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内容:需求探索、需求调研、需求分类、需求评估 作者:小步 篇幅:全文约 728字 阅读时长:约2分钟 提示:以下内容仅为个人分享,有兴趣交流的伙伴可在下方讨论区留言。

新手引导

我是小步,欢迎小伙伴的访问,如果这是你的首次访问,请点击下方链接,了解文档写作逻辑,才有更好的体验。

序言 用小步迭代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内容导读 如何使用这个手册
3-产品工具API:磨刀不误砍柴工

前言

需求挖掘,是所有产品工作前期必不可少的核心环节,产品的本质就是通过不同维度需求解决方案叠加的结果,因此有效的需求分析将直接左右你的产品发展方向。

需求挖掘核心:分解需求背后的真实性、相关性

需求挖掘,一定存在对象的差异,在如今的市场上,产品维度根据不同的用户对象属性,将产品划分为ToB、ToC、ToG等等,因此也延伸了不同的需求表现形式。

挖掘颗粒度也会根据不同目的可大可小。但在我们聚焦于需求挖掘的时候,核心目标一定是不断验证提炼底层通用的挖掘逻辑,输出内容的表现形式就可以按需做颗粒度处理,因此,在这里,我总结的需求挖掘底层逻辑就是在分析背后的真实性和相关性。

设计思路

需求调研分析&挖掘SDK——核心关注需求涉及的层次 - 图1

思路说明

需求分析过程有着跟数据分析类似的过程,因此我将需求分析工作分为需求调研(采集)、需求分类(预处理)、需求评估(数据分析及可视化)三个核心内容。

因此,结合现在的工作内容,做如下二级细分

需求探索:寻找潜在的需求市场
需求调研:用户调研、市场调研、竞品调研
需求分类:需求标签化
需求评估:需求优先级评估、需求有效性评估

0 需求探索——寻找潜在的需求市场

需求源于生活,很多产品的触发点都是来源于那些创始人对生活中内容的洞察:

摩拜——解决出行最后的5公里
滴滴——解决出行的难打车的困局
大众点评——解决人们对餐馆选择难的问题
携程——解决人们出行信息不足问题

1 需求调研——先定义好问题,讨论才能有效。

需求在进行评估之前,我们要做到的是正确的定义和描述需求,如果在需求还未被正确描述的时候,我们就去进行一系列的评估讨论,那么我们就是在一个可能不存在的需求上,浪费时间和资源。那么需求调研我们要注意什么呢?

聚焦还原真实场景,不要做价值判断

需求调研的价值,最大的影响因素其实是人,因为每个调研对象和调研人的理解角度不一样,此时更需要我们聚焦客观的事实,尽可能的全量记录,若做为调研人,时刻提醒自己的一点:一定要清楚当前的问题表达是客观还是主观判断,以及当事人当前的立场角度,做好真实的记录,不要做价值判断。

制定明确的调研目标,做好调研问题准备

需求调研前,一定要定义需求调研目标,没有准备的需求调研,大部分场景的结果是无指向性的低效沟通。

2 需求分类——明确客观事实和主观判断标签定义

需求分类本质上就是对某个需求进行标签处理,为了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后面工具的使用,我将需求分类标签分为两类:客观事实标签和主观判断标签,他们两者标签定义的边界:此标签是否能明确定义结果。

客观事实:需求来源、需求类型、需求频率、需求大小、需求影响面等(这些是可以明确估算得出结果的)
主观判断:需求的价值、需求的有效性、需求的风险等(这些受到多面影响,所以本质上不能明确定义的)

3 需求评估——定义主观判断标签的影响权重

首先明确一下需求评估在产品工作当中其实分两个阶段,第一个是需求本身的评估,第二个是基于需求的解决方案的评估,本节内容为前者,后者内容会在后续进行解答。

需求评估在工作中,是一个比拼综合能力的技术活,这里面除了对需求本身的讨论,还需要考虑到公司发展目标、团队资源状态、客户实际情况,以及产品本身的架构状态,单从这几个方面的描述,大家就能感知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同时,大家还不能忽略一个点,那就是产品经理在这当中的领导力,很大程度决定了需求评估的结果导向,个人意识摇摆不定,无法掌控,都是致命伤。同时需求评估由于参与的人员范围较大,每个人的信息不一致,容易陷入每个人都有理的情况,这往往会产生无效结果。

因此,要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需求评估在参与范围方面必须要有特定的指向性,且要尽可能的做到降噪,聚焦关键意见人头脑风暴的结果。

使用范围

包含需求调研如何开展、内容如何记录、需求如何分类、需求如何量化评估、确定需求优先级等

快速应用

需求调研(收集真实信息)
需求管理专题
需求评估(直觉&客观)

相关说明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