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内容:市场规模、市场细分、市场机会。 作者:小步 篇幅:全文约 3200字 阅读时长:约10分钟 提示:以下内容仅为个人分享,有兴趣交流的伙伴可在下方讨论区留言。

知识库首页

产品API:进阶全栈PM手册

提示:上方链接属于全手册首页,伙伴们打开后可以关注或收藏,用于日常工作查看,其中关注后,可以实时收到文档更新通知,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新手引导

我是小步,欢迎小伙伴的访问,如果这是你的首次访问,请点击下方链接,了解文档写作逻辑,才有更好的体验。

序言 用小步迭代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内容导读 如何使用这个手册

前言

快速了解市场,是产品人在进军新领域和对现有领域挖掘必经之路,而在了解市场中,精细化的市场规模预估,可以有效的指导产品人对于资源的投入评估,这里的本质就是:正确的佐证当前选择的市场现状。

典型情况就是,很多产品人很容易陷入看着万亿市场,但跟自己产品相关的可能就只是百亿的现状,造成一种虚假繁荣,因此了解客观市场规模现状、再到改造和提升市场规模,是从业者应该反复思考和提炼的内容,本文主要总结笔者认为快速了解市场现状的一些实用工具,希望有所帮助。

基本内容结构

🔥快速了解市场现状工具(市场规模计算/机会分析) - 图1

1.市场规模预估

概念:市场规模分类工具

image.png

1 潜在可利用市场 PAM (Potential Available Market)

指产品或服务所存在的全球市场,它不受地理、物流或其他相关因素的限制

2 总可寻市场TAM (Total Addressable Market)

是指一款产品或服务在现有市场上真正的潜在可以达到的市场规模,或者说你希望产品未来希望覆盖的消费者人群规模

指标内涵:目标市场内的产品或服务需求总量、企业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的最大量、企业收入的最大上限、未来市场潜力;

3 服务/可服务的可利用市场 SAM (Served/Serviceable Available Market)

即你的产品可以覆盖的人群。

指标内涵:细分市场大小、细分客户多少、细分市场内的产品或服务需求总量(最大市场规模);

4 可服务和可获得的市场 SOM (Serviceable & Obtainable Market)

即你的产品实际可以服务到的市场范围,这要考虑到竞争、地区、分发、销售渠道等其他市场因素。

指标内涵:真正可实现的销售和收入、企业收入的组成、目标客户的购买量、企业能获得的市场占比。

潜在市场规模(TAM)怎么计算?

方法1:宏观行业视角出发

强调从整个行业宏观大市场推演,一层层细分,找到自己产品所服务的微观市场,偏理论化,需注意

1)细分市场——服饰市场包括服装和首饰两大类,小芳切入的是服装大类目下的衬衣品类,若假设服装市场大小占服饰市场的50%,衬衣市场占服装市场10%,那么衬衣市场的规模就是1000亿人民币。
2)渠道细分——小芳的项目是纯粹的线上电商模式,仅在线上渠道销售,线下暂时没有任何的分销渠道。在目前电商渗透率比较高的情况下,假设全国衬衫的50%是通过线上渠道销售出去的,那么线上衬衫销售市场规模就是500亿人民币。
3)人群细分——小芳的项目定位于中高端消费人群,假设30%中高端人群在线上购买衬衫,那么线上中高端人群消费的衬衫市场规模就是150亿;
4)产品特性细分——小芳生产的是定制化产品,假设20%的中高端人群会通过线上平台去购买“定制”的衬衫,那么小芳项目市场规模就是30亿。

常用公式

目标行业市场规模MSt = 源行业市场规模MSr/源行业产品均价Pr 目标行业产品均价Pt 两行业产品数配比n
目标行业市场规模MSt = 相关行业市场规模MSr/相关行业产品均价Pr 目标行业产品均价Pt 两行业产品数配比n
目标市场规模MSt = 目标需求人群数量Pot 购买率n 目标行业产品均价Pt

方法2:从微观产品符合用户视角出发

强调先找到实际符合你们产品的用户,然后计算市场大小。

1)定位宏观市场的用户群——全国会穿衬衣的人(假设是 1 亿)
2)定位到针对性的用户群——会穿中高端衬衣(假设是 1 亿的 10%,即 1000 万)
3)定位到购买渠道以及产品特性——会在线上购买中高端“定制化”的衬衣(假设10%,即100万)
4)计算每次购买的客单价——每一件衬衣的价格每次购买的件数(假设是 5002= 1000 元)
5)计算每年的采购频次——假设是 3次
那么整个市场规模就等于 1亿10%10%10003=30亿

常用公式

目标市场规模MSt = 购买数B/样本数Sam 购买个数n 样本平均价格P * 总体数Sum
目标市场规模MSt = 单品牌销售额Va / 该品牌市场份额E

2 市场细分情况

一个市场一定会有不同领域的细分,因此需结合一些行业报告,了解当前行业的细分标准
思路是:按照供需匹配产业全链路上,各个分工进行细分标准的定义
比如餐饮行业,生产者、价值传递者、消费者
生产者:原材料的供给、原材料的价格、原材料的产品化等
价值传递者:供应公司、销售平台渠道
消费者:产品或服务的直接受益者

3 现有市场产品情况

通过对现有市场产品进行竞品调研,尽可能评估以下内容:
客户画像
客户LTV
客户关键指标

4 现有市场营收情况

根据头部玩家的收入情况,进行市场营收预期的评估

5 成本结构

按照财务报表结构思考
利润表

6 评估市场机会大小

1.市场规模情况

评估市场的规模情况

2.市场的增长性,即Market Growth

市场总是处于动态的,最优秀的公司,总是善于发现动态下的机会。

3.TAM扩张性

最优秀的公司总会从根本上改变他们所在的市场。他们采用的方法有很多:消除信息不对称、提高服务便捷性、支持新的使用场景、降低价格等等。通过这些方式,他们可以大幅扩大市场规模。比如滴滴通过共享打车,高效匹配用户打车需求信息,解决了用户打车难的问题,从而大大刺激了用户打车需求,增加了打车市场的TAM。

4.可靠的临近效应

在很多情况下,一家创业公司最初提供的产品或者服务只是针对某一个细分市场,未来都会考虑进入一个更大市场。例如,Amazon最开始只销售图书,因为图书品类的SKU数量远超其他品类,而且图书的用户群非常广泛。现在回过头去看,图书只是Amazon为后续能在线上销售一切商品所做的一个铺垫。这里的重点是要了解哪些临近是真实的哪些是虚构的。在中国,我们也能看到很多如此的案例,比如庞大的汽车后市场,很多公司都是单点切入,后续拓展业务至其他方向,满足有车用户更多的需求。

5.使用频率

作为消费技术市场的一个通用规则,用户使用一款产品或服务的频率是与这个市场的规模密切相关的。如果一个产品能让很多人经常使用,它通常有机会成长为一家大公司。中国的共享单车企业Ofo和摩拜就属于这类公司。共享单车的TAM目前依然是相对比较小的,收费也比较低,但投资人看中的是用户使用的高频率,用户每天使用2-3次共享单车作为自己的通勤工具。

参考资料

《创业指导手册》史蒂夫布兰科斯
市场容量测算工具

相关说明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