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o
- 资本主义精神:把劳动当做绝对的目的本身,即天职来从事。
- 人们并非「天生」就想要赚的愈多愈好,而是想单纯的过活,过他所习惯的生活。
- 把劳动当做绝对的目的本身,即『天职』来从事,只能是常年累月的教育过程的结果。 :::
西方资本主义基础
西方之外并没有市民的概念,资产阶级的概念也不存在于近代西方以外的地区,因为,以自由劳动的理性组织为基础的经营并不存在。经济的理性主义的形成,不仅有赖于理性的技术与理性的法律,亦且也取决于人们采取某种实用—理性的生活样式的能力与倾向。问题的核心在于西方文化所固有的、特殊形态的「理性主义」。经济的理性主义:从科学观点来重组生产过程,用以解除生产过程里人类天生自然的「生物的」限制,从而使劳动生产力得以扩大。
将「资本主义精神」的发展看作是理性主义整体发展的部分现象,似乎是最好理解的,而且此种精神应该是从理性主义对于终极人生问题的原则态度衍生出来的。
将世俗职业里的义务履行,评价为个人的道德实践所能达到的最高内容。这是承认世俗日常劳动具有宗教意义的思想所带来的必然结果,而且首都创造出此种意涵的职业概念。
资本主义为求发展,必须要有能使其在劳动市场上以低价雇佣的过剩人口存在才行。
资本主义精神
无止境的营利欲并不等同于资本主义,更加不是其「精神」所在。反之,资本主义倒可以等同于此种非理性冲动的抑制、或至少是加以理性的调节。总之,资本主义不外乎以持续不断的、理性的资本主义「经营」来追求利得,追求一再増新的利得,也就是追求「收益性」。资本主义必须如此。在整个经济已完全资本主义秩序化的情景里,个别的资本主义企业若不以利得机会的确保为其行动方针,则注定要失败。
桑巴特在其有关现代资本主义起源的讨论里,区分『需求满足』与『营利』,视为左右经济史走向的两大主轴;前者致力于满足个人的需求大小,后者则跨越了需求的门槛而致力于追求利得与获利的可能性,二者决定了经济活动的形态与方向。
在严密精算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化,对致力追求的经济成果进行妥善计划且清醒冷静的运筹帷幄,实乃资本主义私人经济的一个根本特色,与农夫只图糊口的生活正相对反。赚钱,赚更多的钱,并严格回避一切天生自然的享乐。营利变成人生的目的,而不再是为了满足人的物质生活需要的手段。为事业而不停的劳动已成为生活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事实上这就是唯一确切的动机,而此一表态同时也点明了:从个人幸福的观点看,此种生活样式是如此的非理性,在其中,人是为事业而活,而不是反过来。以赚钱作为人有义务要达成的目的本身,作为「天职」,这样一种观念是与其他任何时代的道德观感相背反的,这几乎无须证明。
为许许多多的人提供工作,协力促成家乡城市的经济繁荣所感受到的喜悦与骄傲,所有这些明明白白全是近代企业家阶层特有的人生喜悦,而且被认为无疑是「理想主义的」。
如今已支配经济生活的资本主义以经济筛选的方式来教育与创造其所需的经济主体——企业家和劳动者。资本主义无法雇佣那些毫无纪律的「随心所欲」者来作劳动者,而且正如我们从富兰克林那儿所学到的,言行举止一贯厚颜无耻的商人也同样无法为资本主义所用。
资本主义精神,首先必须相搏斗的对手,是人们可以称之为「传统主义」的那样一种感觉和作风。所谓「前资本主义」指的是:理性的经营方式的投资与理性的资本主义劳动组织尚未成为决定经济行为取向的支配力量。
论件计酬费率与降低薪资的分析
提高论件计酬费率的结果,往往并不是增加,反倒是减少了同一时间内的劳动量,因为劳动者对于费率提高的响应,不是一日工作量的增加,而是减少。譬如说,每收割一亩地的报酬是1马克时,有个人一天收割2.5亩,所以一天就赚取2.5马克。若是将论件计酬费率提高为每亩1.25马克,那么结果并非如预期的,他会为了较高的赚钱机会而收割到3亩,从而赚到3.75马克。然而相反的,他却一天只收割2亩,因为如此一来照样可以赚到2.5马克。套用《圣经》上的话说,这让他「知足」了。赚得多反不如做得少来的愉快。他不会问:我一天能赚多少,如果我把工作量放到最大程度的话?而是问:我必须做多少工,才能够赚到我一向所得的报酬,从而满足我的传统需求?这不过是我们称之为『传统主义』的那种心态的一个例子:人们并非「天生」就想要赚的愈多愈好,而是想单纯的过活,过他所习惯的生活,而且只要赚到足以应付这样的生活就好。无论如何,举凡近代资本主义开始借着提升人类劳动密集度以提振其『生产力』的工程时,总会遭遇前资本主义经济劳动的这种鲜明特性层出不穷的顽强抵抗。近代资本主义所要面对的劳动阶层越是落后(从资本主义的观点来看),其遭遇道德顽抗也就越强。既然通过较高报酬率来提振『营利心』的诉求宣告失败,那么反其道而行的试图便不难想见,即借着降低劳动者的报酬率来迫使他比以往做更多的工作才赚得到向来的所得。
资本主义打从一开始也一而再的走上这条道路,而且几百年来守着这样的信条:低薪资是『有绩效的』,意思是,低薪资可以提高劳动成果,一如彼得·库尔曾说过的,民众因为贫穷、而且贫穷当头时才肯工作。
举凡产品的制造要求任何一种够格的劳动之处,或是使用高价而易损坏的机器,或者一般而言需要有某种程度的敏锐注意力与创意之处,低薪资根本无法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支柱。在此情况下,不仅绝对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而且一般还得具备一种心态,那就是至少在工作的时候去除掉不断计较怎样才能最悠闲最不费力又能赚到同样薪水的想法,并且把劳动当做绝对的目的本身,即『天职』来从事。然而这样一种心态绝非天生自然的。不管高薪或低薪都无法直接产生出这种心态,他只能是常年累月的教育过程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