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电动车突然爆胎,正好给了我机会走路上班。
一路上听着“离开大厂后,何去何从”的播客,想着自己当下的状态。慢慢升起了一个念头,我是时候离开大厂了,而且可以有个gap year。这个念头这几天不断萌生,而且越来越不害怕离开。
播客中,一位嘉宾举得他的在大厂待了十多年的朋友的例子,越来越焦虑,他建议朋友来个gap季,不要着急忙慌找工作,那只会让自己更焦虑。而是把精力投入到陪伴孩子,照顾父母,关注自我这些事情上。十几年带来的内耗很可怕,不可能很快就消散。
我正在这样的路上,如果不做出些改变,我几年后就是这个朋友的状态。自以为能通过一些方式抵制内耗,学会在这里生存的方式,但很难,即使做到了,最终我已经变成了一个讨厌的人。
这两天看flomo的理念比较多,记录几个感悟:
- 记录,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建立自己的数据库,知识库,是自己的沉淀。点滴记录,意义重大。
- 你能想到知识这件事跟投资又有紧密的联系吗?自己当下感兴趣的领域,知识、投资、自我成长竟然有共通之处。
- 这些感兴趣的人也形成了一个圈子,我通过一个人知道了很多人。比如通过 孟岩 知道了 少楠和flomo,又知道了刘飞,通过刘飞又知道了其他更多的播客主播。还知道了他们都在用「即刻」。
- 少楠说:「之前在丁香医生,我要关注交易平台,互联网医疗,团队管理,产品设计。这个工作环境一天到晚都在提出问题,写沉思录只是把寻找问题的答案总结出来就好了。但辞职后,没有更新这个系统,老问题不见了。而 flomo 还没起色,相关问题没有进入到视野,突然就散掉了,看着每周看不少东西,但实际上都只是看看,没有体感。当提问的机器不再运转,就会导致自己失焦,什么内容都看;另一方面导致自己缺乏了实践的土壤,只能转述别人的观点,无法验证。」
- 有类似的感受。在工作时,小记会经常更新;而不工作时,不怎么更新。我最近有输出的时候,是不是也是因为在工作中的经历和痛苦驱动着自己有东西产出。如果真的不工作了呢?我的提问机器在哪里?
加了少楠的微信,简单聊了两句。这种互动的感觉很奇妙。
应该为gap year准备起来,参与下周围的圈子。即刻上看到「七天路过」这个朋友,ta就住在我家附近,感慨身边就有这样离开大厂探索自由职业的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