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产品都是相似的,因为每个环节、每一步都要做对,而失败的产品各有各的不同,因为任何一环出问题都会垮掉。
迭代与规划:(发射火箭和开车出门)
在做产品,特别是互联网产品时,很难做到像发射火箭那样,在点火前收集到足够充分、完备的信息,准备好一切后再发布,也就说无法事先“规划”。我们面对的局面往往是信息很难收集、市场在快速变化,所以做产品更像是开车出门,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地,然后走一步看一步,这就叫作“迭代”。
规划得一步步来,是以自我为中心、以公司为中心的,是生产驱动的。而迭代的一步步来,是需求驱动的,是对用户反馈的不断响应,需要根据市场信息的变化来一步步调整。
规划是战略布局,是定方向,做正确的事;迭代是战术实施,是定走法,正确地做事。二者各有短长。

产品经理视角的项目流程

产品经理视角的项目流程
(来自《人人都是产品经理2.0》)
image.png
► 立项环节:在这个环节,产品经理要组建团队、设法获取各种资源,以及确定项目计划。在正式开干之前,一般还会开个Kick Off会议,鼓舞一下士气。
► 需求环节:这个环节主要做的是功能细化,也可以叫需求开发。产品经理要写PRD产品需求文档和UC用例,并和设计师配合做Demo原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经历多次评审会议,还要和技术人员一起确定功能细节。以写产品需求文档为例,产品经理一般都不会遗漏主干流程的描述,但是否能把分支流程、异常处理、边界条件都写完整就不一定了。比如,一个搜索结果为空或少结果时怎么处理,会员管理列表中如果一个会员都没有,是否应该全空着,微博用户关注人数达到上限时该怎么提示,等等,都是产品经理需要掌握的基本功。
► 开发环节:这一环节的主角是开发工程师,他们要做代码方案的设计和评审,然后完成编码和单元测试。与此同时,产品经理已经开始下一个迭代版本的项目前期准备。
(Unit testing是指对软件中的最小可测试单元进行检查和验证,一般由开发人员自己完成)
► 测试环节:开发推进的同时,测试工程师要编写TC测试用例,通过TC评审,并且在系统可用的第一时间做冒烟测试。此环节中,产品经理要组织功能评审,在第一时间把新产品展示给所有的项目干系人,以确保做出来的东西是大家想要的。
(冒烟测试smoke test,是对新电路板基本功能检查的形象类比。任何新电路板焊好后先要通电检查,如果板子不冒烟,则冒烟测试通过。软件研发领域借用这个词描述新功能是否可用的初步测试。)
► 发布环节:测试工作完成后,运维人员要组织发布评审,执行预发布、发布的动作,并且在发布完成后让产品经理到真实的线上环境去验证,以确保产品符合预期。

为了保证整个过程的顺利进行,产品经理还要把控三件事。
一是文档管理:每个环节的输入/输出文档是什么,用什么模板、工具编写,以及如何保证同步更新等。
二是流程管理:每个环节的各种评审会议,是否可以结合团队实际情况做出删减,突发需求和需求变更如何处理等。
三是敏捷方法:团队日常沟通采取什么方法,如何监控进度,以及如何改进配合模式等。

避免成为讨厌的人(避坑指南)

以下内容正话反说

开始实施之前

► 不说清需求价值。技术问“为什么要做”时支支吾吾,或者说这是老板(运营)要的,假装自己是个传话筒,或者说“我接的是二手需求,什么都不知道”,而不是去追溯这个需求的初衷。相反,面对老板时,则一定不要有理有据地顶撞,那会让大家喜欢上你。
► 不去想功能细节。技术问细节(当然,是涉及业务的细节,不是技术实现细节)时,装作自己之前完全没想过,需要现想:“那就这样做”、“可能那样做也可以”“要不你来定吧”……这时你能看到的是技术同学的白眼,听不到的是他们心里的三字经。【技术需要确定性的结果。】
► 帮技术评估工作量。特别是技术出身的产品经理,最容易这么干。他们的潜台词就是“希望加活”:“我评估过了,这些都能做掉的”、“不要偷懒,不要忽悠我,我都懂”。
► 逼着技术团队承诺。任何时候只知道公事公办,技术承诺了却做不到,自己就没责任了。很多事情不像接力跑的交棒,更像踢足球的传球,一开始没人知道下一步该干什么,如果对方基于此对你说:“大家在一条船上,应该同舟共济”时,你只要回:“我不管,我不管,我不管”就好了。
承诺与预测:瀑布模式下,开发任务明确,技术也成熟,可以提前计算好工作量。但在敏捷模式下,很多时候会做着做着发现坑,或做着做着需求不得已发生变化,所以产品经理应该和技术人员一起做“预测”,心里想着目标,一起面对变化。最核心的区别是:承诺是技术对产品的责任,预测是两边一起承担责任。

实施过程之中

► 做了一半改需求。经常在某个迭代周期内做“非受迫的需求变更”,这招太狠了,技术同学肯定很难忍受,俗话说“没有变更就没有伤害”。如果是因为产品经理没想清楚而导致无谓劳动,碰到性子烈的技术就要直接干架了,这时候要注意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
► 开发过程中消失。你可以多安排点出差、多开开会,注意手机尽量关机,不要响应技术的问题,要不然,责任就回来了。让技术同学为了赶进度,按照他们自己的想法做下去,关键是要在验收的时候跳出来说“这不是我要的”,再次提醒注意人身安全。
► 过度关注实现细节。帮技术决定技术方案,技术出身的产品经理最爱干的事儿就是变着法儿地越俎代庖。一定要把技术从积极主动的小伙子,打击成一个个纯打工心态的“资源”(这个词听起来就有杀伤力)。

产品发布之后

► 发布后没有反馈。技术人员也需要从市场、用户那里获得反馈,从而对自己做的事情产生价值感和成就感。我们要做的就是,功能发布之后,好像石沉大海,不告诉大家任何结果,甚至庆功会都不叫他们,紧接着继续安排他们干活。
► 任务无节奏感。让技术人员忙一阵闲一阵,发布之后再开始研究接下来做什么。一会儿让技术人员有着天天通宵的高强度,给deadline,下死命令,做完之后突然不知道做什么:“你们也一起来讨论一下业务”或者“出去培训培训(做做团建)吧”。

全程适用

► 优柔寡断无决断。表现出这个品质很具杀伤力。比如,在事情讨论完毕后,大家说:“你定吧,你说往哪儿走我们就照办。”在所有人都等着你拍板的时候,你说:“啊……那个……方案各有利弊,我也不知道怎么办,你们有什么好想法……”
► 报喜不报忧。藏着、掖着一些坏信息,比如“老板在考虑干掉这个项目”这类信息,从不主动公开,但通过其他小道消息让大家知道,这样很容易就把互信完全打破,这时候他们一定很讨厌你。
► 不要把他们当人。这是必杀技——不关注人的成长,只关注事的结果,永远把合作伙伴当“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