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上周的组织,今天 Comunion 进行了一场读书分享,分享人分别为:Lever、Kering、Utah

lever- 《说笑》

近日,读了Talkshow女性高手思文的《说笑》一书,很是钦佩,正所谓行行出状元,术业有专攻,倒不是说我想去讲脱口秀,只是如能在生活中或工作中掌握脱口秀技巧可以降低沟通成本,增加说服力,减少不必要的冲突。现在全社会都在讲究情商的重要性,落到实处无非是会说话、会办事、会让别人高兴,别人高兴了就会反哺到自己。我认为情商高与成功没有鸟关系,真正有用的是你自身有价值,被别人需要。但自身有价值就要花时间学习和提升自己,而有效沟通则能为我们节省时间,减少生命损耗,因此会说笑在这方面是有用滴。

有几个印象深的点,分享下:
1.别人为什么发笑?
意外感、优越感、压力被瞬间释放。
意外感即期待落空,本来想的是A,结果是B,这是脱口秀最常见的套路。
优越感即通过对比,突然感受到自己优越,比如在别人摔倒时和别人自嘲时。
压力释放就是平时自己不敢说或认为高高在上权威,突然被人调侃,你会有压力瞬间释放的感觉,也就会笑,这就是为什么相声和说书的喜欢针砭时弊。
2.沟通中避免使用反问句
今天,媳妇与儿子在练琴过程中再次起了冲突,而且持续升级,造成升级的重大因素之一就是频繁使用反问句,并且音量很高,诸如:你是不是傻?你是不是智商低?你怎么就不听我说的?反问句再加上刺激对方自尊心的词语就激发对方强烈反弹,为了家庭和睦,首先说话时少反问对方,最好再学点搞笑技巧。
2.双线故事
造刚才说的意外感的套路就是双线故事,讲述一个故事的时候,同时埋下一条隐藏的故事线,当故事发展到大家都认为要A的时候,来个该转折而不转折,不经意间引向B,就会让人因意外而发笑。
举个栗子:苹果每次发布新手机,总有很多人起早去排队抢购,这说明什么?
说明总有一些人特别喜欢排队。
3.如何打破尴尬
参见婚宴有没有过这种经历,分到一桌子上的人谁也不认识谁,场面有些尴尬,这时候怎么办?解决办法很简单,就是把尴尬的原因说出来即可,在西方,叫做“说出屋子里的大象”“Address the elephant in the room”。
4.对不想回答的问题如何巧妙回答,避重就轻,做到夸张
别人问了不想回答的问题,不答怕伤了对方,顺着对方又感觉违背了自己的内心,怎么办?避重就轻,在对方的问题中找到一个不重要的点,把它以夸张的方式去放大。
举个栗子:一个不怎么漂亮的室友问:”你实话实说,告诉我,我美吗?”我回答:”美,你应该去美国!“
5.尊重别人不等于就要贬低自己
在沟通中,要注意边界,即要感知对方的边界,也要守住自己的边界,有些对方在意的问题,不可以用来调侃,而可以自我调侃的方面,如自己的外表。但是残疾就不可以用来调侃。底线这个是不好描述,但作为正常人都容易感知。
6.金钱会随着你的热爱滚滚而来
这是本书升华之处,给出了真正带来财富的反而是你的热爱。我最近深有感触,我最近迷上了学习,这是我在我的K12再加上大学研究生以及走上社会前10年都不曾有过的,K12的学习都是为了考好的大学,当时激励自己的措施是暗示自己”只要上了好大学,以后就再也不用学习“,后来上了大学就真的贯彻了这一思想。当你真的不热爱一件事的时候,你在这方面的努力都是”假装“的而已,你的大脑会因为不喜欢而打开自动防御系统,所以你想记住的知识根本就没有印在脑子里。
脱口秀演员出身大部分都是贫寒,早期很多是北漂,租住在地下室或城中村,他们要到每个城市的”开放麦“去讲,以得到出头的机会,这个时代不会辜负努力、执着、对事业热爱的人,互联网让很多人一夜登顶成为网红,但这些人大部分考的不是运气,仍旧是热爱和为此的努力。

OK!我们非专业人士学习下脱口秀的思维和技巧就好了,怎么做也很简单,可以读读这本书,平时悦读、听演讲或按新闻评论的时候,遇到好的句子和笑点就用小本子或手机记录下来,平时多运用即可。
金句不一定是笑话,但让人回味深长。罗胖说过一个金句,我觉得特别好,但后面经查证,不是他原创的。这么说的”爱一个人就好像突然有了铠甲,也突然有了软肋。“,这句话适合爱人和家人。
尚未佩妥剑,转眼入江湖。愿历尽千帆,归来仍少年。

kering - 《解密instagram》

借着lever发的读书笔记,我也简单发一下哈,这几天穿插着看了一本书,叫 解密instagram ,之前一直没有看这类型的书,因为instagram 超10亿用户了,算是 我们创业那一拨的全球性的明星,就研究了一下,我就从我的视角分享下:

1.硅谷是一个社区,一所创新大学
之前只知道 彼得蒂尔 那一波人都是彼此链接的一个社群,没想到 在那一层的下一层例如 instagram 的创始人 ,跟多西、扎克伯格 之前也都很熟,甚至 多西还是Odeo engineer的时候就熟悉了,后面 斯特图姆 创业时早期多西给了很多帮助 ,可见硅谷是一所创新大学,更偏向于社区性的创新大学,彼此互相影响 ,可见环境的孕育

2.改变世界的精神
在斯特鲁姆 、多西 、扎克伯格这些人的身上 都能时刻洋溢出 想要改变的基因,这可能是构建上面的社区的精神链接力量,也可能是社区赋予人的,或是同样的人链接 提炼出社区的,不过这种特质 在硅谷弥漫,放佛每一个人创业者带着让世界变得更好的使命 去开发产品

3.科学的方法
无论是facebook 的hack on文化还是 instagram 的调性文化,在每个版本 进行研发时候背后都有很多的科学性的思考,而不是简单的增加一个功能,这种思考 通过技术和产品的表面 穿透到社会、社交网络和人的心理 ,同时也结合科技自身的正向演化,例如 手机编辑好 发到instagram上,那么留在编辑草稿箱的照片发到哪里了呢?发到snapchat上 去了,针对不同年龄人的产品等等 ,都是很科学,并且思考程度很深刻 ,这点是要学习的,尤其是在构建comunion 的时候 也需要时刻回到初心,简单有效

4.向善的初心
从instagram 的发展来看,创始团队时刻保持着向善的初心,虽然科技的发展带有双刃剑,但是毫无疑问,instagram创造了网红这个职业,给很多普通人改变命运的机会 ,后来 两位创始人离开了 facebook 开发了 疫情查询工具 RT.LIVE

前尘 -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这几天看了一本经济类的书,还没看完,书的名字叫做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经济学一词听起来似乎像是学者们研究的话题,但是看了本书终于知道经济学实际和我们息息相关,我们的工作和生存状态也会受到影响,恰如本书标题所揭示的,经济学的力量就在于它是一种思维方式。懂点经济学,未必会让人财务自由,但至少可以让我们更能洞悉每天涌来的海量新闻背后所蕴含的真相。

1.在经济学领域所有资源都是稀缺的,群体和个体之间存在不相容的地方,就需要相容协调。在群体内,人们相互调整进行合作,每个人的选择和计划都可能会改变他人可供选择的机会,而人们在交互中所产生的净收益会不断变化,社会协作就是对其持续相互调整的过程。

2.自愿的交换从来就不是等价值的交换,双方都期待通过放弃价值较小东西来获取某种价值较大的东西。每个人都用一种稀缺并且有价值的东西换取另一种更有价值的东西。获得某物的成本就是获得它必须付出的代价的价值。人们的价值观决定了人们对效率问题的看法,“值不值”这种问题问的就是经济效率,关于效率的争论实际上是关于价值观和产权的争论,从这方面来看,很多不看好 Comunion 的人也许是受社会价值观的影响。

3.人是可以选择的,经济学是研究人的选择的,在任何情况下,人都是可以有选择的,并且在经济学中不存在“不可能”“没办法”“不得不”“只能”“必须”,因此凡事皆可替代。这其实是对人类“自由”这一理想的诠释:所谓“自由”本来就要求人类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做出自主选择。如果没得选,人的行为仅仅是其本能对外界刺激所做的必然反应,那么人就和禽兽没有差别,也就无所谓经济学的思维了。

本书带来的启示是, 围绕着任何一件事情,总有不同的利益相关人,他们对收益和成本的认知是不同的,仅仅站在某一个视角上来评估这件事情,往往会产生偏差。而我们要做的是应该学会用不同利益相关人的视角来看待同一个问题,思考他们可能面临的选择,从而使自身思维更加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