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再来看单链表的删除。设存储元素ai的结点为q,要实现将结点q删除单链表的操作,其实就是将它的前继结点的指针绕过,指向它的后继结点即可,如图3-8-5所示。
    image.png
    我们所要做的,实际上就是一步,p->next=p->next->next,用q来取代p- >next,即是:

    q=p->next; p->next=q->next;

    解读这两句代码,也就是说把p的后继结点改成p的后继的后继结点。有点拗口呀,那我再打个形象的比方。本来是爸爸左手牵着妈妈的手,右手牵着宝宝的手在马路边散步。突然迎面走来一美女,爸爸一下子看呆了,此情景被妈妈逮个正着,于是她生气地甩开牵着的爸爸的手,绕过他,扯开父子俩,拉起宝宝的左手就快步朝前走去。此时妈妈是p结点,妈妈的后继是爸爸p->next,也可以叫q结点,妈妈的后继的后继是儿子p->next->next,即q->next。当妈妈去牵儿子的手时,这个爸爸就已经与母子俩没有牵手联系了,如图3-8-6所示。
    image.png
    单链表第i个数据删除结点的算法思路:

    1. 声明一指针p指向链表头结点,初始化j从1开始;
    2. 当j<i时,就遍历链表,让p的指针向后移动,不断指向下一个结点,j 累加1;
    3. 若到链表末尾p为空,则说明第i个结点不存在;
    4. 否则查找成功,将欲删除的结点p->next赋值给q;
    5. 单链表的删除标准语句p->next=q->next;
    6. 将q结点中的数据赋值给e,作为返回;
    7. 释放q结点;
    8. 返回成功。

    实现代码算法如下:

    1. /* 初始条件:顺序线性表L已存在,1≤i≤ListLength(L) */
    2. /* 操作结果:删除L的第i个结点,并用e返回其值,L的长度减1 */
    3. Status ListDelete(LinkList *L, int i, ElemType *e) {
    4. int j;
    5. LinkList p, q;
    6. p = *L;
    7. j = 1;
    8. /* 遍历寻找第i-1个结点 */
    9. while (p->next && j < i) {
    10. p = p->next;
    11. ++j;
    12. }
    13. /* 第i个结点不存在 */
    14. if (!(p->next) || j > i)
    15. return ERROR;
    16. q = p->next;
    17. /* 将q的后继赋值给p的后继 */
    18. p->next = q->next;
    19. /* 将q结点中的数据给e */
    20. *e = q->data;
    21. /* 让系统回收此结点,释放内存 */
    22. free(q);
    23. return OK;
    24. }

    这段算法代码里,我们又用到了另一个C语言的标准函数free。它的作用就是让系统回收一个Node结点,释放内存。

    分析一下刚才我们讲解的单链表插入和删除算法,我们发现,它们其实都是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就是遍历查找第i个结点;第二部分就是插入和删除结点。

    从整个算法来说,我们很容易推导出:它们的时间复杂度都是O(n)。如果在我们不知道第i个结点的指针位置,单链表数据结构在插入和删除操作上,与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是没有太大优势的。但如果,我们希望从第i个位置,插入10个结点,对于顺序存储结构意味着,每一次插入都需要移动n-i个结点,每次都是O(n)。而单链表,我们只需要在第一次时,找到第i个位置的指针,此时为O(n),接下来只是简单地通过赋值移动指针而已,时间复杂度都是O(1)。显然,对于插入或删除数据越频繁的操作,单链表的效率优势就越是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