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30:什么时候觉得时间变快

【什么时候觉得时间变快】

时间真的很快,眨眼间今年就快要结束了,即将迎来最后一个月。

我是从什么时候对时间的快慢有了明显的感知呢?好像是上高中的时候,有次爬宿舍楼梯,猛然感受到还有三个月就要高考了。

转眼间,高考很快结束了。

转眼间,大学很快结束了。

转眼间,已经过去了七年。

好像在那个时间点之后,我觉得应该珍惜生命的每一刻,毕竟每一刻都不会重来。

但越长大越发现,越珍惜时间,它越不够用,所以渐渐意识到,时间应该花在热爱的人和热爱的事上。

于是成长的轨迹便成了一次探索,去寻找这些热爱,不过任重道远,还有点模糊,但我已经慢慢感受到一点影子了,拭目以待吧。

201201:当你谈绩效的时候你在谈些什么(二)?


当你谈绩效的时候你在谈些什么(二)?**】

今天谈了绩效,想到这个话题的时候,我发现似曾相识,然后就搜到去年同时期的笔记:https://www.yuque.com/woniu666/daily_think_club/daily_think_3#ZFpH6

在去年得到肯定后,我就一直在坚持主动做事的态度,践行需求价值优先的策略,这种做事方式其实挺奏效,在协作方面我很少遇到卡点。同时也慢慢的承担部分架构的规划和设计。

转眼一年过去了,我的层级也从 P6 到了 P7。看上去光鲜亮丽的背后,是压力和焦虑。层级的变化,是责任的扩大。但扩大到什么程度,需要操心哪些东西,却是需要自己去摸索的。而这些又是模糊不清,这些虚幻的东西就远没有敲代码那么实在,编译运行一下,计算机会告诉我是对是错,错了我就修复,对了我就合上电脑去玩手机。

模糊的想法就会引发一些模糊的行为,有一段时间整天想着画架构图,却也没画出什么东西来。

以至于这段时间,老板有说我有点飘,现在想想是因为那会儿方向不明确,今天老板说后面观察下来就不飘了,到现在就相对稳,说我是慢热型。

那是因为我后来意识到,光靠想是不能成事的,要边做边想,并且要结合实际的情况。于是思路逐渐切换到实际业务需求驱动和场景深度调研的方向,在这条路上,就慢慢打开了自己的认知盲区,也发现领域问题并能心中有方案,逐渐有了那种感觉和自信。

我虽然觉得自己架构方面还略有不足,但在老板看来是符合他的预期的。

最后老板也给了一些建议,应该是未来要突破的方向,包括架构规划能力,影响力,对业务的理解能力,细节的掌握能力,代码的基本功。

201202:求人不如靠己

【求人不如靠己】

二十多年下来,逐渐形成了求人不如靠己的意识。所以凡事不愿麻烦别人,能自己解决的就自己想办法解决,无法解决的再找信任的人或者承担后果。

工作其实不太一样,从全局视角来看,别人来做可能就是最合理的,有时候能找到对方的利益点,然后推动对方来做。

但有时候在你看来非常重要的事情,在他眼中可能就微乎其微,甚至是线上问题,严重用户体验的问题。

好不容易推动到对方承接需求要做改造,结果赶上组织架构调整,要做交接,事情就再次停滞。

有时候环境的变化真的让人无能为力,更多时候事情易做,人难搞定。外力不可求,就只能像内求,所以今天把问题的解决方案转成内部处理,感觉还是可以顶一顶。

201203:书读的太薄

【书读的太薄】

今天看了黄峥公众号的几篇文章,都是 16 年的,文章在 17 年就停更了,目前只有九篇文章,但里边很多求学求职经历,关于创业,关于商业,关于人生的很多思考都值得一读,推荐给大家。公众号名称已经关闭搜索,只能通过名片分享或文章分享来看。

看完就让我觉得自己书读的太薄,字写的太少,缺乏深度思考,眼界见识也不高。

指导意义就是多读书,多写字,多思考,多交流。

201204:比敬业精神更高的是什么?

【比敬业精神更高的是什么?】

NBA 历史上有张照片特别经典,照片里公牛队队员罗德曼飞身去扑一个篮板球,身体与地板几乎平行。而这不过是一场常规赛,公牛也领先对手 20 分,罗德曼也已经 35 岁。

罗德曼的表现不仅仅是职业素养可以解释的了,即便是非常敬业的球员也不会像罗德曼那样奋不顾身的去救每一个球。要做到这个水平,就不仅仅是敬业,而是梦想了。

但如果达不到三个基本要求,梦想就只是空想:

(长期努力)首先,是否为梦想付出过长期的努力。罗德曼付出过,乔布斯也付出过。

(倾尽所有)其次,你是在拿别人的资源成就梦想,还是为了梦想倾尽自己的所有。马斯克为了办公司,搭上了自己全部身家;有很多创业者都说自己有梦想,但这些话只是说给投资人听的,回头自己却在股票高价位时套现离场。

(放弃其他)第三个基本要求,你是否为梦想放弃过其他的机会。在我看来,这是检测一个“真正梦想”的试金石。很多人想到名牌大学拿一个学位,却不愿意放弃目前收入不错的工作,这样的梦想永远不会实现。罗德曼在大学时也是得分能手,到了NBA只有干脏活的份,如果不愿意放弃,他后来也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爱泼斯坦在《范围》一书中讲到一段话: “我是谁”,不是什么你夜深人静扪心自问问出来的。你必须尝试各种各样的事情,才能发现你喜欢做什么,你想做什么,你能做什么,你是谁。而且答案可以随时改变。 只有尝试各种各样的事情后,你才能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这就是你的梦想(something bigger than myself)。

201205:成熟的自律是什么样?

【成熟的自律是什么样?】

《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里谈到了三件事:自律,爱和宗教,以及一个人的世界观。

以下是关于自律的一些观点:
1. 首先,自律的基础是认可自己的价值;
a. 天生我材必有用,主动性。
2. 其次,一个人逃避责任,就会失去自由;
a. 每当我们总想着回避问题时,你会发现这个问题一直都跟着你,而直到你把它解决了,它才真正消失。
3. 最后,人要实事求是,找到正确的人生地图,删除过时的人生地图。

什么是人生地图呢?这是作者在书中提出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人生经历让我们产生一些价值观,在遇到问题时,我们就会用这些价值观来做判断。那什么样的人生地图是过时的呢?作者讲主要是我们在童年时期形成的很多价值观,它们到了成年时期不再适用,但我们却没有抛弃它们,一直在使用过时的地图。

201206:李希霍芬的经历

【李希霍芬的经历】

近代德国学者李希霍芬在中国进行了七次长途考察,出版了 《中国:我的旅行与研究》一书,让西方人对中国有了较为全面客观的认识。

丝绸之路名字的由来、烧瓷器的高岭土的由来、青岛的选址和近代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先驱者都指向同一个人——19世纪德国旅行家、地理学家 李希霍芬。

• 青岛(Tsingtau)原本是小岛,德国人命名给新建的城市。
• 李希霍芬考察江西、安徽一带,路过景德镇,看到高岭山上矿工开采瓷土的景象,就用 高岭土 命名瓷土这种矿物。
• 通常世界上对矿石是以成分命名,铜矿就是铜矿,铁矿就是铁矿,而瓷土矿则以一个中国地名命名;从此,瓷土就永远地和中国联系起来了。今天美国探明的瓷土储量比中国还多,但人们依然要用中国的地名来称呼这种矿物。
• 李希霍芬考察山西和山西,发现了丰富的煤炭矿藏。
• 李希霍芬考察洛阳,提出丝绸之路的说法。计划在中国最后的行程中,从西安出发,西行穿过中国西部和中亚回到欧洲。
• 最后一次出行因为战事,转而向南,穿过秦岭,前往四川考察,在著作中把都江堰介绍给了全世界。

李希霍芬的学术成果倍受学者推崇,很长时间里都是中国地质领域最权威全面准确。

他做这件事,称不上有利可图,不同于哥伦布、达伽马这些探索家,后者跨越远洋航海探险,是为了获得巨大的经济收益。而李希霍芬更多是出于一个学者对世界的好奇,完成了这些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