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6:基本盘
【基本盘】
新冠疫情下,硅谷的很多企业营收依然不错。苹果 2020 一季度营业额近 600 亿,净利润超过 100 亿,再加上谷歌,二者一年营收超过马来西亚 GDP,可以说是富可敌国。
相比其他产业或其他地区,就不容乐观。比如高科技药企就表现不好,营收有下滑,因为有了疫情,大家都怕去医院看病,所有药厂的收入大幅下降。
在硅谷地区,高科技信息产业就是它的基本盘。这次危机到来的时候,硅谷的基本盘守的很好,甚至这种大范围的危机还能让硅谷企业在全球竞争中占有更大的市场。
一个人也需要有自己的基本盘,这是每个人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进可以攻退可以守。
201027:流水的产品,铁打的技术
【流水的产品,铁打的技术】
我对口的产品同学又要换人了!回顾我入职之后,对口过的产品,发现两只手都数不过来。产品兜兜转转,老是更换,业务模块对应的技术,却始终是我。我从一个无名小卒,只做小小的模块,也逐渐成长为小小架构师,能够 owner 起业务域的需求评估和承接。
可以说,在公司的人里边,没人比我更懂这个业务域的内容。每次新来的产品,都需要我给他们讲一遍业务。前几次还挺热情,而现在我的感受就是:别换产品了!
我一度怀疑公司业务不够好,就是因为产品的组织架构不稳定。一年三换,规划还没搞好,就要换人,一换人思路就要变,这个切换成本有多大?
不过拥抱变化,曾经的产品要么组织上被变,要么主动求变,提出了离职,现在看来后者居多。
那究竟是好的产品人做出了好产品,还是好产品吸引了好的产品人?
201028:阅读翻译书的感受
【阅读翻译书的感受】
最近在阅读软件行业里的一本经典书籍,是国外翻译过来的。阅读的过程让我觉得有点煎熬。很多句子太长,而且并不通顺。即便我通过断句来识别关键信息,也可能发现一句话里有两个主语。
所以很多内容全靠关键词猜,或者索性放弃掉这部分信息。
我知道为什么很多人建议阅读原版书籍了。因为不只是翻译过程中会丢失信息或者曲解意思,也存在翻译质量问题。
201029:双棍节,爽了用户,苦了技术
【双棍节,爽了用户,苦了技术】
今年的双十一不同于往年,因为多出了一个小双十一,也就是 11.1 也被纳入了购物狂欢节,俗称双棍节。
多一次抢购,当然爽翻了等待在双十一购物的用户朋友们。
不过在你们每次加购,下单,支付背后,都是技术小哥哥们的血和泪。
为了保障当天峰值的稳定,最近几天都在搞压测,压到很晚。
而且小双十一刚好是周末,我就得去值班,盯大盘,看监控,做应急。
你们享受周末痛快的购物,我们忍受周末峰值的压力。
祝咱们都顺利~
201030:不要看小一件事,不要看轻一个人
【不要看小一件事,不要看轻一个人】
多年的社会实践和工程实践下来,我逐渐养成这么一项原则:不看小一件事,不看轻一个人。
一件事情,不能过早的下结论。它的一个复杂度,不只是表面的样子,也不一定是你推断的样子。只有置身其中,亲身实践,你才有可能发现那些环环相扣的问题,你会发现一石可以激起千层浪。
严谨,专业,谦逊,而不是漫不经心,野路子,傲慢。
常怀敬畏之心,一行代码可能赚不了几百块,但足以损失几百万。
一个人,不可能完美,更不可能完全没用。如果你对某个人的印象是二者之一,那说明你看走眼了。
一个人不存在绝对的优点或缺点,那些可以被你形容的点,仅仅是他的特点。
眼里如果都是缺点,怎么会发现特别的 TA?
201031:第一个小双十一
【第一个小双十一】
今年的双十一多了个小节,就是 11.1,按照惯例我们依然要值班。
10.31 下午六点就开始值班,推送各种预案,看大盘监控,分析潜在的问题,又针对问题和相关方沟通方案,对于一些变更节点和业务影响冲突的事项会做一些折中,也会做系统上的硬抗。
当然也会有突发情况,比如会场提前打开。那很多事情也要随机做出改变,比如原先的预案也要提前推送。
零点是最高的峰值,双十一正式开启,大量的流量涌入,大盘的曲线都在此之前是缓慢爬坡,然后在零点那一下陡然上升,接近垂直的曲线,然后就经历跳水,恢复相对平滑的流量。
大促对技术的考验,无非就是零点的一刹那,系统是否能扛得住,业务是否能正常运行,用户下单交易支付是否流畅。
这考验从会场,到商品,到订单渲染,到下单,到交易,到支付,到退款,到核销等全链路的系统,不能有任何一环出现问题。
局部的问题可能导致系统奔溃和瘫痪,这有点像短板理论,水桶里最短的板决定可以容纳的水量。所以为了避免成为短板,链路上每个局部都会做提前预案和应急预案,以减轻对整个系统的影响。
简单讲,就是拦截非预期流量,牺牲非核心业务,以保护核心业务的正常运行。
我从 16 年开始参与双十二,18 年开始参与双十一,转眼间也几年了,就时长来看,有点大学毕业的感觉,套路也学习的差不多了,后边就是在一次次实践中打磨经验,为下次做的更好。
201101:全球化 2.0 时代的五个变化
【全球化 2.0 时代的五个变化】
疫情之后,全球化趋势也开始有所变化,今天听了吴军老师来自硅谷的信提到这个话题,以下是总结。
- 短距离合作会在一定程度上取代过去的长距离合作。
- 比较优势:A国电脑成本低,汽车高;B国电脑成本高一半,汽车高十分之一。A国只生产电脑更划算。
- 疫情推动各个国家就近开展合作,这种短距离的区划化合作,会在未来产生新的商业合作机会。
- 企业会更多的用供应商的地域多样性来降低供应链的风险。
- 跨国公司使用不同地区的供应商,为供应链提供双保险。
- IT 企业采购设备,从多个货源入手。比如惠普电脑的处理器订单来自英特尔和 AMD。好处是方便议价,还有备选兜底。
- 企业间合作更多地向企业内合作转变。
- 不同企业间在复工上配合困难,上下游企业未开工则无法开工。
- 拥有完整生产链条的企业可以更快复工。日本和美国有些医疗物资公司会把过去剥离掉的部门再买回来。
- 医疗食品等必需品产业,国家安全密切产业,会开始向母国回归。
- 技术变革:电子商务、视频会议、远程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