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能力框架图
招聘要求
新浪产品经理
职位详情:岗位职责+任职要求
岗位职责:
1、负责新浪司法行业线上产品线的产品规划、设计和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从概念提出到软件发布);
2、结合客户需求和产品技术架构,完成新产品/功能的概念设计和原型展示,并协调市场、开发、运营;
3、在软件开发前,完成交付给开发和测试团队产品需求文档(PRD),功能定义(Feature Spec),用户界面(Ul layout,交互设计(UI Flow,Use Case,UI Resource)等详细设计文档;
4、分析项目、用户需求,分析竞争对手动态和市场动态,规划产品路线图(Roadmap);
5、领导、执行产品线的生命周期管理,包括产品组合策略、市场研究、产品设计和原型设计、产品技术预研和方案,跟踪产品开发进展,产品的版本管理,评审发布,产品上线后改进等相关工作;
6、紧密配合开发、QA团队,从软件设计、开发、测试到发布各个环节,以保证软件及时、高质量发布上线;
7、撰写维护产品及项目文档,如产品白皮书、用户使用手册等。
任职要求:
1、所需学历:本科以上;
2、所需技能:有良好的数据分析能力,对产品和数据敏感,思维清晰而有条理,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强,注重细节;
3、所需工作经验及年限:三年以上互联网产品设计经验;
4、具备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准确衔接客户需求和自有资源,能够准确把握产品优势和客户心理,高效整合内外部资源促成销售业绩;
5、具备独立的业务开拓及策划执行能力,敬业、责任心强,能够科学的进行时间管理,从而能高效、快速的安排工作进度并能完成工作计划;
面试
目的性-面试前的准备
跳槽季:金九银十,金三银四。
要有目的性的找工作,对当前情况的认识、定位,对未来职业的规划。
擅长什么,要实现某个目的,你还需要获取哪些能力。
分析JD需求——工作说明书(job description)。
接触更多东西,然后更新自己的规划。
以产品经理为例,类型有:前端功能性产品经理(浅层面),后台产品经理,平台产品经理。本质上都需要数据分析能力。前端产品:创新意识,细腻。后台:行业经验,相关后台设计经验。
自我能力评估和个人价值分析
硬件:执业证书,技能证书,语言证书,荣誉证书
软件:兴趣,经历(旅游,游学,交换,项目经验),志向
核心技能,第二、第三技能
发展意愿
海投就是自嗨
面试前一天花40分钟了解对方公司的产品
自我介绍
简历技巧
简历照片:证件照,形象照
联系方式:多个,使用好记的邮箱
兴趣爱好栏:目的是了解你的基本能力或价值观,比如团队协作能力、学习能力等。看过一个例子,一个求职者去面试,兴趣爱好是徒步旅行,被HR给拒了,给的理由是团队协作能力不强。
简历附件的命名:XXXX,数量2页,打印。
简历的关注点
项目经历:针对性,成败体会,重点工作,数据驱动
工作履历:连续性,计划性,突出成长,学习能力,判断力
格式样式:层次,统一,干净,照片
逻辑关系:逻辑明确,有的放矢,言简意赅,主次分明;严谨
内容信息:内容翔实,减少名词,描述过程,数据指标
STAR法则
面试细节
每一个问题都是有目的性的。
底层逻辑:工作责任心,逻辑思维能力(讲述项目,为哪些人服务,解决了什么问题,有什么数据提升)
好的产品要有目的性的解决问题。
盯着面试官眼睛,注意表情变化,及时挽回失分。
不要有不专业的小动作。
自信、淡定、从容;你心虚的地方就是关键点。
常见问题-设计师
1.你最喜欢的产品是什么,优点和缺点?
观察你是否了解过其它产品,是否能够积极去了解学习其它产品的优点,侧面了解你作为一位设计师的观察视角,你更多关注视觉表现层,情感化设计,还是交互体验逻辑,还是产品敏锐感,还是综合能力,通过你的描述基本可以分析出个人设计认知和见解。
要说一些实实在在的干货……
找一个举例()
以网易云音乐为例,分析产品笔面试中介绍类问题
http://www.woshipm.com/pmd/976527.html
角度1:产品定位,目标用户,满足需求,核心功能,超预期功能,交互设计,盈利模式,竞争优势,未来发展,问题改进等。
角度2:用户体验要素模型。
2.你离职的原因?为什么从现有团队/公司离开?
绝对不能抱怨,不能说leader和同事的不好。发牢骚会影响团队情绪。
面试官会考察几个方面,你是被辞的吗?能力问题还是公司部门调整?还是你想更好的平台发展?
不能批判前公司的加班太多、架构混乱、空间太小、工资太低…
比如,你从乙方跳到甲方,就可以说:因为你的目标规划是在甲方发展,只是先在乙方学习一段时间;比如,你从小公司跳到大企业,就可以说:希望到大企业来学习系统、规范的工作模式和管理架构;
简而言之:从个人的角度出发,着重于目标、规划和发展,强调前公司和当下这家公司的差别。而不要着眼于前公司那些不好的方面。
如果实在不行,实在找不到任何理由——你就说家离前公司太远,每天很多时间浪费在路上也可以。总之,不要留下任何可以被面试官用来发挥、做文章的地方。
要强调两点:不要撒谎,不要为了进一家公司而胡编乱造;一定要事先做好功课。
有一位求职者非常真诚地说,前公司太稳定了,她希望在一家小而美的初创团队里面打拼。她甚至讲了很多对弹性、自由、高效的工作环境的向往和理解。然而我不得不告诉她,第一,我们公司已经有好几百人了,一点也不小;第二,我们公司已经D轮了,也不算初创了……
个人回答(乙方设计公司,接触不到业务核心,感觉设计太虚,一直在做视觉可视化,对整个流程参与不完整,沉淀太少;换第二份工作做了产品,工资还可以,又想锻炼自己,而且入职前定的是打磨用户体验,所以就怀着小而美的理想去了。现在是觉得有点安逸,想走出舒适区,希望到大企业来学习系统、规范的工作模式和管理架构。)
3.说一下你的缺点和优点
“正话反说”,把一些不太严重的缺点——甚至是优点,包装一下说出来。比如「我的缺点是过于追求完美」「我的缺点是工作起来比较废寝忘食」「我的缺点是对事情的要求很高,一定要做到极致,所以有时跟人相处不太好」……面试官都会觉得:「这个人在耍滑头」,这是面试过程中的大忌。
最好的回答方式:
诚实地说出自己的缺点;
坚定表态自己正在努力克服和改正;
用一个具体的案例证明第2点。
人总是有缺点的,不要惧怕暴露出来。只要你能够通过你的努力,在工作中掩盖你的缺点,尽力让它的影响降到最小,它就不是问题。
记住:没有一个团队要的是百分之百完美无缺的人,他们要的是「性价比」最高、能够为团队创造最多价值的人。「有缺点」从来不是一个团队考虑要不要人的关键因素,只是看这个缺点是否致命、是否会对工作造成难以弥补的障碍、是否会大于这个人能够带来的价值。
给一个教科书级别的回答:
面过一个人,是按照项目组长来面的,问她的缺点是什么,她是这样回答的:
我最大的缺点是有些独断专行,不懂放权,经常会把时间浪费在一些很琐碎的细节上面,导致工作效率很低。后来,我明白这是由于我对团队伙伴的能力不放心,觉得他们做不好,所以凡事都亲力亲为。了解到这一点之后,我定期给他们召开培训,把我的工作方法分享给他们,还指定了一位副手,让他去协调和统筹他们执行的细节,我则把精力集中在战略方向和跟进结果上。现在这种情况比之前改善了很多,效率也得到了提升。
4.你最满意的作品是那个?
这一点比评价其它产品优点还要重要,也是证明设计能力的一关,所以一定认真对待,找一个比较拿手的作品,随时备着,提前想好怎么阐述该作品的优点。
(准备ING)
5.你的职业规划是怎样的?
观察你的职业规划稳定性,看你做事是否有计划,有目标,尽量实实在在的讲自己的规划,相信每个设计师或多或少都会进行规划,在这里你可以提你的短期、中期、长期的职业规划,毕竟市场需求也会不断变化,以此你要进行动态调整,另外表现出你的职业发展专注性,T字发展,一专多能的职业发展的路径。
3年、5年的职业规划是什么?如何实现?(中移政企在线笔试;XKP新员工入职培训考试;)
(个人职业规划;日常多思考;)
6.你是否在意加班?
观察设计师的抗压能力和产能,别招你进来发现不认可加班文化,不匹配岗位需求,以免后面扯皮,加班的意愿会和是否能吃苦挂钩。
7.过两天给你消息?
50%概率你可能挂了,如果面试官对你比较热情切送你离开,尽快给你消息的话语,还是有机会的,这个时候应该是有候选人需要和你竞选,从薪资、能力、匹配度进行考量。
8.说一下你自己的优势
优势毫无疑问你的核心竞争力,这个时候就是你的卖点了,怎么营销自己了,让企业愿意录入你。
吃苦耐劳,积极主动,沟通理解能力,执行力,设计方法论,设计思维等这些都可以给企业带来很好的印象和加分析,这些都建立你的设计能力和作品好的情况下。
9.你期望的薪资是多少?
A.如果你手上有其他offer会增加你的筹码
B.先问HR薪酬福利,五险一金,年终奖。期权股票大部分属于画饼。
C.估算自己合理薪资的告知HR,如HR说比较困难,可以阐述你的价值和贡献度,及你上一份工作的薪酬水平。
D.如果无法给出你期望的薪资,那么可以判断,这个老板很难工作中给你其他与你匹配的资源支持。
10.你在工作中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这个问题为什么要拎出来讲呢?主要是因为,这个问题能看出你真正做了些什么。
很多求职者在被问及“负责什么”“业绩如何”时,往往会略微夸大一些。这本来也还好,但是如果吹得太夸张,就很容易栽在这个问题上。
为什么呢?因为很多工作究竟怎么执行,只有真正投入进去才会知道,很多障碍也是只有执行者才能了解。几十万的项目跟几百万的项目,复杂度、范围、管理难度、操作难度都不是一个级别的;十个人的团队,跟五十人的团队,带起来也完全不是一回事。很多人可能会观察别人的方法、经验、习惯,说起来也像模像样,但唯独只有「碰到什么困难」这一点观察不来。因为这一点很少会在平时的工作中显现出来,它只存在于思考之中。
还是举个栗子吧。
某个人自称带过一支七八人的编辑团队。从策划、选题、采编、制作到上线、运营、推广,全部包办,由她一手统筹。于是问她,那你在管理团队的时候,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她思忖了一会,说,应该是分工吧。怎样合理地根据下属的能力、专长,以及任务的紧迫程度、时间限制,合理地安排他们的工作,让每个人尽量饱和又不过于繁重,是最大的难题。
听到她这么说,我立刻就觉得,她应该没有真的带过团队。于是,又问了几个细节问题。到最后,她不得已只好承认,说自己只是负责分配一些任务,并没有太多的团队管理经验。
任何一个带过团队的人都会知道,你可能遇到各种问题——比如团队伙伴不信服你、老资历员工阳奉阴违、成员之间彼此不对付、各种拉帮结派、听不进别人的话、大家的目标不一致……等等,这些都很正常,但是,你唯独不可能遇到“分工”的问题。为什么?因为合理地根据能力、专长和任务要求进行分工,这根本就是团队管理者最最基本、最最日常的工作——这就好比听到一个数据分析师说:我最大的困难就是使用EXCEL。如果连这个都觉得有困难,那也就不可能带好团队。
常见问题-产品经理
1.你觉得怎么胜任这个岗位的工作?你的突出方面和专长怎么结合?
约面试前的准备工作
2.现阶段你有什么优势和不足?怎么体现和弥补?
T字型人才
接触同行,自我认识。
3.为什么想要做产品工作?有什么职业规划?
用人部门只问预期,HR谈钱。
4.你怎么看待XX产品?你如何理解XX行业及领域的?如果你来做XX功能会怎么开展?
6.你觉得哪些是优秀的?如何优化?
不要找大众产品进行分析
7.你的同事/领导/下属是如何评价你的?沟通和协同是如何开展的?
为什么走?为什么坚守?为什么最后一个离开?
判断能力,未雨绸缪
指出过什么?我是怎么改进的?
8.你最成功/失败的产品是怎么做到?你曾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如何解决?
9.你对我们的产品有什么想法和建议?
10.你有什么问题想问我的?
把准备的好的、但今天没有问到的、展示出来。
11.用户体验设计与产品经理的区别?
(某作者个人视角)
1.工作链条位置的变化。
第一点非常好理解,从传统的互联网产品研发流程来看,虽然每个公司都有一些自己的创意步骤,但大致都是从集团战略、市场、用户痛点、商业价值形成一个产品输入,到产品需求的实际产生,再到交互设计的流程梳理、可用性设计、信息框架设计,再到视觉设计的风格确认、界面设计、品牌设计,再到前端开发,再到品质测试,再到产品结果输出、用户反馈,从而继续产品迭代,形成一个闭环。在这个过程中,中后台、用户研究、产品运营、用户运营等工作并行。
成熟的互联网公司会对这个传统流程进行优化和创造,以实现重点聚焦某个领域的目的。例如重视用户体验的公司,会鼓励用户体验设计团队进入整个链条进行构思和支撑,确保链条里每个环节都对用户体验质量有所侧重和保证。
但简单来说,用户体验设计的核心工作是在设计环节,主要输出也在这个环节。一个链条,用户体验设计只要做到充分了解、适当影响整个环节,并在设计环节做到优秀输出,就是很棒的设计工作了。而产品负责一方面是这个链条的源头,一方面要把这个链条中每个环节都重视、管控起来,对整体结果负责。这就是链条位置的变化。
这个链条位置变化,在做产品之前我就懂一些,但没有想到会这么难。lol
2.价值呈现的变化。
设计的价值好呈现,也不好呈现。
好呈现的意思,就是在一个产品或者项目里,设计只要能做到理解商业需求、行业趋势、产品输入,再根据设计团队对用户天然的亲和和理解,把商业和用户连接起来,在设计专业的信息结构优化、可用性、交互流程简洁有效、视觉设计符合产品思路并漂亮等领域做到一定水平,并积极配合流程、推动流程、影响各环节决策,再加上专业的用户研究,基本就有优秀的设计产出。一个设计团队包含交互设计、视觉设计、用户研究、部分前端开发职能,在一个思路清晰有一定设计经验的设计主管带领下,就能做到这一点。这种配置也是大部分互联网公司的设计团队配置,当然大的团队会进一步细分,例如把视觉设计再细分为界面视觉设计、运营视觉设计、品牌设计等。
设计做好本质工作,在环节里专业输出,价值就得到体现。
不好呈现的意思,是设计工作比较难量化价值。很多大公司的优秀设计团队主管或多或少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设计如何量化价值?我们能给用户体验通过流程、自动化打个分吗?在华为工作的时候,软件公司大部分是技术背景,组织对当时负责整体设计的我要求输出一个标准、一个流程,标准可以量化评估用户体验得分,流程可以确保每次产品研发都能产出高质量的用户体验设计。我当时一脸懵,我的解释是,设计是一个理性和感性并存的领域,与其他环节交叉很多,很难单独量化,而且一个有艺术成分的工作,如果能像工厂生产线一样稳定输出,那就没有用户体验设计不好的公司,也没有用户体验特别好的公司了。
设计价值不好呈现在传统企业更明显。例如一个汽车公司对每个领域负责人进行年度评价,销售负责人完成销售指标xx亿,超额20%完成任务;生产负责人完成xx项生产技术与流程革新,提升20%生产效率,降低10%生产成本;产品负责人研发出一款爆款汽车,实现该汽车领域市场占有率30%;设计负责人完成10款汽车设计、智能汽车软件设计。这样比较,设计领域一下就弱了,指标完成在哪?价值如何体现?也许设计支撑了研产销每个领域,但都是附加加分项。个人觉得这也是很多公司里做设计同事面临的一个困境,设计价值的呈现要求高了真的很难。很多企业研产销是主流价值体现,设计的位置很难提升到主流维度,价值呈现偏弱。
一些互联网公司的设计团队为了呈现价值,也想了很多方法,例如设计方法论总结、过程说明、设计影响力构建,一方面感觉有点用但并没有解决根因,一方面也是无奈之举。
而产品的价值呈现简单很多。产品做好了,不需要自证,结果说话,产品没做好,也不需要自证,证明也没用。。。
所以工作过程中,做设计时候我还想着时不时要表达一下设计的存在感和专业度,做产品时候我就什么都不用想一心把产品做好就行。哈哈。
3.压力的变化。
压力的变化让我感触最深。
在一个产品项目里,如果我只是负责设计,我们团队一起输出了清晰准确可用性好视觉传达有效且美观的设计,再认真跟好设计还原度、用户研究等领域,就基本完成工作,有时技术或者项目有问题或者风险,可能需要牺牲一些用户体验来配合技术瓶颈或者项目进度,设计再调整一下。整体来说,压力不大。
在一个产品项目里,如果对整个产品项目负责,那就没有这么简单了。2018年花了很多时间投入的一个产品,项目组加起来200多人,各个部门,各个领域。各个部门的协同,需要统一目标、拉通协同、打破部门墙、权衡利益、有效平衡,心累;各个领域的协同,产品规划、产品功能、中台、后台、开发、测试、战略、商业目标等等,不仅仅是心累,还经常觉得自己是一个智障和文盲。。。之前做设计的时候,看到几个技术领域吵起来,心情好就听听,听得懂就提提意见,听不懂就不太关心了,刚开始做产品时,看到几个技术领域吵起来,就心烦意乱,因为第一听得一脸懵,很多不懂,要一直问一直理解,第二是担心技术领域没协同好影响产品质量,第三是担心技术领域吵起来就算统一思路去解决也要时间,影响产品交付进度,第四是发现好多东西要学,越学越觉得懂得太少,心情低落。。。
以前再难的项目,瓶颈肯定不是在我负责的设计领域,项目有风险大家压力都大,我们团队就专业配合、积极帮助,但压力真不大;现在项目有一点小问题,无论瓶颈在哪,风险和压力都在我这里,不解决肯定就没有什么好心情,时刻焦虑。
加班、睡不着觉就不用说了,已经习惯了。。。
4.情绪的变化。
我以前总是给我的设计团队说,专业的设计师不用和别人大声争论或者吵架,用用户访谈、反馈的数据、产品中得到的用户行为数据,竞争对手、市场趋势分析,以及设计专业的标准、规范、逻辑等,斯斯文文、条理清晰,谈笑间就把别人说服了,多好。大部分时候,有充分的用户数据准备、上心的专业输出,设计被挑战到需要发火的可能性不大。
做产品就不一样了,2018年我发过不少脾气,这点需要反思。对自己团队发脾气,还好大家熟,我每次生气后,把同事拉一边,说,第一,我是就事论事,不是说你哈,别不开心,第二,我这么脾气好的人都被你急的,你好意思么。。。一般也就没事了。但是对外部发脾气,就真的是有时急的不行,有时也是为了解决问题策略型吵吵。我觉得这样不好,但是感觉负责产品后就没有像以前做设计那么优雅了,很多事情不可控,突发状况也开始多起来。
提升能力,才能有效控制住情绪,看来这点我要进步才行。:)
5.乐趣的变化。
从2008年做设计到今天,我对用户体验设计的乐趣诉求从来没有变过。最开心的就是使用我们设计出来产品的用户对产品设计有正面反馈,最开心的是我们设计的产品能提升用户的生活幸福感。
做产品后,除了这个乐趣,还多了一个乐趣,就是可以把更多的想法、创意付诸实现,至少是可以大胆尝试。这是之前做设计时候比较少的福利,虽然做设计时也提想法,但是真正是否能形成Demo、或者执行方案,是产品负责人决策的。
所以2019年也希望和团队一起做更多创新和改变。
6.取舍的变化。
做设计时,一切以用户体验为纯导向,那时我希望自己团队的各个设计领域负责人对其他环节负责人是专业支撑、以用户为导向,该怼的时候要专业怼,不过多考虑成本、项目交期等因素。
做产品时,我自己有时都混乱了。我对自己团队的用户体验负责人说,以用户为导向,以用户研究结论为依据,在有冲突时不要怕,要怼产品、项目管理、研发;转头我对自己团队的产品负责人说,要以商业结果、产品结果为目标,确保落地性,权衡好产品功能与用户体验的矛盾,有冲突时果断怼设计、项目管理、研发;想了想我又把自己团队项目管理负责人叫来,说,活多问题多不要怕,要以项目交期为节点,任何影响项目进度的冲突,要怼设计、怼产品,管理好任何会影响项目交期的风险。。。这些角色都是自己人,当他们冲突时,我有时也懵了,没有清晰逻辑去帮谁,大部分时候我发现我竟然是优先支持项目管理、其次是产品、最后再支持设计。。。这点我要反思。。。
当然负责产品后,要思考和学习的变化点还很多,例如产品战略思考、风险管理、预期控制、产品运营、用户运营、品牌建设等等,很多都是我之前不熟悉不专业的领域,都要一项一项学、一项一项搞定。作为一个产品新人,确实还不够有经验啊,哈哈。不知道什么时候我才能像我做设计一样有底气的做产品,继续努力吧。
12.面试前期HR询问期望薪资时说少了,后面应该怎样跟对方沟通这个问题?
一般来说,企业定薪都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的因素很多,这些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企业愿意为这个岗位开出多少薪水,以及企业面试后判断候选人值多少钱;另一类是候选人的目前薪资以及期望值。
现实中,由于整个劳动力市场是比较混乱又高速变化的,因此很多企业其实是很难通过面试来判断一个候选人到底值多少钱,所以企业定薪水的时候更多的是要参考候选人的目前薪资和期望薪资。
如果候选人的期望薪资在企业该岗位的薪资范围内,一般为了吸引候选人加入,企业会倾向于满足候选人的需求,从而迅速与候选人就薪资达成一致,完成招聘和入职。这无疑是双赢的局面,大家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皆大欢喜。
一旦出现例外,候选人临时反悔想要加价,这时无非有几种情形:
①企业虽然不高兴,但是一时没有更好的人选,只好同意候选人的加价,候选人入职,但是候选人的这一行为仍会留有一定的隐患;
②企业不高兴,这个职位还有其他候选人,或者招聘难度较低,企业拒绝候选人的加价请求。就这么多钱,爱来不来。
这时,球就踢回到候选人这边了:
①候选人如果有更好的offer,或者能力很强自信能找到更好的机会,企业不同意加价,那就直接拒绝offer,重新开始找工作;
②候选人如果没有更好的机会,或因为其他原因一时半会很难找到其他更好的机会,那只好妥协,在不加价的基础上按原offer入职。
可见,如何沟通完全取决于你手里有什么样的底牌,以及当企业做出反应后你是否有应对的方案,如果没有,还请谨慎提出加价的要求。
因为加价的要求一旦提出,实际上就相当于你拒绝了offer而提出了一个新的要约,企业完全可以取消跟你的offer,而且这是没有任何法律责任的。所以,临时加价这事,一定要慎重,没有完全的准备,最好别提,以免连现在的offer都失去。
附-其他问题
如何机智地和公司谈薪水?
辞职的正确姿势
关于背景调查,你该知道的事
当猎头来电话,你该怎么做?
如何处理领导的需求?
1.领导:有理有据,不卑不亢,站在自己的位置,为用户发声; 2.需求:注意需求与要求的不同,战略性需求/商业模式/指标有点算是要求,服从、接受、调研、提供解决方案,用户需求、体验需求建议老板听专业人士的意见。 老板、上级、同事都是用户,请尊重你的用户,了解需求背后的动机; 在团队里面最了解用户的一定是产品经理,不然他是无法做好产品经理这个职位的。
如何分析需求?
角色、场景、路径。
经历与感悟
1.被夸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2.手机号和邮箱:附件简历中手机号一定要及时更新,反复检查有没有错。关于邮箱,虽然QQ和163不那么洋气,但是考虑到翻墙软件间歇性可用,Gmail最好不要用,常用邮箱一定要填常用的。及时更新简历。
3.早知道就好好学习了,早知道就及时整理作品集了。很多招聘要求里提到了SQL,R语言,当时觉得设计学这个没有什么用,就很排斥,加上结课作业要求低或者老师不强制,很长时间过去了还是啥都不会。所以在学校做个听话且自律的学生是很重要的。
4.做工作要多一些目的性,或许你不喜欢“目的”这个字眼,至少有个目标。可能这样你会越来越不喜欢自己,却是对自己、对工作最负责的。不然一天天躲过去、闲过去,你会发现啥也没学到,又会反过来厌恶工作。
5.发声练习:举起手臂,背靠墙,虎口靠墙,腹腔发声。
6.工作里的事,很多时候需要现学现卖
工作里的事,慢慢学会了不承认错误(悲伤)
7.设计师和乙方设计师
作为设计师,更容易站在用户角度去考虑问题。作为乙方设计师,揣测客户喜好很难,要去平衡产品方和用户方的需求更难。
8.离职:走出自己的舒适区
参考
一文详解产品经理面试大全(建议收藏)(2020-07-28)
https://coffee.pmcaff.com/article/2447262389384320?newwindow=1
产品经理面试高频20题及答案(2021-01-07)
http://www.woshipm.com/zhichang/4328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