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25:什么是能力?
【什么是能力?】
这是有读者在语雀给我的留言提问,我讲下我的理解。
能力,字面上看,能言能听,能笑能闻,能看能思,均谓之能。身体力行,亲力亲为,投身实践,均谓之力。
前者是条件,后者是实践。而最终会体现在现实问题的解决上。
我说出口的话你能听懂,说明我有表达能力你有倾听能力。
我写下来的字你能看懂,说明我有文字能力你有阅读能力。
我能说服你帮我做事情,说明我有沟通能力你有协同能力。
能力最好的去处,无一不是帮助我们解决了现实问题。
反过来,可以真正帮助我们解决现实问题的,便是能力。
191126:为什么外面的世界值得一看?
【为什么外面的世界值得一看?】
井底之蛙看不到外面世界的广阔,跳到井外的蛙才能感受到那条井的无知愚昧。
人还是要多努力,多蹦跶,去往更好的圈层,参与更好的世界。
让自己变得更丰富,而不是维持着舒服,还认为很满足。
体验和经历带给人的快乐,总会超越简简单单的吃喝玩乐。
成功和回忆带给人的满足,总能建立连绵不断的持久幸福。
既然我们生下就是一张白纸,何不让它丰富多彩一点,多留城市游访的纪念,多贴友人同框的相片,多写送给恋人的诗句,多叹无常世事的离去。在人生毕业的时候,交上一张不错的答卷。
191127:为什么弹性很重要?
【为什么弹性很重要?】
弹簧富有弹性,在你重压之后放开就会恢复原长。海绵富有弹性,在你抓紧之后松开就会恢复原样。
工程上有个词叫做容错,意思是在发生故障时,可以自行采取补救措施,从而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工作。这也是一种弹性。
弹性,简单讲就是遇到问题时的自我调节能力。
弹性高的人,即便跌落谷底,也能触底反弹,即便压力重重,也能乘风破浪,即便失之东隅,也能收之桑榆,即便有所损失,也不至于全盘皆输。
191128:写文字为什么需要一大片安静的时间?
【写文字为什么需要一大片安静的时间?】
我发现能产出一份相对完整的文档,能写下一段富有深度的文字,能挤出一首略微浪漫的小诗,都不能被打断。否则,灵感会溜走,质量会打折。
人的灵感是有偶发性和连续性的。偶发性就是所谓的灵光乍现,人脑在放松游离状态下,容易得到这种感觉。连续性是在思考某件事的时候,相关联事物的一个唤起机制,安静的空间更容易让人关注的一个点扩展到线再扩展到面最后扩展到体。
打断就改变了这种状态,让人脱离了原有的关注焦点,即便最后切换回去了,就算没有断层,也会出现裂缝。
打断还会引发码字人的愤怒,虽然很多人出于礼貌不会表现出来,但并不代表它不存在。
所以,人码字的时候还是要为自己创造一个不会被打断的空间,并给与自己做这件事充分的时间。
比如找个小屋子,戴上降噪耳机,专心致志码字。
191129:人生是一场冲刺跑,还是马拉松?
【人生是一场冲刺跑,还是马拉松?】
我觉得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这就意味着输在起跑线上的人不一定最终失败,这就意味着前进路上不必时刻猛冲,这就意味着保持节奏走向终点就是胜利。
如果有两种人生轨迹让我选,一种是年少成名,在鲜花掌声和旁人赞扬中长大,最终不负众望成为具备社会影响力的精英,一种是年轻时候默默无闻,在岗位上兢兢业业,不动声色的在事业上崭露头角,春风化雨的在生活上影响他人,以阶梯式进步的方式最终挤入社会上层。
那我选择第二种。虽然俗语说出名要趁早,但太早的成功没办法建立一个人的抗挫折能力,往后一旦吃亏就很难承受。明朝首辅张居正首次参加乡试时,本来凭借实力能得第一,考官很惜才所以让他落榜,再磨砺几年,这也成就了一代名臣张居正 。
而在一个不高的起点摸爬滚打,遇见机会就把握它,找到抓手就向上爬。每过一个阶段,回头向下看,都会有更好的风景。美国的两位总统富兰克林和杜鲁门的成长过程就是很好的例子。
我们不必每时每刻都卯足了劲,我们也不要止于现状停步不前。我们要做的就是,拥有足够的耐心,积累充分的能量,厚积薄发,以更好的姿态冲过终点线。
191130:如果明天你的职业消失了,你该怎么办?
【如果明天你的职业消失了,你该怎么办?】
职业消失听上去可能遥不可及,但当技术革命浪潮来袭时就是近在咫尺。
售票员,客服,银行职员,大量工人,部分工种程序员,都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即便是你现在拥有引以为豪的技能,但在新技术出现的时候,你能保证它不会被取代你嘛?那么,如果被取代了,该怎么办?
找其他的工作从零开始么?可是一个人的人生可以经受得住多少次从零开始呢。
所以我的想法是,要培养底层能力。无论技术怎么革新,世界如何变化,对底层能力的要求是不可或缺并且相对稳定的。
比如表达能力,你要能用简单的语言把问题讲清楚。
比如沟通能力,你要同合作伙伴打交道实现双赢。
比如解决问题的能力,你要能从不确定的事情中拿到确定的结果。
职业或许消失了,但如果我们沉淀了底层能力,投身其他职业的时候也就无需心惊胆战。
191201:为什么艺术和科学能够比较相通?
【为什么艺术和科学能够比较相通?】
苹果产品价格不是最实惠的,性能也不是最好的,却在全世界范围内受到欢迎。它成功的诀窍就是艺术和科学的结合。
艺术较形象,科学较抽象。艺术偏感性,科学偏理性。它们就像硬币的正反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有人说过,科学揭示宇宙物质一切之奥秘,艺术揭示情感深层的一切奥秘。揭秘工作,其痛苦、欢乐当相似。
也有人说过,画家,雕塑家,科学家,本质上都是同行,都在攀登真理的山峰,都是在寻求那个充满艺术的自洽系统。只是选择的路径不同。有的人选择了美术,有的人选择了科学,有的人选择了音乐。路径不同,但是目标一致,而且越接近峰顶,不同路径之间。距离就越近。
可见越往道的层面,艺术和科学越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