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内容:产品设计全流程、设计思路、设计功能范围 作者:小步 篇幅:全文约 728字 阅读时长:约2分钟 提示:以下内容仅为个人分享,有兴趣交流的伙伴可在下方讨论区留言。

新手引导

我是小步,欢迎小伙伴的访问,如果这是你的首次访问,请点击下方链接,了解文档写作逻辑,才有更好的体验。

新手引导:序言 用小步迭代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新手必读:内容导读 如何使用这个手册

产品思维篇:建立多元思维矩阵

前言

产品设计是产品工作中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一种间接体现个人综合认知能力的表达方式。在个人的经验中,我总结了以下关键词,作为近几年在产品设计上的底层认知提炼。

关键词一:多维认知力

在很多互联网从业者眼里,常常会把产品设计通过以画原型、撰写PRD等典型的工作输出技能进行表达和定位,进而延伸出以工具使用能力的强弱来表征核心能力,但在我看来,这仅仅是工具维度的认知体系。

经过几年的认知沉淀,会发现每一个产品设计工作背后,并不是单维而或是二元论认知的结果,它与产品从业者个人生活风格、工作技能、以及当下的社会综合环境息息相关。

因此,产品设计者常常会围绕很多表面上跟输出内容无关的学科进行涉猎和学习,如组织行为学、心理学、哲学、社会学、经济学等。而这些跨学科的内容学习,核心目标只有一个:增加个人多元的认知力。

最终的作用,就是在工作生活中,个体面对接触到的各种复杂上层业务类型,能够具备多个维度的理解能力——即多维认知力。

为了避免太过理论化,我举个简单例子:

比如,埃隆马斯克,是我个人比较崇拜的对象,抛开他需求挖掘的高度,直接站在了人类的高度,他的“第一性原理”在产品世界里早已名声大噪、广为流传。第一性原理:通过把事物分解成最基本的组成,从源头解决问题,进而看透事物的本质。而这个原理其实来源于物理学知识,而它解决问题的范围远远不止于物理,而是可以作用到各种产品设计中。

说到这里,你甚至可以假设,不同学科的核心原理,只要在恰当的时间点,进行组合理解,就可能创造出新的物种。而这就需要通过培养多维认知力,才能让其变得可能。

关键词二:同理心

其次,产品设计的第二点即同理心,也可以叫换位思考,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中,都是必不可少的能力,它能让你站在产品的使用对象或者作用对象的角度,为产品提供更多贴切的设计思路。

理解到场景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理解业务的核心。

但值得注意的是,同理心,一定还要加入空杯思想,避免确认性偏见带来的无效模拟。

这里分享一个日常刻意练习的方法,即学会把生活中任何一个物件或事件,不论大小,都尝试用产品的概念去理解它,关注它背后发展的故事,以掘金式的心态去探寻可以作用于产品设计的思路。

关键词三:个人品味

不管出于怎样的状态,产品输出必然会带有个人属性。比如一个逻辑严谨的人,进行产品设计,主观上会自带有严谨属性,在产品设计时,很多的逻辑推演以及细节设计都是体现,最典型的情况,比如一个喜欢黑白灰的产品伙伴,你仔细观察,他的产品视觉倾向,会往单色调和极简风接近,极大可能会体现出暗黑系的内容呈现。

因此,基于产品设计具备个人品味的,从业人员需要在塑造自己的方式方法中,提取作用于产品设计的内容。这也是我常说的,个人成长就是一个产品的迭代的思想来源。

设计思路

产品设计SDK,是一套聚焦在构建产品从0-1的全链接内容输出的工具

产品设计SDK——核心关注怎么做好解决方案的设计 - 图1

思路说明

首先,同步一个基本的产品设计底层思想。

需求的本质其实一直没有变化,只是表现形式发生变化。

产品的本质其实就是满足某类需求的解决方案,因此,它可以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

使用范围

包含产品定位设计(战略)、产品架构设计、产品业务设计、产品原型设计、产品交互设计、产品视觉设计等

快速应用

产品定位设计(战略)
🙉 产品架构设计
产品业务设计
产品原型设计
产品体验设计(视觉/交互/功能)

相关说明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