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观点
- 用户体验是要做到让用户付出最小成本满足需求。
- 需求是欲望和情景的产物。
- 每个人都有很多种需求,不应该以人作为样本集合,而应该以需求作为样本集合。
- 价值由用户主观效用决定,效用是欲望满足的程度。
- 用户模型掌控标志:预判产品迭代后的用户行为变化,准确率较高。
- 产品和用户分析框架:效用×成本×边际×供需定律。
- 分析产品的重点是弄明白产品利从何来,利往何去,他创造了什么价值,价值是怎么分配的。
- 做某个产品,就要针对用户这一类行为进行有深度的样本积累。
- 消费品分类:搜寻品、体验品、信任品。
用户不是自然人,而是需求的集合
- 每个人都有很多种需求,不应该以人作为样本集合,而应该以需求作为样本集合。
- 如果某个用户一个月有100次使用专车的需求,100次全用了滴滴专车,那么我们可以说此用户是滴滴专车的一位用户;如果100次专车需求中,只有50次使用了滴滴专车,那么这个用户就只有一半是属于滴滴的,滴滴其实只获得了半个用户。
-
—
用户价值=新体验-旧体验-替换成本
用户模型是指产品用户和潜在用户的偏好和行为反应模型。通常把掌握一个领域的用户模型视为产品经理的合格线,掌握的标志是:预判产品迭代后的用户行为变化,准确率较高。要以异质性、情境性、可塑性、自利性、有限理性的用户行为,为基本单位来研究产品的用户模型。
- 对用户来说,价值由主观效用决定。效用是欲望的满足程度,人通过消费物品和服务满足欲望。
- 萨缪尔森幸福公式:幸福=效用÷欲望。
- 用户价值具备认知依存,情境依存,经验反馈演化三个特性。
- 用户体验是,让用户付出最小成本满足需求。
掌握用户模型,需要大量的用户案例积累,经过亲自体验、用户反馈、bad case分析、数据统计分析、大量的预判和迭代验证等环节,直到预判上线后的用户行为有高准确率。掌握用户模型这条路没有捷径。
—
产品价值分析法(消费方效用+供给方利益链)
产品经理只要学会用四个概念分析产品和用户就算及格了:效用、成本、边际、供需定律。
- 一个好产品要有三个属性:有效用,有收益,可持续。
- 分析产品的重点是弄明白这个产品利从何来,利往何去,他创造了什么价值,价值是怎么分配的。从价值的维度分析,才能推演他的趋势,才能理解用户的需求,而不是只从表面上看他有没有某种功能。
- 我们只能基于实践去发现和证实产品的价值,只能基于实践中的反馈,基于产品与用户和市场的交互去理解持续变化的新情境中的关键变量、约束条件和规律。
- 价值判断不仅仅是遵循”用户至上“就够了,因为”用户至上“天生是行不通的。用户和企业的利益有冲突,单边倾斜做成的产品,是不可持续的。
- 需求有三个属性:用户价值、愿付价格、企业成本。
- 做某个产品,就要针对用户这一类行为进行有深度的样本积累。
站在用户角度,只要产品的效用组合增加,产品的相对价格就降低;直接成本降低或交易成本降低,产品的相对价格也降低。而产品的相对价格降低,用户的需求量必然上升。
—
企业与交易:创造可持续价值
企业以产品为媒介,与用户进行价值交换;产品经理要能在实践中理解用户模型和交易模型,设计产品促成更多交易,以创造有利可图的用户价值。
- 交易模型研究是指以交易为基本单位来研究产品,目标是建立可持续交易的互惠模型。研究交易模型,主要是研究交易费用。
- 企业能做的,是在给定条件下,选择满足哪些用户需求,创造哪些用户价值,以更多的促成交换,让企业有最高的边际收益和ROI。
- 企业的本质,只在于两点:第一,发现市场获利机会;第二,生产效率高于市场。发现市场获利机会的途径有三种:洞察+试错+偶然。
- 市场有交易费用,企业是节约市场交易费用的产物,只有企业内部组织生产的效率优于市场提供同等产品的效率,企业才可持续。
德鲁克:如果我们想知道企业是什么,我们必须先了解企业的目的,而企业的目的就是创造顾客。
—
其他
根据信息不对称程度,消费品可分类为:搜寻品、体验品、信任品。(质量信息确定性从高到低分布)
- 经验是阅读、经历、思考三位一体的,哪一块板最短,经验的水平就在哪里。工作年限只是经历,只有在这个过程中有自己的思考,从中悟出道理才叫有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