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RRR模型,又称海盗模型
获取
- 渠道到达量:俗称曝光量。有多少人看到了产品推广相关的线索。
**
- 渠道转化率:有多少用户因为曝光而心动Cost Per,包含CPM、CPC、CPS、CPD、CPT等。
- CPM:Cost Per Mille,按千次曝光量付费。假设收费方式为10元/CPM,那么每一千个人看见推广广告,你就需要给推广商支付10元。这是目前比较流行的推广方式之一,可以有效增加曝光率。
- CPC:Cost Per Click,按点击量付费。收费方式对于推广网站来说并不适用,因此并不常用,有的网站对APP进行了宣传,也达到了宣传效果,但是没有人进行点击,会使得推广方得不偿失。
- CPS:Cost Per Sales,按销售量付费。更适合购物类APP进行推广,但是需要精确的流量进行数据统计转换,很多软件都通过此类方式成功推广。
- CPD:代表两种含义的收费方式,分别为:Cost Per Download;Cost per day,可以按照下载量进行收费,也可以按照天数进行收费,根据不同的推广网站,他们的收费方式不同,在正式推广前需要进行详细的了解。
- CPA:Cost Per Action,按用户行为付费。投放广告之后按照订单数量等方式进行统计,此种方法推广风险较高,但是成功之后的效果比CPM更好。
- CPT:Cost Per Time,按时间付费。也是主流推广方式之一,这一类方法主要通过时间进行收费,多数以包月,星期进行计算
**
渠道ROI:return on investment,投资回报率,利润/投入*100%,得数越大越好。
日应用下载量:app的下载量,这里指点击下载,不代表下载完成,与实际有偏差。比如说在微信统计App Store的下载,每次跳转统计会+1,但实际上不是每次跳转用户都会下载。
日新增用户数:以用户注册提交资料为基准。
获客成本:为获取一位用户需要支付的成本。微信粉丝10几元,电商几十元,旅游几百元。
一次会话用户数占比:指新用户下载完App,仅打开过产品一次,且该次使用时长在2分钟以内。可判定为机器人或不靠谱的灰色流量,用于衡量渠道的靠谱程度。
活跃
- 日/周/月活跃用户应用下载量:活跃标准是用户用过产品,广义上,网页浏览内容算「用」,在公众号下单算「用」,不限于打开APP。
**
活跃用户占比:活跃用户数在总用户数的比例,衡量的是产品健康程度。
用户会话session次数:用户打开产品操作和使用,直到退出产品的整个周期。N分钟内没有操作,默认会话操作结束。
**
- 用户访问时长:一次会话的持续时间。
**
- 用户平均访问次数:一段时间内的用户平均产生会话次数。
留存
用户在某段时间内使用产品,过了一段时间后仍旧继续使用的用户。
假设产品某天新增用户1000个,第二天仍旧活跃的用户有350个,那么称次日留存率有35%,如果第七天仍旧活跃的用户有100个,那么称七日留存率为10%。
变现
- 付费用户数:花了钱的。
**
- 付费用户数占比:每日付费用户占活跃用户数比,也可以计算总付费用户占总用户数比,付费人数/活跃人数。
**
- ARPU:某时间段内每位用户平均收入,付费金额/活跃人数。
**
ARPPU:某时间段内每位付费用户平均收入,排除了未付费的,付费金额/付费人数。
客单价:每一位用户平均贩买商品的金额,销售总额/顾客总数。
LTV:用户生命周期价值,和市场营销的客户价值接近,经常用在游戏运营电商运营中。
LTV = ARPU * 1/流失率。适用于游戏等短平快项目,周期较长的产品比如旅游,则误差很大。
ARPU=付费金额/活跃人数,表示一段时间内的每个用户的平均收入,单位是:元/单位时间,单位时间可以是天、周、月、年。 流失率=流失人数/新增人数,取倒数得1/流失率=新增人数/流失人数,表示用户平均的流失时间,单位是:天、周、月、年,即用户的生命周期。 因此,ARPU 1/流失率,表示用户的生命周期价值,从单位也能看出:元/单位时间 单位时间=元,说明计算出的是平均每个用户在其生命周期内的支付总额。
传播
K因子(病毒系数K):平均一个用户能带来多少个新用户。K=用户发出邀请数 * 接受邀请的比例=被邀请的新用户数/发出邀请的用户数。当K的值<1时,总传播人数是收敛的,传播链条在中间就会断开、信息无法得到有效传播;只有当病毒系数K的值>1时,信息才会不断扩散,总传播人数是发散的、增多的。
用户分享率:某功能/页面中,分享用户数占浏览页面人数之比。
活动/邀请曝光量:线上传播活动中,该页面被人浏览的次数。一般代指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