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09:论手机通话这件事情

【论手机通话这件事情】

最近接电话的时长和频率相当高,不是因为谈恋爱,而是由于工作忙。

想起拥有手机的时间已经接近十年,但用手机通话的时间却很短。

2010 年在我迈入高中大门的时候,背包上就藏了一部几百块钱的山寨手机。我走到厕所对面的水房窗户旁边,三言两语向家里人打电话报平安。去水房是为了找信号,我们寝室楼每一层都有信号屏蔽器。平时我会把它锁在柜子里,毕竟学校不允许带手机,就不敢太过张扬。太过张扬的同学,可能忘记班主任说过「发现谁带手机谁自己砸烂」这种话。

我亲眼看到室友走上讲台,从门上拿下铁锁,在全班学生面前用力的捣坏自己的手机,最后取出了里边的卡,回到了自己座位上。

由于是封闭式学校,我们每两个星期回一次家,我只会在这个时候有勇气把手机带到教室,但一定会保证关机并且放学前不会有闹钟响起。当下课铃响起后,在奔出教室的路上,我会掏出手机,戴上耳机,听着周杰伦的哥,去等一路公交车。

整个高中时代,每个月的手机费基本没有波动,因为只扣月租。为什么只扣月租,因为打电话极少,少数的打电话时间也被手机卡套餐里几十分钟的免费额度抵消了。

一张手机卡,一部旧手机,在我进入大学后就被丢掉了,取而代之的是可以触屏的智能手机。每个月 30M 的流量以及几百分钟的免费通话时长,但往往到月底的时候,流量用完了,免费时长却大比例浪费。

大学基本上手机通话比较多的是三种场景:刚上大学社团面试的邀约电话,偶尔和家人的聊天,找工作时的电话面试。能聊半个小时就算奇迹,面试场合聊够一个小时那是稳了。

毕业后,交往过一个女生,基本微信聊天,很少会打电话。最后一通电话,也不过几分钟。

工作后,反而常常煲起电话粥,一次能聊几十分钟,还经常就是那几个人。即便休假,收到最多的也是同一个「人」打过来的,屏幕上边永远写着「阿里巴巴」。

就算现在,如果我想向谁拨出一个电话还是会有所顾忌,但工作卡壳,需要咨询他人,那我打电话是毫不犹豫,聊天也不会慌张。

远距离的语音对话胜过文字,只是过去没有好好利用。

191210:写代码的乐趣

【写代码的乐趣】

今天写每日思考有点晚了,因为敲代码到现在,简单讲一讲吧。

敲代码不是目的,只要能解决问题,不写代码都可以。所以思考是前提,代码只是达成目标的手段而已。

目标和手段要分清楚,这样会避免陷入一有需求过来,就急忙想着技术方案如何实现,甚至要开始敲代码的窘境。凡事只要没想清楚就去做,经常会南辕北辙,吃力还不讨好。

很多时候当你想清楚了,反而不需要敲几行代码就能解决问题。敲代码的乐趣不在于量的积累,而在于有效解决问题之后的那种成就感。

即便作为搬砖工程师,从别的地方搬来很多代码,贴到自己项目里,但解决了问题,那你很棒,值得赞扬。

当然,搬砖只是重复性劳动,要想提供密度更高的价值,那不能仅限于此。要把自己的代码当成艺术品来看,在不断的重构中,它其实可以变的越来越美,越来越舒服,这种美感同样可以传递给别人。

这是敲代码更高级的乐趣,就好比黑客和画家,身份互转或者相互融合,会有极致的体验。

191211:谈谈工程师的大促生活

【谈谈工程师的大促生活】

成为工程师之前,我是穷学生,并不会为大促贡献多少钱。成为工程师之后,我是大忙人,顾不上打开手机挑选商品。

三年前,我以实习生的身份参加了双十二的保障工作。那会儿蚂蚁 Z 空间还没建好,我们还在黄龙时代的支付宝大楼支持双十二的稳定。

双十二不同于双十一的地方在于,双十二主推线下到店消费,双十一主推线上下单购买。

我当时参与保障的内容是优惠排查,帮助到店消费的用户解决优惠未能享受到的疑惑。

具体工作方式是,电脑上登录工单系统,不定时会有客服同学提交工单过来,我们看到后就可以抢接,抢到手就可以利用各种排查工具找到原因,最后把原因和建议填写到工单里,提交给工单系统。

做一两个工单,熟悉流程和工具使用后,这件事情就只是套路了。记得当时由于我反馈的工单里边表述比较清楚,还在群里被负责人点名表扬,并成了良好的典范。

虽然大促结束,老板们发红包是情理之中,但那一年见到了十万的红包,也是意料之外。这个额度的红包,还必须做拆分,比如十万必须拆成十个。

两年前,我走出了象牙塔,成为了真正的一名工程师。这年双十二,我走进了核心作战区,成为了相对重要的大促保障人员。

是骡子是马,总要拉出来溜溜的。第一次感受到紧张,原来很多问题不是本身不存在,只是信息源太少没有传到我们的耳朵里。第一次感到兴奋,原来问题即便发生也没有关系,关键看我们是否具备判断力,执行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一年前,对于自己所要保障的业务模块已经轻车熟路。不仅是双十二,还多了双十一。也是口碑和饿了么合并后的首次大促,作战地点也由原来的支付宝大楼转向了蚂蚁 Z 空间,作战过程也是有惊无险,相当顺利。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今年大促已经结束了一个大的,正在进行中的大促也直逼岁末。21 世纪 10 年代的最后一个月,也是最后一场大促,祝愿一切顺利。

对于工程师来讲,大促的稳定性是他的福分。

191212:今天最好的表现是明天最低的要求

【今天最好的表现是明天最低的要求】

双十二结束了,战果颇丰。在高年级同学讲话结束后,大屏幕上出现了几个大字:今天最好的表现是明天最低的要求。

对于做大促的电商公司来说,记录一年一年被打破,有时候甚至超出预期一大截,反过来觉得当初目标订低了。

优秀的表现之下,成绩也真的越来越好。

今天最好的表现是明天最低的要求。于企业,是各种数字的增长,于个人,是综合能力的加强。

这是一种心态,决定了我们遇事时会懈怠,还是可以全力以赴。

这是对自己成长的要求,往往最痛苦的时候是最能成长的时候,是在低质表现下崩溃还是在优秀表现下扛住。

这是一种执行力,不沉迷于过去的方式方法,永远在寻找最合适最高效的手段。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颗不断上进的心总能带领着人们前往更远的地方。

191213:不做完美主义者

【不做完美主义者】


完美主义是追求一个较高水平的目标,不接受一个较低水平的、但可用的结果。

完美主义的最大问题是,它实际上让你追求高成本。

完美主义是一种压力,它让你为自己创造不切实际的期望。你明明做到了正常水平,但是因为设定的目标太高,所以看上去距离目的地仍然很遥远。你的心态变成了:这一切还不够好,依然可以改进。

完美主义消耗了我们最宝贵的资源和时间,让你将注意力从真正的优先事项上移开。

以上文字来自 阮一峰的科技爱好者周刊第 86 期。我很赞同不做完美主义者的观点,也是这么实践的。

一百分的事情,做到六十分并不难,很多人甚至可以高效完成。做到九十分就有了很大的难度,很多人因此掉队难以继续。做到一百分那就是万里挑一,极少人能够达到如此成就。

要想达到更高的分数,付出的成本会指数型增长。

上大学时期我对自己的要求就是,不感兴趣的课程至少六十分以上,这是底线,毕竟还要拿学位证,感兴趣的课程尽量八十分往上,这是荣耀,毕竟还想有点优势。

但从没想过,我一定要拿一百分,在我凑巧拿了九十六分的时候,也不会遗憾丢失的那四分,反而觉得分数已经给的够多了。

参加工作后,我做的工程项目大多是快速迭代的,基本没有闭关开发超过两个月然后来一次发布的。

我们的小迭代经常功能不全,bug 不少,体验极差,咨询很多。我用了这样的产品之后都想吐槽,也曾质疑过这样的产品是否应该变得更完美再上线。

后来找到了自己的一份答案。用 MVP 思维考虑,上线的产品很多是最小可用产品,它不一定是最完美的,但最起码达到了可用的程度。

好处就在于能跟得上业务的快速上线的诉求,同时可以为新的产品模式试水,如果前景不乐观,可以及时调整。

不做完美主义者,可以帮助我们不会在一件事情上面陷的太深,避免付出太多的代价,而忽略了别处的机会。

191214:人生能跨越多少个年代

【人生能跨越多少个年代】

距离半个月的时间,21 世纪 10 年代就要结束。

我来到这个世上已经二十五年,周杰伦的歌经久不衰传唱二十年。

作为跨越世纪的一代青年,乘坐着国家飞速发展的列车,一路见证了很多的风景,看着新事物涌现世人面前,目送旧东西退出历史舞台。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人们的生活就此改变。

千禧之交的时候,通讯还不发达。有电话的寥寥无几,有手机的更是凤毛麟角,互联网更是处于萌芽阶段。

很多人的通讯还停留在过去书信或者熟人捎话的方式中,比较潮流的开始用上了传呼机。

千禧年之后手机开始普及,但电信网络却还没有铺开,很多乡村使用手机基本无网络。记得小时候去外婆家,要打电话就必须去一个电线杆下才有信号。

21 世纪第一个年代里,中国人开始触网,通过一个个门户网站,打开了通往世界的窗口。QQ 成了通讯场景手机的辅助工具,电信网络覆盖面越来越广,更多的人用上了手机,并能时常通上电话。

周杰伦的歌风靡全国,大街小巷都在放他的歌。我买的第一个 Mp3 里也自动装满了周杰伦的歌。

乔布斯为世人带来的 iPhone 一鸣惊人,令全世界为之疯狂,也开启了智能手机的新篇章。

网络和手机的普及,顺势缔造了 QQ 微信 和淘宝支付宝的强大。

21 世纪的第二个年代,世界已大不相同。自动化和智能化成为社会方方面面的主题。不断新建的商圈以及线上崛起的电商,让人们的衣食更加方便。WiFi 的覆盖,让人们基本可以随时随地上网。金融科技的兴起,人们不需要兜里有钱,只要手里有手机就行。

21 世纪的第三个年代,会发生什么呢?

人脸支付?其实已经有了,有些商圈门店或者售卖机已经支持支付宝的人脸支付了。支付宝的员工上下班进出办公室也可以通过人脸识别替代刷门禁了。效率和便捷性以及准确率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准。

无人驾驶?也有公司在做,之是没有普及。或许有人会质疑其安全性,我觉得被机器控制反而更安全。这一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汽车之间互相联网,只要不出现网络故障,就不会出现那么多的交通事故。

万物互联?很多场景是智能设备,比如智能家居。这个本质上是端加数据。端提供输入,数据提供输出。

未来的年代,或许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快。我们以前或许从来没想过,小小的手机能做那么多的事情,但他就是做到了。

人一生或许要跨越很多个年代,不过只要能经历几次变革,感受时代浪潮,最好能乘势而为,那也不无遗憾。

191215:伴侣要做咸鱼,是鞭策它还是接受它?

【伴侣要做咸鱼,是鞭策它还是接受它?】

这是奇葩说第六季第十三期的辩题。

星悦说每一份鞭策都是一份打击,每一份接受都是一份温柔。

许天奇说伴侣有责任和义务,让对方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活出一百分的精彩。

赵英男说鞭策是一种锐利的生活方式,可能会带来隐形暴力。

程璐说一心做咸鱼只是无奈,不是心里话。一个一心做咸鱼的人一定是遇到了一些过不去的挫折,他这个时候其实是希望有人来鞭策鼓励自己,而不是放任自己去堕落。

傅首尔说鞭策最大的问题在于永无止境。他做不到,我觉得他没有上进心;他做到了,我觉得它可以更有上进心。她还说了一句情话「A:我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过上好日子;B:和你在一起,就是最好的日子。」

凌岳说对伴侣不满意,去鞭策是常态。接受它,不是接受一个人的咸鱼,而是两个人共同生活的失望。普通的两个人可能需要拼命的努力,才会在陌生城市里扎根。

康永哥说怀抱咸鱼梦想,所以才这么努力。

罗振宇说河边的栏杆永远耽误我们看景色,但也保护我们。伴侣最好的状态时互为栏杆,相互督促。

薛教授说人本善本恶从边际量的角度讨论会更有意义。边际是新增带来的新增,如果鼓励多点,人会朝善良的部分多走多少,如果诱惑大点,人会朝着恶的方向多走多少。

不是你是谁决定了你将来做什么,是你决定做什么或者你做了什么反过来最后定义了你是谁。人的状态可变。

当咸鱼不一定就幸福,不当咸鱼可能辛苦但不一定就痛苦。辛苦和痛苦不应该相联系,相联系的应该是绝望和痛苦。使你痛苦的不是辛苦,而是没有希望,看到希望的日子是最快乐的。

朋友和伴侣的功能是,在受挫或沮丧的时候,给你一点鼓励,给你一点鞭策。

李诞说边际效用在递减,第一个苹果香甜,第十个苹果想吐。

郭京飞说人太累的时候,想做一条咸鱼。但为了做一条咸鱼,为了帮助亲友,为了回馈社会,我们又必须努力。

马东说我们的路是往左走的,所以需要右边的灯光。于己愿意当咸鱼,但对于伴侣,要推一把,才是伴侣应该做的事情。

看《奇葩说》最大的好处就是,节目里每个人身上都能找到看待问题不同的角度。问题本没有标准答案,只有适当场景的合理选择。其中部分人的发言印证着我们内心的想法,但另外一拨人也在补充着我们的思维盲区。总会有人给我们继续前进的勇气,同样有人给我们暂且停留的警惕。我们在不断的调整和修正过程中,完善着对现实世界应对自如的能力。

这道辩题对我来说,也比较简单。如果当前我们的生活质量不高(也就是贫穷),那么伴侣要做咸鱼,我会鞭策她。如果当前我们的生活质量不错(也就是富有),那么伴侣要做咸鱼,我会接受她。

但事实上,生活困窘的时候,真正相爱的人怎么会忍心只有伴侣奔波劳累辛苦赚钱,而自己躺尸看剧不劳而获呢?不会的,即便赋闲在家,一定会以自己的方式彰显存在的价值。

生活富裕的时候,虽说是具备了当咸鱼的资格,但由俭入奢的人因为长久勤劳的习惯,总会找有意义的事情去做。

所以,在穷和富的两个阶段里,一段良好的关系是不会存在咸鱼的。最多会在从穷到富的过程中,伴侣双方对当前处境的满足程度上的差异,会让一方想努力,一方想休息。这种情况就让休息的一方鞭策努力的一方,让努力的一方接受休息的一方把,而不是反过来。

博主简介

个人介绍海报_不乱吗.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