一个讲究实际的朝代,皇帝对大臣并没有过分强调忠贞,只要求大臣在能力上能够胜任。一时间实学盛行,人们普遍不重视空虚的泛泛之谈,而是对政治学、工程学、经济学更加看重。

一时间实学盛行,人们普遍不重视空虚的泛泛之谈,而是对政治学、工程学、经济学更加看重。
但靖康年间,发生了这么重大的变故,却很少有大臣表现出忠心,反而有很多人配合金军将皇帝送走,这件事深深地刺激了宋朝朝野。
从此之后,整个社会气氛加大了道德观念的灌输,要求人们重新树立忠于朝廷的价值观,道学抓住了这个机会成了主流。对“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提倡,对灭人欲的推崇,都一股脑儿变成了人们必须接受的“天理”,最终发展成为一种愚忠,束缚了中国近千年之久。
在高宗时期,还有一个从北方放回来的重要人物——秦桧。

从此之后,整个社会气氛加大了道德观念的灌输,要求人们重新树立忠于朝廷的价值观,道学抓住了这个机会成了主流。对“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提倡,对灭人欲的推崇,都一股脑儿变成了人们必须接受的“天理”,最终发展成为一种愚忠,束缚了中国近千年之久。

在这里的描述,让我重新认识了秦桧,主和派
>> 根据他后来的作为,人们怀疑他真的是金国的奸细。但也有可能,秦桧与岳飞的对立只是宋代主战派与主和派争斗的继续罢了。主战派看到了金国并非不可战胜,主和派却担心宋朝承受不了战争的影响,即便打几个胜仗,但沉重的财政负担会将国家压垮。只是这时的党派斗争已经失去了北宋初年的优雅,必须以杀人为结局罢了。

根据他后来的作为,人们怀疑他真的是金国的奸细。但也有可能,秦桧与岳飞的对立只是宋代主战派与主和派争斗的继续罢了。主战派看到了金国并非不可战胜,主和派却担心宋朝承受不了战争的影响,即便打几个胜仗,但沉重的财政负担会将国家压垮。只是这时的党派斗争已经失去了北宋初年的优雅,必须以杀人为结局罢了。

也从侧面说明了主张的落地也要顺应历史的潮流和进程,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主张的适应程度是不同的,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
>> 与秦桧类似的主和派还有宋高宗的两位宠臣黄潜善和汪伯彦,只是这两人没有秦桧走运。秦桧是在金军进攻力竭之后才掌权的,所以长期把持大位,安然善终。而黄潜善和汪伯彦却不幸赶上了金军势头最盛时,他们主张求和没有换来和平,反而还耽误了宋军的防卫,导致宋高宗差点被金军抓住。当金军攻克扬州时,两人都成了替罪羊被免职。但黄、汪的和平理想却被秦桧继承下来,也算后继有人了。

与秦桧类似的主和派还有宋高宗的两位宠臣黄潜善和汪伯彦,只是这两人没有秦桧走运。秦桧是在金军进攻力竭之后才掌权的,所以长期把持大位,安然善终。而黄潜善和汪伯彦却不幸赶上了金军势头最盛时,他们主张求和没有换来和平,反而还耽误了宋军的防卫,导致宋高宗差点被金军抓住。当金军攻克扬州时,两人都成了替罪羊被免职。但黄、汪的和平理想却被秦桧继承下来,也算后继有人了。

但学生领袖们最大的问题却是:他们是和平时代好的“看门狗”,但在战争时期却应付不了复杂的局面。

宇文虚中担任了金人的高官,却并没有背叛宋朝,他一方面与二帝取得联系,另一方面联系北方的宋朝人,帮助他们寻找南归的机会。他成了北方汉人的领袖。
他还想办法帮助南宋迟滞金军的进攻,不停地劝说金军,江南太荒僻,打下来没什么用处,还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钱财。此外,他偷偷与南宋取得了联系,不时写密信将金国的情况告知南方。
但宇文虚中没有想到,他在不知不觉间得罪了一个远方的人——秦桧。秦桧不怕南方的人,却怕北方的人将他在金国时期的事情透露给南方。金皇统二年(公元1142年),宋金终于议和,金国乘机向南宋索要在北方当官的宋人的家属。秦桧一看是个机会,连忙将留在南宋的宇文虚中家族全都抓起来,送给了金国,这就断绝了宇文虚中归宋的道路。

读历史最大的好处在于,你不会再简单的用好恶忠逆来判断一个人,因为在史实面前,所有人的形象更加客观,我们会发现更大的矛盾源自观念和主张上
>> 数年后,宇文虚中与北方宋人的联络被发现,他被下狱判死,一家百口被金人烧死,这在宋金时期是少有的灭门惨案。

数年后,宇文虚中与北方宋人的联络被发现,他被下狱判死,一家百口被金人烧死,这在宋金时期是少有的灭门惨案。

金国之所以勃兴,很大程度上在于太祖、太宗兄弟和亲戚的团结一致,他们为了共同的目标一次次发起战争。相比较而言,辽国和宋朝却内斗不断,组织不起有效的军事行动。
但女真兴起太快,在瞬间获得了太多的资源,又由于分配不均迅速引起了统治集团内部的倾轧和纷争。到了熙宗时期,女真的对外扩张冲动已经让位给了内斗的狂热。

◆ 后记

这个时代的战争已经超越了军事本身,变成了政治、经济、外交的大拼盘。

它提醒我们居安思危,在任何时候,危机和盛世只差一步而已。和平并不是一种必然,它要求我们怀着谦卑的心态去看待世界,学习世界所长的同时,避免自大与狂傲。更重要的是,必须有意识地避免战争,谦卑不是错,错判了形势才是最可怕的,因为任何形势都是环环相扣的,一旦迈出了第一步,不仅无法回头,而且也无法把握未来的走向了。

它提醒我们居安思危,在任何时候,危机和盛世只差一步而已。和平并不是一种必然,它要求我们怀着谦卑的心态去看待世界,学习世界所长的同时,避免自大与狂傲。更重要的是,必须有意识地避免战争,谦卑不是错,错判了形势才是最可怕的,因为任何形势都是环环相扣的,一旦迈出了第一步,不仅无法回头,而且也无法把握未来的走向了。

一旦战争出现,引起的财政失衡很可能会导致整个社会的分崩离析。

北宋君臣由于缺乏固定的原则,在外交上走入旋涡无法自拔,让每一个看过这段历史的人都扼腕叹息。而这,也正是现代外交所必须避免的。

不鼓动任何情绪,却总是想给文明冲突找到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