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观概览:

对外 我们怎么对待客户? 用服务创造价值 以客户为中心,以服务为本
我们如何应对竞争? 以专注成就壁垒 做一家“小而美”的公司,越成功的公司越简单
对内 我们团队的竞争力从何而来? 务实 利润>关系,关注实际收益,不追求鲜花和掌声
力量 有执行力,做事靠谱,工作积极主动
灰度 走正道,出奇兵。不挑唆,不脆弱

价值观详述:

从业务中来,到业务中去
首先来说,价值观究竟是什么?

我们评价一个人,有时会用到一个词,叫“三观不正”。三观是哪三观恐怕没几个人说的清楚,但是对于三观不正的人不值得信任这一点,相信大家都能达成共识。
人有“三观”,公司有没有呢?
当然也有。
公司不是营业执照上的名字,不是一间水泥办公室,而是由人组成的组织。既然是由人组成的,就一定会有脾气、性格,也一定会“长”出共同的文化,这个文化,就是公司的“价值观”。

价值观虽然是个虚的东西,但是却能通过很多东西反映出来,比如绩效考核制度、员工与客户之间、同事之间的相处方法等,都有价值观的影子。它不是墙上的标语或者口中的口号,而是像公司的毛细血管一样,融入了我们日常的每一个行为中,主导着我们工作中的每一个决策:

  • 把有限的精力用于打通供应链还是用在客户服务上?
  • 把钱花在租办公室上还是给员工发提成上?
  • 提升团队工作效率还是延长加班时长?

……
所有的这些问题,都没有放诸四海而皆准的标准答案,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主张,想要回答这个问题,只能向内求,叩问价值观。
那么,价值观究竟怎么定义?如果用一句话来说清楚的话,它究竟应该如何阐述?

总结来说:价值观,是一家公司的为与不为。
一家公司的价值观,就是它从前、现在以及未来对待客户、对手以及对待工作的行为准则,是一个公司的文化基因。它要说清楚的就是三个问题:
1、我们怎么对待我们的客户?
2、我们如何应对竞争?
3、我们团队的竞争力从何而来?

1、我们怎么对待我们的客户?

作为龙跃的员工,你觉得我们是一家做什么的公司?卖办公设备的?做电商的?都是,也都不是。
做企业管理,经常谈一个词叫“基业长青”。每家公司创立之时,都希望这家公司能够成为一家基业长青的企业,但是,只有极少数的公司能够做到。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在影响一个公司的成败?是什么在支撑它活下去?是团队努力勤奋?或者在供应链端、销售端实现垄断?对于龙跃来说,我们的商业模式是什么?利润从何而来?

  • 勤奋是必须的,但它只是成功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 供应链很重要,没有产品我们就失去了发力点;
  • 平台也很重要,没有天猫和京东,就像一个舞者没有舞台一样;

但是,谁在为我们的能力买单?
只有客户,那些认可我们、愿意用人民币来给我们投票的零售客户。

因此,客户才是我们的经营之本。我们这家公司之所以存在,是因为给客户创造了价值,客户,在为我们的价值买单。
因此也就有了我们价值观的第一条——用服务创造价值。我们只有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服务溢价,在用户端建立口碑,才能让我们的经营之路走得长久。

2、我们如何应对竞争?

只要我们能够持续为客户提供价值,我们就有了存在的理由。但是商场如战场,无时无刻都躲不开竞争,面对层出不穷的对手,各种飞机大炮向我们投来狂轰滥炸的时候,我们也会紧张、困惑、彷徨,究竟如何建立我们自己的堡垒,让我们对竞争有更强的免疫力呢?
在办公设备行业,有一个庞大的生意生态链。
这个链条的上游,有品牌方、代理商、分销商,下游有像我们这样的零售商,还有做服务的服务商。每个环节都有利润,也有一些公司会横跨多个供应链环节,试图赚尽所有的钱。
但事实上,这样的公司往往无法走远。中国人讲,“利不可尽占,福不可尽享”,想要的越多,往往得到的越少。因为精力有限,时间资源是公司发展的核心资源,但它非常稀缺,以至于让每家公司都有无法逾越的能力边界。
我们也曾经经历扩张和试错,最终发现在零售这个环节,我们做的更得心应手、更从容。因此,我们选择把砝码押在“零售”上,这就是我们现在的经营模式。同时,在产品线上,我们也从多向出击逐步走向了收缩聚焦。

在公司工作多年的老员工应该有感觉,在近十年里,我们陆续做过几十个品牌,涉足数十个二级品类。但是今天,再来看我们这家公司,并没有因此变得庞大、复杂,反而砍掉了很多品牌和项目,变得越来越简洁。
同时我们也在观察竞争对手们。这么多年,竞争对手也一直在变。他们中不乏有资金实力强大的、会玩技术的、供应链强的,但是,直到今天还在竞争席位上的却只有少数几家。有些对手看不上这个行业的利润,嫌它来钱慢还麻烦,做其他高毛利产品去了;有些对手三分热度,看到有机会就冲进来打两个月价格战,刷一波单,然后发现赚不到钱,也就撤了。一直走着的,都是那些业务保持简单的、专注的。
所以,我们价值观的第二条,就是专注,以专注成就壁垒。
一家优秀的公司,一定是简单的、纯粹的,能够用一句话就讲清楚的。

3、我们团队的竞争力从何而来?

不管一家公司的目标是做成什么样,最终都需要落地到执行,否则就真的成了一句空话。在工作的过程中,我们也不断在总结经验、方法,并不断完善对自己的要求,总结来看,这些要求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务实、力量、灰度。

▌务实

在电商平台上,大家经常会看到各种销售排行榜,排在前列的都是亿级、十亿甚至百亿级的店铺。这让我们感觉自己确实还小。那我们是不是没有能力上榜呢?不是。只要我们愿意冒亏损几十万的风险,就能快速拿下销售排行榜前三!但是,这是我们的目的吗?为了一个“TOP”的名号?品牌方希望我们能冲量,平台也希望我们能冲量,但我们必须要计算,为了完成别人的KPI,而去牺牲利润做销量,这件事究竟值不值?
每一个员工来到公司,都希望这家公司蒸蒸日上,自己的收入能够节节攀升。这些想要实现,公司首先要有稳定、持续的利润来源,而不是一个看上去漂亮的销售数字。电商不可控因素很多,政策变化、规则变化、恶意投诉,都可以让多年经营心血付诸东流。在运营上,绝大多数战略性亏损都不可取,更不要说一些本身就不合规的操作。一个产品链接一旦被删除,很可能几十万的库存马上压在仓库,现金流很快就会吃紧,甚至要为此不得已遣散团队。我们在这方面吃过亏,太知道对于一家公司来说,稳定的收益、健康的现金流有多么重要。
因此,我们对内要求自己做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务实。做事时讲求实际收益,不要被鲜花和掌声迷惑了双眼,笑到最后的才是赢家。
对待供应商、平台运营对接人,我们不谀逢迎,也不奢求能从他们那里得到什么好处,我们尊重他们、尽力配合他们,但我们不会为了他们而牺牲利润。
我们对待员工要务实。大家来上班,首先要赚钱,其次再谈梦想,没有物质基础就没有上层建筑。我们的很多员工都并非来自上海,有些来自二三线城市,也有的来自农村。大家来上海奋斗是为了什么?恐怕绝大多数都不仅仅想做一个“观光客”,都想在这个城市有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但是这个目标是不容易实现的,看看上海的房价就知道了。公司也无法承诺都让大家买上房,但是,这是我们的追求,只要公司有利润,就会尽力给大家更多的回报。
大家对待自己的本职工作更要讲究务实。我希望新员工到公司工作不满三年不要妄议公司的发展战略、方向,先做好自己手上的事情,不要好高骛远,量变到一定的积累才会产生质变,当才华还撑不起野心的时候,就应该静下心来学习,当能力还驾驭不了目标时,就应该沉下心来历练。

▌力量

务实,是我们对自己工作原则的第一条要求,在务实的基础上,还要有“力量”。
什么是力量?
思想上能吃苦,行动上有担当
一家公司想要在竞争中存活,一定要有一支敢于打硬仗、能够打硬仗的团队。目前国内任何行业都一片红海,差异化甚至是痴人说梦,硬碰硬的正面竞争是常有的事,在面对竞争、危机的时候,我们的团队要敢于迎难而上,心理上有一定的抗压能力,不会在面对挫折的时候心理崩溃、撂挑子。
另外,一个人、一个团队能不能做出业绩,跟出身、智商关系不大,关键是在行动上有担当。
担当是什么?
首先,发现自己有知识空白的时候要主动学习。做电商,只要你肯学习、反应快,敢于迭代自己,是完全可以创造出业绩,并获得快速成长的。
其次,对工作负责,完成任务闭环。这就是我们平时说的“靠谱”。什么是“靠谱”?事事有交待,件件有回音。客户在下班时间还在咨询,这时候能直接站起来走吗?竞品打价格战影响店铺销售能学鸵鸟把头埋在沙子里吗?这些执行细节,不会写在公司的制度里,但是会从业绩和成长中反映出来。
最后,要有“老板精神”,跳出自己的岗位来看问题。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差在格局。一个员工能不能被提拔,也看格局。当你在基层的时候,尝试用主管的眼光分析现状;当你到中层的时候,尝试从高层的角度看公司。当你的思维提升了,就会发现工作中的轻重缓急,有更清晰的执行思路,当然也意味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为了保持团队活力,我们在架构上并没有设立绝对化的岗位边界,如果你有想法、有能力,甚至可以尝试跨岗位挑战自己。

▌灰度

最后一条,是灰度

什么是灰度?灰度就是灵活性,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事都不是非黑即白的,经营也不存在真正的“一条路走到黑”。我们对于“灰度”的总结就是:走正道,出奇兵
走正道,说的是我们的底线,我们不卖假货、不做违法的事情、不去恶意攻击我们的同行;
出奇兵,是在不伤害客户和公司的前提下,我们要懂得灵活变通。比如当同行都做好评返现的时候,我们如果不跟进,就会在评价上出于劣势。这不是因为我们的产品不行、服务不好,而是因为大多数电商客户没有主动评价的习惯,尤其是那些体验比较好的买家。比如,我们自己不主动挑起价格战,但如果竞争对手主动挑起价格战的时候我们怎么办呢?我们不会无动于衷,该反击反击、该投诉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