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案例
石头剪刀布
我们不会因为要满足童年的愿望,就把石头剪刀布做出来,这个点子只是很巧合的来自微博上的一个帖子:已经没有什么可以阻止人类用微信语音玩石头剪刀布了。那段时间我们正在做动态表情,所以就想到,表情里面能不能把石头剪刀布做进去呢?
漂流瓶、附近的人
做漂流瓶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交友,从心理的角度看,交友是一种需求,但是交友不是全部。就像微信里的「附近的人」一样,大家以为是用来交友的,其实也不是这样去考虑的。漂流瓶首先是想帮人解决倾诉和好奇的欲望,其次才是交友的欲望。
我们觉得用户平时生活压抑的时候,需要找个地方发泄一把,漂流瓶对他们来说安全又没有风险,可以随时随地的发泄自己压抑的情绪。
我们做「附近的人」的目的也不是为了交友,这个不符合我们的定位,我们只是很单纯的想做一个「附近的人」,但是很多人就把它想到交友上去了。人总是天生的对周围的环境感兴趣:我周围到底有哪些人?这是一种好奇心。在移动互联网产品里,也应该有这样一个功能,可以看到周围的人。看到是第一需求,为什么大家忽略掉这个需求呢?
摇一摇
最早我们发现这个需求,是想让大家很方便的互相找到,比如大家一起输入一个密码,就可以把大家拉到一个群里了。当时我们觉得这是一个很不自然的方法,如果大家在一起,应该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行为立马互相发现。后来我们开始整理这个需求,看有几种需求要通过摇动的动作完成:第一,让两个人交换一个信息;第二,让一组人在一起开会的时候,加入一个群里。但是这都显得很工具化,只是为了提高效率,只是为了解决时间问题。是不是可以通过摇一下,摇到一个远在天边的人?这样就充满了随机性和不可知性。然后就想到了另一种模式:通过摇动,摇到一个人就是一个人,摇到一堆人就是一堆人,或者是摇到一个千里之外的人。
从需求的角度来说,摇一摇满足人对随机性的好奇心,就像你用附近的人,其实你也未必是想做什么,只是想看一下。
朋友圈
朋友圈的基础想法:每个人都需要获得存在感,人们都需要在朋友的关注里存在。而手机因为随时随地的特性,便成了最好的媒介。
我们要做的朋友圈是私密的,可以很方便的跟好友互动,但是又觉得很舒适,没有心理上的压力。
微信头像
在我们最早的微信版本里,用户自己说的话是不带头像的,后面才把自己的头像展示出来,当用户看到自己的头像没有设置的时候,很快就会去设置头像了。
Web微信
我们一直对外界说我们不做PC版,因为我们觉得做PC版是一种破坏。我想找一个人的时候为什么用微信而不是用QQ呢?因为希望能立即找到他。微信给你的概念是长期在线,一直在线的。而QQ不是永远在线的,它有一个在线和非在线的状态。如果我们去做PC版,会带来的结果是:用户不再相信对方能立即收到消息了。可是后来为什么又做了一个Web版本?因为很多用户说在手机里面输入文字太辛苦了。所以Web微信的定位其实是连接键盘,而不是真正的Web版,目的是更好的解决输入的问题。
数据迁移
换手机的时候,需要把数据迁移到新手机上。用户就提到希望数据可以存储在云端,随便换哪个手机都能轻松获取数据。但是出于安全考虑,我们没有这样做,以防用户账号被盗的时候,会泄露隐私。所以我们只满足用户换手机时数据迁移的需要,而不考虑为了那一刻的需要而做一个复杂的高端的云存储来解决所有问题。
—
产品形态描述
小程序
我们希望存在一种新的公众号的形态,这种形态下面用户关注了一个公众号,就像安装了一个APP一样,他要找这个公众号的时候就像找一个APP一样,进去使用这个公众号,在平时这个号不会向用户发东西的,所以APP就会很安静的存在那里,等用户需要的时候找到它就好了,这样的话我们可以尝试做到让更多的APP有一种更轻量的形态,但是又更好使用的一种形态来存在,这是我们在探讨的一种新的公众号形态,叫应用号。
小程序是一种不需要下载安装即可使用的应用,它实现了触手可及的梦想,用户扫一扫或者搜一下就能打开应用,也实现了用完即走的理念,用户不用安装太多应用,应用随处可用,但又无须安装卸载。
—
观察需求
- 每天花一个小时看普通用户在微博上谈论他们是如何用你的产品的,这个习惯一直坚持着。
- 所谓潮流是指不同的用户群体,他们的生活工作模式是怎样的,在空闲的时间他们喜欢做什么,这些是全局性的感受。
从不同类产品里找需求。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在同类的产品里找需求,可能这是一个最省事的办法,但却不是一个好的办法。
—
归纳需求
不要用户说什么就做什么。用户的反馈只是帮助你了解到他们的想法,而用户的需求是零散的,解决方案是归纳抽象的过程。
- 所谓抽象就是,如果我们有100个需求,而我们能把这100个需求汇总成10个需求,从而派生出100个需求,那我们就做了一个很好的抽象。
-
—
建构产品
先做产品结构,之后才是功能细节。微信是一个值得研究的产品,因为微信里面包含的功能非常多,如果做一个列表把微信的所有功能都列出来的话,会发现这是很恐怖的,里面包含的东西特别多。但目前大家用到的微信并没有显得很复杂,看起来还是挺简单的,以至于我们做了一个新版,你都找不到它有什么新功能。那是因为我们先把微信的骨骼梳理清楚了,枝叶的东西藏得很深也没有关系,这样整个产品才不会乱掉。
- 我们发现在做很多产品的时候,做的不好往往是分类分的不好,几乎大部分的工作都可以归结到这一点上。
- 我喜欢想象,未来用户会怎样去使用我的产品,未来的物品如何交互。
- 有DNA的产品才会进化。DNA到底是什么东西呢?DNA是产品的价值观和认知,产品在进化的过程中,怎么才能看起来像个生物体那样,有自己的内在?
什么是精神分裂的产品?如果在一个产品里面,这一块来自这种想法,那一块来自那种想法,大家为了互相妥协,把所有的东西都加进去,然后就造就了一个精神分裂的产品。因为他没有统一的思想,而是由各种各样不同的部分所组成的。
—
理解体验
面向场景来做设计,而非功能列表。If you want feature X, buy a HTC/Samsung whatever instead. (Jony )
- 操作的响应速度永远是第一体验。
- 我们一直鼓励每个界面只有一个主题。
-
—
其他
营销是什么?用一个字来总结,就是「爽」。
- 微信会成为一个Push中心,将来所有的信息都从微信推过来,我们认为微信应该朝大的Push平台这个方向去做,连接用户与所有产生信息的第三方。
- 可能我说二维码过一年以后将会满地都是,大家都不相信,但我们现在就在做这件事情,我们努力让二维码能够普及起来。
- PC上的入口在搜索框,而手机上的入口会在二维码,几乎没有人可以理解这句话。假如二维码普及的话,二维码才是连接现实与手机的桥梁。但这个可能要我们自己去推动,把二维码普及起来。
- 为什么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呢?因为人人都可以提问题,人人都可以指手画脚,所以说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但事实上提问题,指手画脚人人都会,用户也会,可是能把问题整理出来,能找到本质的东西是很难的。这才是产品经理应该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