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每个周末都想让自己过得充实一些,让时间过得更有意义一些。但实践的并不一定很好,比如会过多关注属于自己的时间,而忽略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缺少用心感受。

    这个周末,做了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 周六下午去高技街的西湖图书馆看了两个小时的书。图书馆不大,之前就知道,但来的不多。场所很好,离家很近。
    • 周六女儿午睡间,“偶然”朋友圈看到了一部电影,焦波导演的《乡村里的中国》,没想到看起来就舍不得关掉了。电影拍的很好,我很感动,有两个镜头我看哭了。晚上又追了下焦导的《俺爹俺娘》,也大爱。
    • 周日下午去Z空间的健身房锻炼了一个小时。也想再看看Z空间,曾经工作过的地方,看一次也少一次。偶然在5楼休闲区看到有共享图书,随手借了一本。嗯,那种感觉很好,就像发现新事物。
    • 老婆最近又把“收拾/整理屋子”提上日程了。她买了个二手沙发,看起来还不错,跟她搬回家,她很开心。家里家具各种归置、调整位置,有些我看得并不顺眼,搁以前我会不屑地挑战她,但现在我会默默支持她,生活还是要过得像样子,我过去总是凑活算了。

    当然,也有遗憾。

    • 没有好好陪陪女儿。女儿快两岁生日了,时间过得真快。她已经基本能表达自己的想法,能说很多完整的句子了。“爸爸给宝宝开电视,看什么动画片呢”,自己做思考状;“妈妈要工作一会儿,不要打扰她”;“嗯,姥姥做的饭真好吃”。小大人一样,逗得全家都乐。
    • 刚哥约我爬山,但这坏天气老是下雨,无奈取消了。

    生活本没有意义,需要自己去赋予。


    再写写《乡村里的中国》吧。喜欢这种有温度,朴实无华的老电影。是个纪录片,记录山东淄博的一个小乡村。

    故事中很多地方能看到自己或自己家庭的影子。

    比如杜滨才这个大二的大学生,从小父亲精神病,父母离异,自己自卑、不爱说话,但品学兼优。在见到自己离别二十年的母亲时,埋在妈妈怀里突然失声痛哭。在村里联欢会上,一首筷子兄弟《父亲》,唱哭了所有人,唱哭了他的父亲。这个人物形象好像自己。

    又比如,杜深忠是个种苹果的农民,但不同的是他有一股文人气,这么多年对琵琶心心念念,但苦于贫穷,几百块钱的东西也买不起。这点上和妻子又有极大的矛盾,夫妻争争吵吵,好像自己的父母。在自己女儿出嫁时,拿出2万血汗钱陪嫁,“这么多年为这个家付出了很多,这些钱不多,拿着”,类似情节在我身上也发生过很多。

    故事里最可敬的也是杜深忠这种精神追求。对书法的热爱,对琵琶的追求,脱俗于繁杂尘世间,终于在村里联欢会上他表演了完整的《沂蒙山小调》。但也能看出他生活的太多无奈。

    还有真诚无私的村书记,村里的干部不好当,农村事务繁杂,关系很难处理,自己调节不好可能都会郁闷,一心为别人却落得一身臭,说的一点儿不过分。这个人物就活生生是我的大舅,他当了一辈子村书记,到头来心理郁闷,突发脑溢血死在外面,那是我还小,只知道哭。对大舅仅有的记忆只剩下了他把我放在他脖子上骑着走,还有他的葬礼。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了二舅。他退休在家,热爱写作,用文字记录生活,尤其爱写过去的家庭事;喜欢上了摄影,也爱拍外婆,拍自己的村庄。有这种精神追求挺好。我发现,我也有这两项爱好的倾向。嗯,这样很好,如果真的能一直做下去,我很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