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png

  1. 我们通过将物体与原型进行比较来确定其是否属于某一个类别。
  2. 任何行为只偶然的被强化一次(部分强化),就会变得非常难以消除。
  3. 当一个人身处困境时,迷信行为经常能产生一种力量感和控制感。

概念分类和作用

  • 概念是你对世界的经验的一种心理表征,使得你可以根据事物的一些共同特征对其进行分类。由于你得以将一组物体进行分类,因而概念对于提高信息加工的效率来说非常有用。例如,你知道某件特定家具是椅子,因为他符合你对椅子的“概念”。因此,当你每次见到式样不熟悉的椅子时,不需要重新进行学习,就能知道这个特别的椅子也被称为椅子,因为他符合你对椅子的这一分类。柏拉图影响
  • 对于一个物体是否符合某一类别,大部分情况下并不存在清晰的界限,我们心里类别的边界是模糊的我们通过将物体与原型进行比较来确定其是否属于某一个类别
  • 婴儿显然喜欢更复杂的形状。不管是多大的婴儿,他们的这种偏好是相同的,这表明婴儿区别这些形状的能力是先天的。大约从第8周开始,婴儿对靶状图的偏好优于条纹,对棋盘的偏好优于扁平的正方形。

    条件反射的影响

  • 如果父母对某种事物感到恐惧,比如害怕蛇和蜘蛛,儿童无需直接接触这种事物,只通过从父母那儿间接的感受到替代性条件反射就能产生对同样事物的恐惧。(Fredrikson,1997)

  • 在任一特定的情况下,你的行为都很可能会伴随着某种结果,比如得到赞扬、报酬或解决问题后的满足感,这些结果使得你的行为在将来类似的情况下,很可能得到重复,这些结果被称为“强化物”。如果你的行为伴随着另一种结果,比如疼痛或尴尬,那么今后在相似的情况下,你将很少会再重复这一行为,这些结果被称为“惩罚物”。(Edward K. Morris,1987)(斯金纳)

    关于迷信的研究

  • (鸽子的迷信行为实验)迷信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信仰,而我们通常认为信仰并不属于动物。但斯金纳提出,在本质上迷信行为与其他任何一种行为一样,很容易用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解释(斯金纳)

  • 任何行为只偶然的被强化一次(部分强化),就会变得非常难以消除。这是因为人们的期望值很高,期望迷信行为会产生强化的结果。
  • 研究发现,更高水平的迷信行为,是在负强化的条件下形成,而非正强化下产生。换句话说,你更可能采取迷信策略去防止坏结果的发生,而非创造好的结果。(Aeschleman,2003)
  • 当一个人身处困境时,迷信行为经常能产生一种力量感和控制感。有趣的是,从事危险职业的人比其他人更加迷信。有时候,由迷信行为带来的力量感和控制感能降低焦虑、增强信心和勇气,并提高成绩和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