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生时代后再未读过鲁迅的作品,想来也是有些惭愧的。适逢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同时也有一部大火的《觉醒年代》,重读《狂人日记》也在这个月被提升日程。断断续续读了一个月,许多章节都颇为震撼——是学生时代所不能理解的人情世故、世态冷暖…

孔乙己与树先生

孔乙己的形象从中学时代学过之后便印象深刻,最近再读时顿觉那时的我是万万没有读懂的,只是记住了“茴的几种写法”。
image.png
图 树先生(图源豆瓣)

而这次我却依稀从孔乙己的举手投足之间瞥见了几分“树先生”的影子——不幸的是同样被周遭的人所嘲笑与鄙夷,有勇气的活着和受人尊重是遥不可及的;不争的是活在对生活和世界的幻想之中,用自我欺骗麻痹自己…

注:树先生是《Hello!树先生》中王宝强塑造的经典形象,之前的公众号有提及《假期印象·流水账

故乡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学生时候怎么能懂一声“老爷”背后的意味呢——童年的好友在生活的重压和社会阶级观念的约束下,时隔多年未见后竟以这样的称呼开始,这种厚障壁想必是让迅哥痛心的:真挚的童年情谊在现实面前也变得世俗麻木。

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

而更让人咋舌的是“宏儿和水生”又在重复着“迅哥和闰土”的故事…

阿Q正传

《阿Q正传》的篇幅较《孔乙己》更长,因而形象也更立体。再读时结合这些年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对阿Q也多了几分理解:

阿Q站了一刻,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于是也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

以上这段对于阿Q“精神胜利法”的具体心理描写,试问谁在遇到不顺利时没有这样做过呢?当然阿Q更令人所不屑的是在受辱后的“反以为荣”,我想这才是精神胜利法的“精髓”吧。

阿Q要画圆圈了,那手捏着笔却只是抖。于是那人替他将纸铺在地上,阿Q伏下去,使尽了平生的力画圆圈。他生怕被人笑话,立志要画得圆,但这可恶的笔不但很沉重,并且不听话,刚刚一抖一抖的几乎要合缝,却又向外一耸,画成瓜子模样了。

上面这一段,是阿Q一生的缩影——穷极一生妄图用尽各种腌臜手段以赢得“廉价”的所谓尊重与胜利,这也为读者所不耻和“怒其不争”的地方;而阿Q又是悲哀的,一生都苟活在势利眼和麻木世人遍布的未庄,你叫他如何清醒地活着呢?

某种程度上,孔乙己、阿Q、树先生们都是相似的——当人试图在麻木、落后的环境中试图去证明自己,却又不寻求真正的活法和适合自己的生存环境时,也终究会被环境和世人的评价所淹没。

祥林嫂与祝福

这次读《狂人日记》,最久久不能自己的是《祝福》这一章,年少时读祥林嫂是不能共情她的遭遇与不幸的,那时也只是一句“哀其不幸”,而现在却更能从微小的细节中体会到祥林嫂的绝望与被世人所吞噬、拖入泥潭的悲怆了:

她未必知道她的悲哀经大家咀嚼赏鉴了许多天,早已成为渣滓,只值得烦厌和唾弃;但从人们的笑影上,也仿佛觉得这又冷又尖,自己再没有开口的必要了。她单是一瞥他们,并不回答一句话。

祥林嫂与阿Q们是不一样的,她也曾试图与命运抗争——反抗被作为物品般地任人买卖;也曾因为有了自己的孩子而燃起对生活的希望,而这希望却被这山间的豺狼叼了去;最终又不得不为了生计回到炎凉的城中去,接着就是无尽的白眼,哪怕祥林嫂用一年的薪水捐了土地庙的门槛也得不到世人的理解和自我救赎…

在这之后,祥林嫂被现实和麻木可憎的世人所击溃,怎教她不绝望呢?

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讽刺地是,《祝福》这一章的结尾全鲁镇的人都在祈福,而悲哀的是这份祝福独不属于最需要的祥林嫂,世人从来只是锦上添花式地祝福,却又在现实世界中报以祥林嫂最毒的恶意——封建礼教吃人、麻木不仁更是将祥林嫂们打入无尽的深渊。

写在读完《祝福》之后

晚上读《狂人日记》中的《祝福》一章,读罢脑海中浮现了无数的思考,为祥林嫂呐喊而悲伤,我似乎懂了为何这半部划在《仿徨》里了:

1、 中学时代的自己读祥林嫂、孔乙己、阿Q大抵只是读了个热闹——麻木不仁、封建礼教吃人这些大词张口就来,说完之后呢?很难说对这些悲剧人物有共情,现在想来完全可以理解——以自己的阅历和感受怎么可能去理解这些人背后所映射的时代悲鸣呢?

2、 再到这一次,我似乎愈发能够悲悯他们了,这种情绪是细到每一个字中间的,当看到祥林嫂一次又一次的说出“我真傻、真的…”,难以抑制内心的悲怆;而再看祥林嫂们被路人、柳嫂、四婶们所讥笑、漠视时,我很难再用“麻木不仁”这样的大词来表达

3、 想起中学写作文时常喜欢用的一句话“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在这个时点我更能理解这是怎样的一种情绪了,若我们所有人都能投给祥林嫂们以善意、慰之以歌时,这世界也更会更加美好,远离不善意。

读《伤逝》

《伤逝》这一篇讲的是“五四运动”后两个追求新思想的进步青年追求恋爱自由、最终却被现实击垮而不可得的故事,男主角名为涓生、女主名为子君。

“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

这是故事开始的一幕,子君与父亲决裂、豁达无畏地选择与涓生奔赴新时代的爱情。而接着这两个年轻人便投入到新生活的怀抱中——涓生“奋力工作”、子君为柴米油盐而奔波操劳;但随着涓生陷入工作困境、整个家庭揭不开锅后,两个人的关系逐渐决裂。

故事以涓生伪善而逃避的借口将子君所结——「新的路的开辟,新的生活的再造,为的是免得一同灭亡」,从这段话中我读到的是一个伪善、又当又立的旧时代男子主义形象,而讽刺地是他却是以《自由之友》式的新思想过活;子君最终回到了旧家庭,接着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这是一个悲剧爱情故事,我从中读到的几点:

1、 亲密关系离不开双方的维系,没有什么事情是理所应当的——涓生以为所有的家庭琐事操劳都是子君“非她不可的工作”,而自己的天职就是“奋力工作”;在遇到家庭困境时的逃避与又当又立…

2、 子君所期待的是新思想与新时代的感情,但在与涓生同居后便陷入了旧传统的“官太太”生活,在涓生逃避之后失去了生命的寄托而轻生…这是“女性独立”、“自由思想”、“恋爱自由”的悲剧。

这就是我读《狂人日记》印象最深的几个故事和不成熟的感受,记下来过几年阅历更多些时再回过头看看,应该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