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内容:常识池、底层需求挖掘 作者:小步 篇幅:全文约 2000字 阅读时长:约10分钟 提示:以下内容仅为个人分享,有兴趣交流的伙伴可在下方讨论区留言。

知识库首页

产品API:进阶全栈PM手册

提示:上方链接属于全手册首页,伙伴们打开后可以关注或收藏,用于日常工作查看,其中关注后,可以实时收到文档更新通知,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表达一个态度:思维只是一种思考角度或工具,不要过度解读和神话,一切是为了找到遇到问题更优的解法

前言

随着从业年限的增加,大部分产品从业者,不管是出于业务合作还是工作变换,都会陆续接触不同行业领域,那此时会面对一个场景,那就是如何快速理解和学习不同行业不同产品业务,我们常把这样的能力,称之为跨界能力。

而这部分其实就是领域思维起到关键作用,即你需要通过理解新领域的业务情况,才能更好的定义产品,做好产品工作,当然需要说明,这里并不是说仅仅依靠领域思维就可以达到目的,它只是起到一部分作用。那么具体我们要怎么做?如何培养呢?

其实领域思维,就是代表需要对不同领域的业务知识做不断的积累理解,所以也可以叫业务思维

充分运用个人生活常识,并不断扩大“常识池”

首先,除了个人工作经历以外,个人生活常识,是业务思维的最佳切入点,但它只是一种方式,并不是万能钥匙。

很通识的理解,就是当你作为用户,会在生活中有自己的需求,而这个时候,你会接触不同需求的服务商,当你根据需求和常识,将它们串联起来,一个产品系统的框架设计便出现了。值得提醒的是,这一定只是你个人的常识认知抽象的定义,不代表真实流转,还需要额外是补充。

比如交电费,你会接触到支付宝的生活缴费、国家电网的APP或微信的生活缴费。所以此时如果你要做一个生活缴费类的产品,对应的流程思路便可以通过生活常识去搭建。

转化为产品思路,我一般会这样理解:电费作为虚拟商品,我们可以通过“类似电商”交易流程类比,期间经历了信息流(电费缴费中,缴费成功等)、资金流(选择支付方式、填写支付金额、输入支付密码、支付成功)的传递。

所以若做产品设计,它虽然表象是一个工具性产品,但是却需要具备电商产品的设计思路,因为它在电商维度属于一个虚拟商品分类。此外,若要进一步深度设计,背后缴费一定存在核销状态,电与电费输出之间存在实体与虚拟的比对,即所谓的线上线下信息打通。但一般操作是,接入第三方系统即可。

通过上面的一个简单举例,你会发现个人生活常识的边界,一定程度表征了个人业务理解能力的边界,因此,持续性的生活常识积累,成为提高业务认知边界不可或缺的行动方向,就像蓄水池一样,最终被我们不断打造成提升业务认知的“常识池”,所以产品工作,需要我们要热爱生活,关注生活。

随着“常识池”的建立和不断扩大,下一步,就是要做常识池的提炼和总结,并作用于业务挖掘

核心思想:挖掘跨领域产品,底层共性需求

基于产品认知体系的基本判断,在众多领域丰富的产品线中,大部分产品本质需求相同,只是表现形式存在差异,因此,我们如果无法找到竞品,可以尝试找到其他解决同类需求的任一表现形式的产品,就可以完成业务拆解,而这也是我对业务理解认知一直坚持的底层思想。

😅当前文档处于创作中,内容随时出现变更,会存在FLASH记录的草稿,关注后可收到更新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