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屏效比/NPL理解框架】飞猪首页2018改版 - 做用户出发的设计 - 图1

    飞猪首页在这两年,经历过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改造。而在2018年7-8月,我们对飞猪首页,进行了尤为重要的,一次较为完整彻底的改头换面。这篇文章,包含了飞猪首页历次改版的回顾。我们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下,2018年,我们这次完整改造背后的思考。

    Part.1 | 飞猪首页的历史

    【反屏效比/NPL理解框架】飞猪首页2018改版 - 做用户出发的设计 - 图2
    我在2015年毕业后,就来到了飞猪。其实当时还没有飞猪的概念,那时候的app叫“阿里旅行·去啊”,后来了解到我们还有过“淘宝旅行”、“阿里旅行”、“去啊”等这些曾用名。

    【反屏效比/NPL理解框架】飞猪首页2018改版 - 做用户出发的设计 - 图3

    说起名字还有个故事。我刚工作那会打Uber,司机们都特热情,打车能和你聊天聊一路。

    有个司机就问我:“你是在阿里哪个部门工作呀?”,我就说:“去啊”。司机很激动,马上说:“哦哦,我知道,那个去哪儿网,头像是绿色骆驼的那个!我老婆手机里就装了一个!”

    我连忙说:“不是的不是的,我们叫去啊,不叫去哪儿。我们也叫阿里旅行,或者淘宝旅行,你知道吧…”

    然后我们讨论了一路“去啊”和“去哪儿”的区别。

    虽然直到我下车,我也不知道司机老哥有没有弄明白。

    这个事其实很有代表性。在当时,旅行市场最大的品牌就两个,携程和去哪。虽然市场上还有同程、穷游、马蜂窝、驴妈妈、艺龙等旅行相关的app,但我们就叫“去啊”,其实已经暴露了我们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让大家想下“去哪儿”的时候,不小心下载了“去啊”),而是我们当时的目标就是要做一个对标OTA的旅行预订工具。

    【反屏效比/NPL理解框架】飞猪首页2018改版 - 做用户出发的设计 - 图4

    这时候我们的首页和他们比起来,简直满分!当然,我指的是相似度,满分。

    这其实就是飞猪的起源版本首页。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巨大的机票、酒店这样的旅行类目预订的入口,其实就是为了让用户有“预订”的认知。

    直到有一天,我听到一个产品经理在压榨设计师出图,隐约听到“我们是平台,不是OTA”这样的说法。那个设计师熬掉好几根头发之后,方案确定了,我们便有了下面这个版本的首页。

    【反屏效比/NPL理解框架】飞猪首页2018改版 - 做用户出发的设计 - 图5

    我们看到,这个版本的首页看起来不像携程了,更像是当时的淘宝。那个产品经理把他的iphone5s擦得亮亮的,非常兴奋地给我展示:“你看!这个首页,改得太棒了!比以前好多了!”

    其实以我当时的聪明才智,真没看出来。但后来想想,这个改版其实是一次觉醒。这个改版意味着,我们要在平台的业务模式下,在机票酒店这样的预订心智之外,找到自己的特色。

    而这种差异化的思维模式影响了接下来一年多的首页设计。

    我从刚开始接首页时,我们尝试从内容进行突破,将商品罗列升级为旅行内容。

    同时,在品牌升级为飞猪之后,我们尝试为用户提供更个性的服务,基于用户可能想去、准备出发,正在旅行等不同阶段,设计了“目的地个性化”模块,让有不同需求的用户可以看到不一样的目的地、玩法、商品。

    【反屏效比/NPL理解框架】飞猪首页2018改版 - 做用户出发的设计 - 图6

    后来我们新起了场景化项目,有个业务小组产出了全球第一站、周边好去处这两个出境、周边的导购场景。

    并且我们将首页所有的信息都进行了个性化处理,让每个人、每天可以看到不一样的内容。

    【反屏效比/NPL理解框架】飞猪首页2018改版 - 做用户出发的设计 - 图7

    当然,首页的样式看起来越来越美好了。

    当然,样式变得美好了,但我们仍然不满意。

    【反屏效比/NPL理解框架】飞猪首页2018改版 - 做用户出发的设计 - 图8

    Part.2 | 历史版本首页的问题

    上面这些版本的首页,有一个共性:我们一直在围绕业务的布局,在首页上设计业务模块。比如下面的这些模块:

    【反屏效比/NPL理解框架】飞猪首页2018改版 - 做用户出发的设计 - 图9

    而体现在数据上,也有这么几个共性:

    1、用户最主要的点击发生在头部类目预订

    2、用户在页面中尾部的点击非常低

    3、用户可能虽然看到了页面中尾部,但仍不点击

    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用户对排列业务模块搭出的首页没有建立认知。

    2018年4月开始,我们着手对飞猪首页进行一轮整体的改版。在改版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对之前首页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检。

    在这里,我们使用NLP理解层次,来深入理解一下飞猪首页到底发生了什么。

    //注释:简单介绍一下NLP理解层次:我们一般可以通过6个层次理解事物,由低到高分别是:环境、行为、能力、BVR(信念/价值观/原则)、身份、精神。这套框架几乎可以帮我们分析理解一切问题。//

    【反屏效比/NPL理解框架】飞猪首页2018改版 - 做用户出发的设计 - 图10

    用NLP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

    1、环境:飞猪业务主导的环境

    飞猪的整体环境核心是以业务为导向的,设计的大部分工作是属于支持性质的。在首页工作中,我们做得更主动一些,常给一些提案,也可以算作是共创。但核心的决策权是属于业务和产品的。所以这就导致,飞猪最后上线的东西,往往优先考虑的是业务的重要性。

    2、行为:首页根据业务调整不断改版

    我们始终在跟踪首页的数据,并根据数据的变化、业务的倾向性对首页进行日常的调整。

    3、能力:设想的场景没有做好,维度少/内容欠佳

    我们希望做场景化,其实是很好的想法。但业务前期只尝试了周边、出境两个场景,这很难匹配旅行用户的各种各样的偏好。

    同时,飞猪在生产高质量内容的方面做得不够,产出的内容没有让用户产生兴趣。

    4、BVR:内容数量>内容质量

    因为飞猪的内容起步晚,在起步初期的目标是提高内容的数量,而非生产高质量的爆款文章。所以当后续我们需要用到内容时,常常担心取到一些充数的质量不高的内容。

    5、身份:售卖平台

    飞猪以往的定位仍然是旅行商品预订平台,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我们不会在提升内容质量上投入太多。

    6、精神:?

    这个层面我只能讲我个人的理解:我希望飞猪能让旅行者享受更多旅行的快乐。

    Part.3 | 2018年飞猪首页做的改变和突破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飞猪的身份定位,对我们设计产品会有从表及里的深度影响。如果我们定位是旅行预订工具,必然只能做出小的创新。所以如果要做大改变,首先要定义飞猪的新身份。

    而恰巧,2018年飞猪迎来了新的品牌定义 - “全球fun肆玩”。我们开始从旅行预订平台进行更大胆的转型,试图建立新的在线旅游生态。

    在这个身份转变的契机下,我们在2018年首先对我们的首页进行了升级。

    1、矫正目标

    飞猪的新目标叫”全球fun肆玩“,关键在fun。我们需要通过设计,激发用户旅行的欲望。

    【反屏效比/NPL理解框架】飞猪首页2018改版 - 做用户出发的设计 - 图11

    2、重构框架

    旧版飞猪的框架依然是围绕业务架构建立的。而在这次改版中,我们希望基于每一个普通旅行者的视角,来建立新的首页框架。

    在建立框架之前,首先我们需要挖掘的是,旅行是什么?

    有人说旅行是机酒火汽的预订,其实不是。我理解的旅行指的是人,花一段时间,离开现在的位置,去感受快乐。其中包含了角色、目的、地点、时间4个关键的因素。而取决于角色的不同,每个人在旅行上作出的决定也是不同的,所以“人”是旅行真正的内在因素。

    【反屏效比/NPL理解框架】飞猪首页2018改版 - 做用户出发的设计 - 图12

    而我们认知里零散的旅行方式,如:跟团游、自由行、亲子游、出境游、周边游只是被内在因素对旅行产生影响的结果。

    而偏偏旅行还要求我们产生玩的想法、留出足够的时间、从一个地方去另一个地方。当定机票酒店已经不再是个难题的时候,我们决策困难的原因更多是在自身: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旅行。

    所以我们解析了用户的旅行特性,发现每个用户喜欢的内容、商品,都是不同,且特色鲜明的。所以我们的核心需要做到的,就是让这些无数的普通人,都能感知自己的内在,并找到和自己内在适合的旅行方式。而直接放商品、内容都让用户难以理解。所以我们选择了更理想的方式来让用户理解自己的内在——主题。

    【反屏效比/NPL理解框架】飞猪首页2018改版 - 做用户出发的设计 - 图13

    我对主题这两个字的定义是:一句话描述你想要的旅行。这句话可以是:情侣最爱去、国内必玩地、舌尖上的中国、隐居西子湖畔…等等和你匹配的点。

    在2018,我们初步将主题组织成了灵感、计划、商品三个维度,希望能在玩什么、什么时间去、买什么等旅行决策上,对用户由内而外地产生帮助。

    【反屏效比/NPL理解框架】飞猪首页2018改版 - 做用户出发的设计 - 图14

    3、培养能力

    在搭建好了框架后,我们需要的就是更好的承接能力。核心考验的就是内容的生产和算法的组织。

    为了让用户看到更好的内容,我们使用了的新的后台,可以通过算法,动态选出具有相似主题的无数商品,搭建频道,并进行投放,做到千人千面。

    在内容质量上,我们还将继续寻找突破口,进行新的升级。

    【反屏效比/NPL理解框架】飞猪首页2018改版 - 做用户出发的设计 - 图15

    飞猪2018的首页,我们也在视觉上打破传统,做了很多突破。

    1、突破空间 - 打破“屏效比”的伪命题

    在移动端设计的时候,设计师往往被要求高效利用屏幕的空间。

    而业务方和PD也非常机智,总能有一些金点子,例如:“区块再矮一点!”、“文字再小一点!”、“给我多放几排!”、“一排再给我多放几个!”。

    在这样拿刀胁迫的诉求下,我们的界面设计常常会失去很多留白空间,导致信息密度会很大。而太大的信息密度反而会影响用户的阅读欲望,甚至降低用户的阅读效率。

    而随着设计影响力的增加(多反抗了几次),大家认识到了一个更美的界面,而不是什么都放上来的界面,更能讨人喜欢。

    【反屏效比/NPL理解框架】飞猪首页2018改版 - 做用户出发的设计 - 图16

    2、图片 - 大图凸显内容品质

    由于以往对空间利用的苛刻,我们的图片常常会被压缩得很窄、很矮,有时甚至无法形成系统的图片比例。而在解决了空间的问题后,我们可以按照1:1、16:9、4:3这样的标准比例来设计图片坑位的大小。这些比例能更好地帮助用户阅读图片的内容。

    【反屏效比/NPL理解框架】飞猪首页2018改版 - 做用户出发的设计 - 图17

    3、文字 - 不是装饰,更不仅是内容

    随着iOS11的推出,大标题对设计已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我们在设计首页时就做了大胆的尝试,使用简短有力的大标题和留白作为每个模块的区隔,让用户的视线可以从一个模块自然地过渡到下一个模块。

    同时,我们尽量保证内容是简短有力的,这样就可以用更大的字号,减少用户阅读的成本。

    【反屏效比/NPL理解框架】飞猪首页2018改版 - 做用户出发的设计 - 图18

    4、色彩 - 来自于旅行的颜色

    以往在猜你喜欢中,我们的标签都是用黄色、或者黑色底,盖在图上来做的。但这会影响图片的品质,同时较小的标签文字盖在图上,其实并不适合用户阅读。

    所以我们优化了方案,让小文字和图片不要重叠,提升了文字的阅读性。同时通过改变标签文字的颜色,让标签成为了商品卡片的点缀。

    【反屏效比/NPL理解框架】飞猪首页2018改版 - 做用户出发的设计 - 图19

    Part.4 | 未来的首页

    我们回顾了飞猪首页的设计历史,并看到了2018年我们的探索。这背后伴随的是行业、市场、用户的变化,提醒着我们需要把产品设计得更优秀,来面对无尽的挑战。

    2018年飞猪首页的改版,也代表着首页设计模式的转变,从业务争夺入口转型为基于用户体验,设计师、产品经理、业务方、技术团队协同作战的模式。

    作为设计师,更始终需要永远围绕用户,在桎梏中跳舞,做出好体验的设计。

    2018飞猪首页的改版只是开始,飞猪才刚刚转型,未来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围绕用户,提供质的服务。

    【反屏效比/NPL理解框架】飞猪首页2018改版 - 做用户出发的设计 - 图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