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30:抠细节
【抠细节】
抠细节,需要的是对场景中每个环节的认知和敏感性,以及对自我知识体系不断评估不断优化的一种习惯。如果你从来不评估自己的知识体系,你就会对很多司空见惯的细节视而不见,然后来问,我该学点啥呢?
不仅是技术,产品也一样,能认真分析市场领先产品好在哪里,体验顺畅在哪里的也是一种抠细节的表现,能做到的一样是寥寥无几。
以上文字来自 曹政《你凭什么做好互联网》。
看到这段话,脑海里想起两个词。粗调和精调。
所谓的粗调,就是设计人生的大致框架和方向,比如上学,就业,恋爱,结婚,生子,创业。
所谓的精调,就是在具体的阶段调整前进的步伐,寻找最适合自己的那条轨迹,比如高中上学的时候要评估学文还是学理,并向一个方向精进。
事情做到 60 分不难,有常识就够了。但想要做到 90 分,就有一定难度了,需要有扎实的技术。如果非想做到 100 分,就鲜有人能达到,因为这需要艺术。
粗调需要足够的常识和一定的技术。
精调需要高阶的技术和进阶的艺术。
200331:三月份的尾巴
【三月份的尾巴】
今天是三月的最后一天。在有些公司,也是财年的最后一天。
这意味着很多新的事情要启动,很多新的方向要规划。
记得去年的这个时候,我还在杭州的淘宝城闭关,每天一点左右下班。一年转眼间,身边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组织架构一调再调,人员配比随之更新。
过去一年接的电话,或许超过在这之前二十几年的总和。我学会了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结束通话。一种是拒接,一种是简单扼要的说明情况,沟通意见。
过去一年好像大多在加班中度过,周末会学习,但缺少系统化,也就没有沉淀。好像没有什么事情,让我印象深刻。
希望不久的将来,我可以遇见几件令我印象深刻的事情。
四月见。
200401:技术的本质
【技术的本质】
今天开会中,先用这个顶下。
200402:时间管理-631 法则
【时间管理-631 法则】
所谓时间管理,其实是分清轻重缓急,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
阿里的绩效有 631 的划分,时间管理也有类似的法则。
将你一天中六成的时间用于高价值的活动;
三成的时间用于低价值,但仍然可以推进你实现目标的活动;
一成的时间用来做其他能让你为明天做准备的活动。
很多朋友在一天结束后,会觉得一天什么事情也没干,但时间就是那么不知不觉过去了。本质上是没有投入充分的时间在自己的核心事情上。
一个水杯,如果有了太多的小石块,还能塞下大石头么?反之,放入大体积的东西,再放入小体积的东西,会更容易填满。
所谓抓大放小,我们所浪费的时间,也彰显着自己的价值。
200403:微信圈子改版
【微信圈子改版】
今天发现微信圈子改版了,操作体验和视觉效果都有很大提升。
说下变化的地方。
- 用户关注的圈子由竖排变成横排,位置由靠后改为靠前,更容易被用户看到。
2. 用户自己管理的圈子有标签可以识别。
3. 之前的「发现」改为了「推荐的帖子」,由横排的少量折叠内容改为竖排的无限全量内容。
4. 推荐的帖子可以设置不感兴趣或投诉。
5. 可以发五分钟视频。这个突破了视频号一分钟视频的上限,可以作为视频号的补充。
6. 积分入口关闭,星级等级消失,新申请可能靠运气,记得之前圈子总数 3w 左右。
7. 点击圈友头像能看到他的历史作品,这个和知识星球有点像。
还有其他变化的话,欢迎补充。目前看来,已经有很多人占据了很好的生态位,用搜索权重较高的名字占坑,并且不少圈主已经搭建了大粉丝量的圈子。由于圈子发表的作品限制不大,并且可以放公众号,因此会具有比较大的流量势能。活跃的圈子又会被推荐,形成螺旋上升的正循环。
目前只能转发好友或群,如果能转发朋友圈就好了。那么我的这些思考就可以写在圈子里,朋友圈不用再写一份了。
200404:石油越来越多
【石油越来越多】
看到一则新闻,说是「全世界的燃料需求急剧下降,导致现有的石油储存装置都已经快满了,新生产的石油将无处储存。目前,各方正在磋商,将超级邮轮作为临时的浮动油罐。」
我记得上学的时候,课本上一直在强调,化工能源紧张,还有多少年也就是不久的将来就会消耗殆尽,提醒人们珍惜能源。
从现在实际情况来看,化工能源不仅没有消耗殆尽,反而供大于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归根于科技的进步。
过去的人们得出化工能源紧张的结论,是基于当时的条件以及一个发展趋势做预测。然而世界真正运转的时候,出现了很大偏差。人们发现了一个又一个油田,开采油的效率更加高效。同时期,人类在寻找替代能源方面也有着长足的进步,电力能源的升级,未来出现越来越多的充电桩,也将逐步争抢石油等化工能源的市场。
200405:从窑洞说起
【从窑洞说起】
窑洞是我国西北黄土高原上的一种居住形式,主要在陕甘宁地区,所以很多南方的朋友没有这个概念。
山西也有窑洞,我小时候就去长辈那里睡过几次,那是在山上面的大块平地,半圆柱形挖的洞。当时睡的时候,就很担心会塌。
好在后来再也没去过,就没这种忧虑了。不过好像也没机会了,那里的长辈应该都离开了,很多洞穴应该荒废了。
窑洞里的床一般是炕,当然很多非窑洞的居住场所也用炕,东北也不少。一张炕其实能睡很多人,我小时候去外婆家,好几米的炕,睡六七个不成问题,就是比较挤。
炕硬邦邦的,可以理解成大石块,炕底下可以生火取暖,冬天很暖和,甚至烫人。
基本一家子一个房间一张炕一个大锅,是很多西北农村的写照。
卫生条件,治安条件,教育资源在不少农村都很差,这也导致很多有见识的人外流。提到见识,我觉得这个东西很重要,对于一些像农村这样本身出身不够好的,一个观念的变化,就足以影响一生。
家长的见识同样重要,小时候能指方向,能当强有力的依靠,长大后又能忍住一些不好的消息,不给成长期的孩子造成干扰。
如果不幸在不好的环境中,要先生存再发展。先保证生理需求的满足,其次要拓宽思维,不要被身边的视线限制思维的翅膀和成长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