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模式一定是建立在有商业价值的产品或服务基础之上的运营方式,有商业价值的服务内容,不一定能带来盈利,所以需区分

1.商业价值

在思考商业的“价值”时,关键是要看“对方是谁”。
我们在思考如何“盈利”时,关键是要把“谁会愿意付钱来买?顾客满意吗?自己能赚吗?”这一系列的问题结构化。这就是商业。
所谓“价值”,就是顾客获得的“价值”、“利益”。
顾客并不是为“东西”的“功能或性能”支付金钱,而是为由此获得的“感动”或“体验”支付金钱。

思考“盈利结构”
首先要搞清楚的还是这个问题——对于社会、市场和顾客来说,什么是有“价值”的?
在着手开发市场时,必须经常问自己:“顾客是谁?给顾客提供什么样的价值?提供价值的意义何在?”
深入思考社会、市场、顾客视点的价值。

2.价值链理论

所谓“价值链”,就是把从原材料的采购到产品和服务提供给客户的一系列企业活动,看作是价值的一连串链接的一种思维方式。

价值链的分层

image.png

(1)创建用价值链连接客户价值的机制

据波特说,关于“价值链”这一概念,可以用下面的例子进行说明。
例如,假设您要创建的商业是为客人做美味的日本菜。
首先,把这种情况下的企业活动进行如下分类:
① 思考日本菜的内容(企划);
② 采购必要的原材料(采购);
③ 招揽顾客(宣传);
④ 做菜(制造);
⑤ 把菜提供给顾客(销售)。

有可能您全部承担,也有可能采取责任制,从①到⑤的工作都由别人分担。不管是怎样一种情形,从①到⑤的所有活动都是奔着“好吃”这一顾客价值而去的。其中任何一项缺失,商业都不能成立。“价值链”的思维方式是所有这些活动连接在一起方能产生价值。这个价值链的各项活动称为“层”,价值链的重要性在于——明确每一层的成本和各自的优势和劣势。

企业的价值链不能“一成不变”。如果随着环境的变化,向顾客提供的价值发生了变化的话,价值链也必须随之发生变化。

(2)价值链分析

  • 把握本公司的价值链
    • 重要的不是对各业务进行明确分类,而是要无遗漏不重复地把握企业的活动,明确各自的作用、成本以及对整体的贡献度。目的是找出创建企业所追求机制的战略关键。一旦把商业活动分解成一个一个的活动,弄清楚了各个活动和最终提供的顾客价值的关系和结构,就能知道哪个部分是瓶颈,哪个部分还需要改进。
  • 一层一层地分析成本
  • 一层一层地和竞争对手比较,把握自身的优势和劣势

(3)找到具有破坏性的核心层

  • 思考各“层”的机制
  • 思考各“层”的附加值
  • 把附加值高的部分黑盒化

思考:建立企业时,需要考虑企业在产品价值链路上,能够承担那部分的内容,每个部门之间的职责

价值链部分最后的要点在于“开放”。“开放商业创新”、“开放商业模式”——这是由亨利·嘉士伯首先提出的说法。他把“由外向内”的创新和“由内向外”的创新区别开来。

3.商业模式创新的本质

只有对构成“创造价值=策略”和“资源的最优化=机制”的要素进行变革,最大限度地发挥公司的优势,才称得上“商业模式创新”。

商业创新必备的五项技能——愿景、创意、价值链、理念、企划

(1)愿景(目标)

所谓“愿景”,就是明确而远大的目标。一旦确立了目标顶峰,就要制订到达目标的各种指标。有了高远的志向和明确的目标才有毅力攀登高峰。那么,如何描绘这个愿景呢?必须掌握描绘的技能。这是商业模式思维的起点。

(2)创意(想象力)

答案未必在既有的方向上。让自己勇敢地去想象,就能慢慢具备发现新办法的能力,就能掌握创建有效的策略和机制的思维技能。创意决定商业模式的水平。

(3)价值链(价值连锁)

要成为不断提高顾客价值、持续受顾客青睐的企业,必须把价值的连锁作为机制固化。如何组合创造价值的机制才能使顾客价值最大化?要掌握实现顾客价值最大化的技能。价值链是商业模式思维框架的基础。

(4)理念(本质)

创建从市场和顾客的角度看到的本质。不是单纯的商业概念,核心是建设特征明确的理念。要掌握提炼独一无二的特征的技能。这是对商业模式的简单概括。

(5)企划(计划)

最后,我们来思考一下企划问题,它要在市场中以最终创建的商业模式为核心实现不断盈利。虽然商业中没有标准答案,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定的计划来创作不同的“剧本(方案)”。正因为市场的不透明,我们就要准备不同的“剧本(方案)”,通过重要的实践来先行决策。企划决定了实现商业模式的方向性。

4.思考工具

关于技术

技术只不过是实现顾客价值(目的)的手段(HOW)而已,我们更要思考的问题是——“对于顾客来说,采用技术能实现什么样的(WHAT)价值?”、“为什么(WHY)要提供这样的技术?”

关于企业(德鲁克)

创造市场的是企业。企业把潜在的欲求变成有效需要,提供满足这种欲求的手段
企业的目的在于——看清市场、确定目标顾客、明确要提供的价值、创造顾客。

创建市场有三种方法

  • 在现有的商品和服务上追加功能进行改良,打造新的需求。
  • 开发那些认为“有就好啦!”,但尚没有形成需求的东西。
  • 发现问题,开发解决问题的产品和服务。

找根本问题

一旦有了某种结果,一定要强制自己留出时间进行反思。
①哪里做得好才变成这样?或者哪里做得不好才变成这样?
②是什么优势造就了这样的结果?或者是什么劣势导致了这样的结果?
③要进一步改善提高的话,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别的办法?

如果结果出来不马上回过头来进行总结,就可能发现不了接下来应该注意的问题。
重要的是,有些东西不回过头来马上总结就会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