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23:关闭朋友圈的好处

【关闭朋友圈的好处】

大多数人的大多数时间是花费在了朋友圈上,这里边相当一部分人只是浏览,而且不少人是重复浏览。也就是隔一会儿看一下,有时候刷出一两条,有时候甚至没看到有更新的内容。

当我们经常这么做的时候,其实已经不知觉的上瘾了。对朋友圈形成了依赖,只要闲下来就会去翻一翻,这样就让我们花在别处的时间变少,难以培养自己其他方面的兴趣。

我尝试关了一天的朋友圈,晚上打开翻了一小会儿然后又关闭。感觉空闲时间多了不少,不过分依赖手机了,而且晚上开了一会儿朋友圈,发现那么多内容,其实没多久就看完了,完全没必要耗费太多么精力在不断刷朋友圈上。想看的信息定点定时间段统一看,也未尝不可。

长期以往的习惯一般都是很难调整的。习惯了刷朋友圈,对于没了朋友圈的人是很痛苦的。

不过最痛苦的时候,很可能是成长最快的时候。

191224:尊重原创,杜绝抄袭

【尊重原创,杜绝抄袭】

今天打算发布 191207 在知识星球和语雀写的文字到公众号里,等到提交的一刻,发现原创校验未通过。原来和一篇标题和我一模一样的文章撞库了。

点进去一看,基本上剔除了我的个人经历后全部照搬,不仅没提原作者,还给抄袭的文章申明了原创。

我向微信公众平台提交申诉,希望取消该号主的原创标识,归还原作者,不过现在还没收到结果,但相信审核人员会公正处理。同时我关注了撞库的这个公众号,后台跟他讲:未经授权,将他人文字发布成原创文章,这样不对,还请以后多多注意。当然,至今还没收到回复。看文章数量不过十几篇,可能是不怎么看后台的号主。

为什么我会看重原创,不惜为了原创标识耗费精力去做申诉?因为有人侵犯了我的知识产权,侵权自然要反击,争取自身合法的权益。

所谓知识产权,就是智力劳动产生的成果所有权。分为著作权和工业产权两种。

著作权也称版权,原创作者对公众号文章内容就享有该权利。

著作权又分为著作人身权和著作财产权两方面,人身权包含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著作财产权则包含了复制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

所以抄袭我文章的号主对我实施了两种侵权方式:一是篡改、剽窃身为著作权人我的作品。将我的作品名字标以自己名字在微信公众平台传播,不仅侵害了身为权利人我的署名权,同时对权利人我的名誉权、荣誉权等人身权利造成了侵害。二是未经著作权人我的许可,通过网络传播身为版权人我的作品。

抄袭不仅是不道德的行为,更是一种侵权的方式,应该坚定杜绝。

同时也要养成尊重原创的习惯。比如引用别处文字的时候,标识下来源;分享他山之石但又不知来源的时候,加个【转】字。

191225:谈谈出差

【谈谈出差】

现在晚上十点,刚出差结束,在回家的出租车上。

出差是一件很耗时间的事情,主要集中在通勤上。

就拿上海到杭州出差来说,从家到上海虹桥站要一个小时,从上海虹桥站到杭州东站又一个小时,从杭州东站到公司又得四十分钟。

基本九点从家出发,到了杭州就是吃饭的时间。好在差旅费用不少,可以吃顿好的。

吃完差不多一点半的样子,容易犯困,午休半个小时,基本上两点左右。这个时间点开始的下午就是出差里最为宝贵的时间了。

出差的目的也在于此,聊方案,评系分,项目联调。基本上带着目的来出差,能拿到结果就可以满载而归。

现在办公科技如此发达,比如可以多人远程通话,跨地投影,视频直播,为什么还要出差进行当面沟通呢?

很简单,因为重要的事情使用这些科技手段没有当面沟通效率高。

当面沟通可以持续的,无干扰的和对方聊一件事,遇到双方认知有差异的地方,还可以随手拿一直彩色笔在白板上写写画画。而其他科技手段这点做的不好。

有些场景下传统的方式要胜过科技的便利,当然出差这种方式的代价就是舟车劳顿。

七点从公司出来,天下大雨,叫车车不应,加钱才勉强叫到。又是三个小时的返沪行程。

整个通勤路上,能用来稳定工作的只有电话。偶尔电脑连上手机 WiFi 支持一下线上业务。总之工作在通勤路上是严重打折的。

不过,为了解决问题,也不枉辛苦跑一趟。

今天好像还是圣诞节,祝平安喜乐吧!

191226:新服务

【新服务】

2016 年马云提出了新零售,2019 年马云定义了新服务。

过去 20 年,实物零售跟着互联网的春风,一路蓬勃发展,诞生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等众多电商巨头以及菜鸟顺丰等核心物流网络。

在精神享受日益丰富,逐渐超过物质需求的今天,消费者和商家对服务的质量和模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服务作为一种本地化的生活方式,限制在一定的服务半径,具备区域化运营模式,将会连接更多的消费者和商家。

新服务的新,可能不是走电商的老路,而是一条全新的,需要不断摸索的大道。

191227:你可以做的更好

【你可以做的更好】

最近在做架构规划,这是一件令人相当头疼的事情。

它不比写代码,把预期中的功能实现就好。当我开发完毕,通过自测能知道结果是不是符合预期。就算自己漏掉一些场景,测试同学也能帮忙发现。对于已经工作一段时间的工程师来讲,难度不大,当然成就感也不强。

做架构规划就很不一样,它要发现未知的东西。所有面向未来的东西,都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未来虽然还没有到来,但要求你有发现的能力,并规划出一条通往未来的最佳道路。

面向未来,就像身处一场大雾之中,如何驱散迷雾,这是一次挑战。

当不知道一件事情如何开头的时候,最通用的策略就是模仿,看看前辈们是怎么做的。 于是先把 PPT 拷贝过来,在此基础上一顿改。又是业务架构,又是系统架构,填写的满满当当。

老板瞅一眼就看出了问题所在,大图太虚,缺乏具体的场景支撑。还提供了架构规划的五步走策略。

第一,描述现状。根据场景进行梳理,找到痛点发现问题。

第二,提取抽象。发现共性,全局整理。

第三,找到解法。探索解决的思路,找出需要具备的能力,建立相关的模型。

第四,构建视图。基于各个场景,各个痛点,各个解法,建立能力视图,设定阶段目标。

第五,规划路径。设定如何达到目标的节奏,画出 roadmap。

于是开始继续优化架构规划。花更多的时间在场景梳理和痛点剖析上。在整理几个场景后,老板看了几眼,觉得还是不够,针对性的提出一些意见。

比如内容展示要抓住重点,细枝末节要有所忽略。

比如某些核心场景要单独拎出来展开讲。

比如有些问题不要过于局限,要往大了想。

比如探索某些场景需要我们具备哪些能力的时候,要区分技术能力还是业务能力。

讨论架构规划的时候,每次聚焦都不令人满意,但好在每次都能有收获,你可以做的更好。

191228:大事记

【大事记】

1949,祖国成立。

1958-1978,天灾人祸,人均增长仅有个位数。

1978,安徽凤阳土地承包责任制,温州开始出现个体户。

1980,老人在南边画了一个圈,中国向世界打开大门。

1984,柳传志创办联想,段永基创办四通,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名声鹊起。科技人员创办民企的中关村现象涌现。

1986,温州地区以家庭工业和专业化市场的方式发展非农产业,从而形成小商品,大市场的发展格局,史称「温州模式」。

1987.10,中央明确私营经济是公有制经济必要和有益的补充。私营经济正式入宪。

1992,邓小平南巡,思想解放。「发展才是硬道理」。

1994,住房和实物福利分配方式改变为按劳分配为主的货币工资分配方式,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改变了解决住房靠政府靠单位的观念,开启了住房商品化的大门。

1996,中国民生银行成立。大陆第一家由民间资本设立的全国性商业银行。大股东包括:刘永好的新希望集团,张宏伟的东方集团,中国人寿 史玉柱 等。

1997,张朝阳、丁磊,王志东等创办互联网企业。从新经济到互联网+,一大批民营企业家在成长。

同年迎来亚洲金融危机。中央力挺香港击退索罗斯等金融大鳄。

2001,中国金融业最困难:银行不良贷款率高达 30%

银行业改革:

  1. 银行剥离不良资产,成立四大资产管理公司。
  2. 银行引入海外战略投资者,改制上市。

中国银行业奇迹般起死回生,工商银行成为宇宙行。

2001,加入 WTO。

2003,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杨利伟的名字家喻户晓。

2004,马化腾携腾讯在港股上市。

2006,三峡大坝全线建成,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2008,北京奥运会,51 枚金牌居金牌榜首名。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世界主要经济体无一幸免。

中国出台富有争议的强刺激计划,确保了经济持续增长。

2012,莫言获得诺贝尔奖。

2014,阿里巴巴在纽交所上市。

2014,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举行。会议确定乌镇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同年,亚投行在北京成立。

2015,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 50.5,首次突破 50%

2016,对外投资首超吸引外资,首次成为资本净输出国。

2017,腾讯市值追上 Facebook,互联网成为创新和创业最为密集的领域。不断涌现滴滴,头条等独角兽。

2018,迎来个人所得税全面改革。国际化期货品种——原油期货在上海挂牌交易。

以上是看完【巫师财经】在油管的视频后的文字整理。

我的思考是,祖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发展迅猛,犹如一个崛起的东方巨人,不断地吸引世人目光。过去成就有目共睹,未来挑战依然困难重重,需要很多人为之奋斗,努力建设更好的未来。

191229:上门寄件

【上门寄件】

科技进步带来的好处,就是很多事情人们可以足不出户。

比如寄件这件事情,过去不仅出去办,还要找附近的一家发快递的小店。而现在,打开支付宝,手机一点就可以发起上门寄件,寄件人信息都自动填充好了。

不一会儿,就会有人上门来拿你要寄的东西,然后快递小哥拿回仓库,进行包装,然后发货到你指定的地方。

我上午寄了一个文件,就走了这么一波流程。倒是方便省事,半个小时内,还没出门呢,就全部搞定。

但在这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个弊端,就是寄件信息容易泄密。

上门的快递小哥手里并没有拿任何的包装袋,更不会当面把东西包装好,他只是回到仓库里统一包装。

那么,在离开寄件人到东西完全包装好这个过程中,快递小哥有没有看这个东西,如果是信件,快递小哥是不是会不经意间知道一些什么内容。

这对寄件人来说,都是未知的。如果重大敏感信息因为这样的传输方式被泄露,可能会引起比较大的事件。

不禁让我想起了十几年前的艳照门事件,仅仅是修电脑的时候,数据因此泄露。

所以上门寄件这个场景,平台对用户隐私的保护还待加强,最好能做到当面封装。另一方面,用户自己对一些重要文件,自己要进行包装,增加被打开的成本,避免被不经意发现。

博主简介

个人介绍海报_不乱吗.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