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组织结构

纵向分工结构

  1. 高长型组织结构

①高长型组织结构是指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内部有很多管理层次,管理人员的控制幅度较窄。
②该结构有利于内部控制,但对市场变化的反应较慢。

  1. 扁平型组织结构

①指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的内部管理层次较少。在每个层次上,管理人员的控制幅度较宽。
②该结构对市场变化反应较快,但是容易造成失控。

横向分工结构
——创业型组织结构

  1. 这种组织结构没有职能机构,从最高管理层到最低层实现直线垂直领导。
  2. 它要求行政负责人通晓多种知识和技能,亲自处理各种业务。

——职能型组织结构

  1. 优点:

①能够通过集中单一部门内所有某一类型的活动来实现规模经济。
②有利于培养职能专家。
③由于任务为常规和重复性任务,因而工作效率得到提高。
④董事会便于监控各个部门。

  1. 缺点:

①由于对战略重要性的流程进行了过度细分,在协调不同职能时可能出现问题。
②难以确定各项产品产生的盈亏。
③导致职能间发生冲突、各自为政,而不是出于企业整体利益进行相互合作。
④等级层次以及集权化的决策机制会放慢反应速度。
——事业部制组织结构

  1. 区域事业部制结构

①优点:在企业与其客户的联系上,区域事业部制能实现更好更快的地区决策;与一切皆由总部来运作相比,建立地区工厂或办事处会削减成本费用;有利于海外经营企业应对各种环境变化。
②缺点:管理成本的重复;难以处理跨区域的大客户的事务。

  1. 产品/品牌事业部制结构

①优点:生产与销售不同产品的不同职能活动和工作可以通过事业部/产品经理来予以协调和配合;各个事业部都可以集中精力在其自身的区域。
②缺点:各个事业部会为了争夺有限资源而产生摩擦;各个事业部之间会存在管理成本的重叠和浪费;若产品事业部数量较大,则难以协调;若产品事业部数量较大,事业部的高级管理层会缺乏整体观念。
——M型企业组织结构(多部门结构)

  1. 优点

①便于企业的持续成长;
②首席执行官所在的总部员工的工作量会有所减轻;
③职权被分派到总部下面的每个事业部;
④能够对事业部的绩效进行财务评估和比较。

  1. 缺点:

①为事业部分配企业的管理成本比较困难并略带主观性;
②经常会在事业部之间滋生功能失 调性的竞争和摩擦;
③当一个事业部生产另一个事业部所需要的部件或产品时,确定转移价格也会产生冲突。
——战略业务单位组织结构(SBU)

  1. 优点:

①降低了企业总部的控制跨度;
②控制幅度的降低也减轻了总部的信息过度情况;
③使得具有类似使命的产品、市场或技术的事业部之间能够更好地协调;
④易于监控每个战略业务单位的绩效。
2.缺点:
①总部与事业部和产品层的关系变得更疏远;
②战略业务单位经理为了取得更多的企业资源会引发竞争和摩擦,从而对企业的总体绩效产生不利影响。
——矩阵制组织结构

  1. 优点:

①由于项目经理与项目的关系更紧密,因而更能激发其成功的动力。
②加强对产品和市场的关注。
③与产品主管和职能主管之间的联系更加直接,从而能够做出更有质量的决策。
④实现了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以及各项技能和专门技术的相互交融。
⑤职能专家就不会只关注自身的业务范围。

  1. 缺点:

①可能导致权力划分不清晰,并在职能工作和项目工作之间产生冲突。
②双重权力容易使管理者之间产生冲突。
③管理者可能难以接受混合型结构,并会觉得另一名管理者将争夺其权力,从而产生危机感。
④协调所有的产品和职能会增加时间成本和财务成本,从而导致制定决策的时间过长。
—H型结构(控股企业/控股集团结构)

  1. 控股企业/控股集团组织结构是一种多个法人实体集合的母子体制,母子之间主要靠产权纽带来连接。
  2. 这种结构使合并后的各子公司保持了较大的独立性。

企业战略与结构

  1. 市场渗透战略:适合采用简单的结构或形式。
  2. 市场开发战略:适合采用有职能部门的结构。
  3. 纵向一体化战略:适合采用事业部制结构。
  4. 多元化经营战略:适合采用矩阵结构(或:战略业务单位结构;或:经营业务单位结构)

9.2平衡计分卡

image.png

财务角度

  1. 主要关注股东对企业的看法,以及企业的财务目标。
  2. 财务层面的主要指标

①利润
②销售增长率
③投资回报率
④现金流

顾客角度

  1. 为了取得良好的财务业绩,需要创造与提供能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或服务。
  2. 客户角度的指标

①驱动(Leading)包括:时间(快速对客户需求做出反应)、质量、价格、可选性、客户关系和企业形象。
②滞后(Lagging)包括:客户保留率、新客户开发率、客户满意度和盈利率。

内部流程角度

  1. 业务流程的目标与指标,需要结合股东和目标客户的期望。
  2. 业务流程的三个方面(教材以外补充内容)

①创新流程:了解客户目前的与潜在的需求,开发出产品。
②经营流程:制造产品满足客户。
③售后服务流程:为销售出去的产品提供后续服务。

创新与学习的角度

  1. 该角度是前三个角度获得卓越成果的驱动因素,体现出创新与学习的战略属性。
  2. 常见的指标

①新产品占销售的比例
②主要员工保留率
③员工能力评估与发展
④雇员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