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内容:关注必要的客观现实、直觉判断的魅力、需求过滤模型 作者:小步 全文约2230字 阅读大约10分钟 提示:以下内容仅为个人分享,有兴趣交流的伙伴可在下方讨论区留言。

知识库首页

产品API:进阶全栈PM手册(原创)

提示:上方链接属于全手册首页,伙伴们打开后可以关注或收藏,用于日常工作查看,其中关注后,可以实时收到文档更新通知,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前言

在需求的世界里,由于具备不同的抽象维度,内容往往可大可小,比如有时候一个产品本身就可以定义为一种需求、有时候一个功能按钮定义为一个需求,因此需求评估的颗粒度也会不同。

本文主要讨论涉及中大型业务或产品线的需求评估,重点偏向于B端产品的需求评估。

不排除某一个功能按钮是否要实现,也需要重点评估,而不仅仅是依靠直觉便完成判断。

在产品的世界里,需求评估,是决定产品是否能够往预期正确的轨迹发展的关键,它往往需要进行多维度的评估,但在实际工作中,更多场景是依靠关键人员的个体直觉判断。

首先,直觉评估无疑是最快速最高效的方式,但判断质量的高低取决于个体自身的经验积累,因此不便于分享和复制,特别是面临大量需求等待评估时,作为团队则需要的是一套较客观且可复制的评估机制,这时候,清单筛选,依旧是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

抛开个人直觉判断的好坏,以下内容,主要倡导作为产品人,始终以产品最终实现价值为导向,不要习惯性陷入主观性判断,而是需要持续不断提醒自身进行多维度评估,避免陷入思维陷阱。

需求评估的核心思路:关注必要的客观现实+直觉判断

一般而言,需求评估需要经历从真实性、可行性、效益的评估,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思考:

问题1:需求是否真实?


  • 是否有数据支撑?
  • 是否有真实案例支撑?
  • 是否有进行案例沟通和确认?

问题2:需求是否有可行性?


  • 是否有相关资源(人力、物力、时间)可支持实现
  • 是否有更好的实现方式,值得强调,更好的实现方式其实是对解决方案的评估

核心观点:即不到最后时刻,不要停止对当下认为更优的解决方案探索(有主观直觉的判断,同时也有对客观方案的设计判断)

问题3:需求是否值得投入?

针对已定义为有效且具备可执行能力的需求,是否立即投入去处理,则需要综合考虑客户、公司、产品的真实收益,这里依旧没有单一绝对化的判断,而是应该根据发展阶段不同,采取不同的策略。

就对大部分处于【成长期】中的公司而言,公司存亡是最高优先级,此类需求需要重点思考

涉及到公司存亡的需求点:

  • 是否承担法律风险(触碰灰色地带)
  • 是否承担财务风险(重资本、长周期)
  • 是否承担技术资产风险(技术转移)
  • 是否承担数据安全风险(病毒攻击、漏洞设计)

除了影响公司存亡的需求点以外,常规需求需要考虑以下三方面的影响:

对客户:

  • 是否从根本上解决客户核心诉求?(避免问题持续存在)
  • 是否会延伸新的需求?(避免拆西墙补东墙)
  • 是否让客户效率有极大的提升?(避免有一点提高就进入了市场)

对产品:

  • 是否对产品定位有影响
  • 是否对产品架构有较大破坏
  • 是否涉及较多产品线的协同

对公司:

  • 是否需要较大的人力投入
  • 是否能够增加公司营收
  • 是否会带来新的亏损

问题4:如何培养更好的直觉?

直觉,在实际应用中,更多是对个人专业能力、实际工作经验、日常认知积累的考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需要快速决策的时候,相信直觉,可能是最常用,也是最高效的方式 。

为了培养更好的直觉判断,只有持续扩大认知池,不断增加跨领域的认知模型,在这方面除了个人感悟,就是通过不断的读书和查看相关资讯,以下是个人推荐的认知池范围:

  • 工程学知识——如软件工程、建筑工程,有工程师视野
  • 经济学知识——了解市场经济,培养财务常识
  • 心理学知识——了解社会人文,知己知彼
  • 国学知识——培养人文底蕴,知晓圣贤的智慧
  • 管理学知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 逻辑学知识——思维的严密,培养严谨的逻辑能力
  • 哲学知识——偶然仰望星空,才知道脚下的路
  • 美学知识——培养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需求评估的必要条件:尽可能具备丰富的背景说明

对应核心业务需求评估,一般会涉及到多人参与,容易造成缺乏前后文的介绍,使直觉判断缺乏一些必要支撑,因此用于评估的需求描述表,必须具备一些基础元素,才能进行多人评估。

针对B端需求评估表需要具备的元素:

  • 需求背景——了解需求来源及建议做的原因
  • 需求内容点——需求的场景描述
  • 需求的初步设计方案——需求功能设计思考点和涉及范围
  • 需求价值初判——作为需求的记录人,可以做基本的价值直觉判断,并做适当解释

应用模版表单

需求描述 需求背景 需求初步设计方案 需求价值初判

综上所述,需求评估也是一门系统工程性工作,创业初期和中期,大部分采用直觉判断,但到了寻求增长和稳定突破期时,则需要精细化的评估,这就是为何大公司具备专门的需求分析垂直部门的核心原因,做正确的事,比正确的做事更有价值。

接下来,主要分享工作中,对于中小型创业公司中可以采用的需求评估模型,希望有所帮助。

需求过滤模型

以SaaS 服务行业为例,由于SaaS服务行业针对不同的产品定位,会衍生出大量的需求,若产品属于定制化较高的类型,则专注于头部客户即可;但若为通用型产品,那么如何做好有价值过滤和筛选,将直接影响公司效益和发展。

以下内容主要聚焦于通用型SaaS产品的评估标准角度,仅供参考,角度越多越好,在评估需求的时候,好的问题角度,是提高需求命中率的核心,所以此部分,可以作为日常积累的内容。

针对通用型SaaS的业务线,需要做好业务间侧重点和平衡。

面临大量需求过滤,可以通过一些必要清单问答,快速过滤相对有价值的需求点,最大化的关注ROI(投入产出比),不要担心会遗漏重要的需求,那是必然事件,解决方案就是重复。

角度一:以公司收益为核心过滤

  • 此需求覆盖了多少客户,其中是否存在特殊客户?
  • 此需求预期可以带来多少客户的转化?
  • 此需求预计多长的时间才能带来收益?以及收益多大?
  • 此需求预计可以减少多少售后服务成本
  • 此需求是否会创造新的收益方式?
  • 此需求是否与公司当前阶段的核心目标保持一致?

角度二:以开发资源为核心过滤

  • 此需求需要投入多少开发资源?
  • 此需求需要投入多长的开发时间?
  • 此需求是否影响当前的开发团队资源安排?
  • 此需求是否涉及当前技术栈以外的内容投入?

角度三:以市场导向为核心过滤


  • 此需求属于市场需求什么层级?大众、小众、特殊?
  • 此需求是解决当下问题还是未来的问题?
  • 此需求是否符合市场周期?
  • 此需求是否已经完全覆盖真实需求?
  • 此需求推广是否对市场产生直接的影响?
  • 需求目标是什么?
  • 需求优先级是什么?
  • 需求未完成产生的后果是什么?
  • 需求完成可产生的后果是什么?

角度四:以产品设计为核心过滤

  • 此需求的需求层级是什么(基本、期望、兴奋)?
  • 此需求是否有现成的解决方案?
  • 此需求是否有必要进行完整的闭环方案?
  • 此需求主要提升了哪些方面的内容?(体验、效率、降本)
  • 此需求是否有更简单的方案?
  • 此需求是否对产品架构有较强的需求?
  • 此需求的目标使用对象是否清晰明确?复杂还是单一?

相关说明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