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老婆看到女儿年初的一个视频,
    女儿自己在认认真真的讲一个故事,长达2分钟多种。
    用词的准确让我惊叹,
    女儿是把整个故事里的句子全部记下来了,
    她那时才两岁多啊。


    今天是我生日,若不是母亲早上提起,我并不记得。
    从小到大,几乎没过过生日,所以对这个日子基本无感。
    似乎只有在输入拿生日充当的密码的时候才会偶尔在脑海里飘过这个数字。

    晚上回到家,一进门,女儿激动地跑过来,
    跟我说:爸爸,奶奶和我给你买了一个三角形的蛋糕,今天是你生日。
    哎吆,白天我几乎不记得这事儿。
    楼上的小朋友也在和女儿玩,她们执意要关掉灯,点上蜡烛,为我唱生日歌。
    我有些不自然,没有过这样的场面。
    我和她们一起唱着生日歌,吹掉蜡烛,分享着这块蛋糕,即使它不大,但却很有意义。
    谢谢家人和小朋友们给的小意外。


    看到玉伯关于技术人如何做产品的文章,记录一些有触动的点。

    第一个陷阱,是团队有意愿,但是市场或者公司环境不容许。可以举我们本身的例子,我们是一个前端团队,在早期的时候曾想做一个数据流量产品,但实际上公司里已经有数据平台团队,最终我们没做下去。原因是,前端团队去做数据产品,在短期可能在体验等方面有优势,但长期从团队定位上来,是重复造自己并无优势的轮子,是不被容许的。」

    看到玉伯上面的话,我的感触是要对自己有信心。之前做监控产品时,前端同学也在做类似的监控平台,当时看到他们做的真酷真炫,觉得自己做的没别人好。其实我是有数据优势的,定位在那里,没必要甘拜下风。而在当时,我看不到这些。

    做产品过程中,还有很重要一点是心力。很多产品功能点做上去之后,可能要花很长时间用户才会用起来,并不是上线之后,马上就会有很多用户喜欢。如果刚开始一两周,数据不好看,就把它给毙掉的话,很多东西是做不出来的。技术产品领域,数据更多是一种辅助决策,你可以去参考它,但千万别迷信它,特别是在产品早期阶段。根据数据去做的产品功能,能让产品血肉丰满。但产品的灵魂,往往来自那些不根据数据、还坚持去做的产品功能。」

    持续投入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事情,不因短期数据不好就放弃。

    我们很容易在工作中认真,但在生活中不认真。比如回到家里,陪小孩陪家人的时候,很容易松懈不在状态。后来我觉得不对,生活真的需要去认真对待的。现在我都会尽量早点回家,赶在小孩睡觉前能到家,尽量能花半个小时沉下心来,在陪伴小孩时,努力去做到把小孩看成整个全世界。很开心的是,真正这么去做后,哪怕每天只有半小时,也会发现小孩跟自己的互动多了很多,而且从这种互动中,父子彼此都能成长和收获。

    最近这段时间,我也是尽量早点回家陪女儿睡觉。

    自己究竟为什么东西而痴狂,内心激情在哪,想清楚后,个体或团队的战斗力是很不一样的。这能让个体和团队都能变得更好。

    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想清楚自己热爱什么。

    另外,想想自己在技术领域有没有想成为的人,不就是玉伯这样的人么。有血有肉,有技术有产品,有追求,有信念,简单自由有爱。从技术往产品方向发展,玉伯已经提供了很好的case和分享。


    还把久久放在待看文章列表里的 这篇 看完

    「在每一个职位上,对于交给诸位的每一项工作,不管喜欢不喜欢,我都希望,你们能够认真对待,并尽量地做到最好,至少是做到合格的程度。强调努力学习与认真做事,不是为了追求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而是为了你们将来有更多的选择自由。」

    对,是为了将来有更多的选择自由。别把自己带到坑里,把自己变被动。这就是我上半年的经验和教训。


    工作上,什么是重要不紧急的事情。
    比如多验证一个case,并不是。
    而多看看上下游代码,理解整体实现,是。
    而我最近懒于投入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往往止步于完成工作中紧急必要的事情。

    这跟我潜意识里当下想要调整状态,降低目标有关。
    一旦状态回归,我还是要慢慢投入一些重要不紧急的事情。


    不要随时看工作消息。专注在重要的事情。
    一些消息可能并不需要你回复,很快就撤回了。


    上班第一天,突然觉得有些空洞。
    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该做什么。

    中午迫不及待想去为明晚的歌手大赛踩踩点,
    提前找个合适的露天观赛位置,
    没有抢到门票,很遗憾。


    再看读库 《母亲的病》一文,
    联想到前几周带母亲去医院看病的情景。
    我的母亲虽不像文中母亲那样病的如此严重,
    但我也深刻体会到老了得了重病后的无奈和痛苦。


    早上送女儿上学,看到大批的同样送上学的人们,以及匆匆上班的人们。
    街上很忙碌。
    突然有些觉得住的地方很嘈杂,很喧嚣。
    就像每天被卷入在生活的漩涡里。


    假期里稀里糊涂的过,和孩子在一起时间很多,
    但其实并没有很多有意思的想法。
    大多是稀里糊涂就过去了。
    是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思考,可以用心感受当下。


    上一辈的父母把我们带大,现在我们又让他们来带自己的下一代。
    那下一代是不是又跟我们这一代一样?
    从这个角度讲,我们是不是应该自己带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