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展落实交互设计计划

1.1、画线框图之前,要思考的五点

  1. 为什么要做这个功能?(业务目的)
  2. 产品期望得到怎样的成果?(业务目标)
  3. 谁来使用这个功能?(目标用户)
  4. 他们为什么要使用这个功能?(用户需求)
  5. 如何让他们都来使用这个功能?(将业务目标转化为用户行为)

1.2、开展落实交互设计计划

PLAN:分析业务需求和用户需求,明确设计策略。

  1. 拆解和定位需求(细化问题,聚焦问题)
  2. 数据分析(依据数据对需求进行分析)
  3. 分析业务需求(业务目的、业务目标)
  4. 分析用户需求(目标用户、用户体验目标)
  5. 分解关键因素(用户的动机、担忧、障碍)
  6. 注入设计价值(注意力引导、自我驱动力、人货场、设计心理学)
  7. 归纳设计需求,明确设计策略

DO:根据设计策略,设计完整的解决方案细节。
CHECK:走查、验证并修复问题,跟踪用户反馈。
ACTION:总结经验,修订目标,开始下一个 PLAN。

1.3、设计方案不能令人满意的原因

设计师没有细致地沟通业务需求,一直改方案,但没有观点;
没有仔细地分析用户需求,只是简单地进行页面排版;
没有对用户体验路径进行仔细分析,缺乏一个好的方式引导用户使用。

永远不要试图用战术上的勤奋,去掩饰你在战略上的懒惰。

二、设计需求分析方法关键点

image.png

2.1、设计需求分析方法

1)、产品目标
示例:在 3 年内打造成中国领先的在线教育平台(也可能有多个里程碑)

2)、业务需求

  1. 业务目的
  2. 业务目标

示例:

业务需求 业务目的 业务目标
注册 通过登记用户信息,
以方便产品进行用户管理
提高注册页面的转化率

3)、用户需求

  1. 目标用户
  2. 场景
  3. 用户行为
  4. 体验目标

示例:
1558005674802-1672efee-5da9-43ed-9df8-2fcccd06ee9a.png

4)、关键因素

  1. 动机-创造
  2. 担忧-排除
  3. 障碍-解决

示例:
1558005704889-ab520539-c0e8-49d6-9166-fd6661b9821d.png

5)、构思应对策略
6)、归纳设计需求
7)、展开细节设计

2.2、设计需求分析方法关键点

1)、将业务目标转化为用户行为
将业务目标转化为用户行为,即通过引导用户的使用来帮助产品实现目标。

2)、从设计用户行为到设计用户界面
用户行为决定了用户界面,用户界面也导致了用户会出现什么样的行为。

三、设计需求的六个步骤

3.1、拆解和定位需求

3.1.1、定义到“元问题”
1. 复杂问题和元问题:

  1. 1)复杂问题是掺杂了多个维度和变量的问题;
  2. 2)元问题是最本质、最细小的待解决问题。
  1. 复杂问题不可直接解决,需要拆解到“元问题”

  2. 拆解问题能把复杂问题变成简单明了、可以直接解决的元问题。

  3. 拆解问题有助于问题的公式化

3.1.2、用公式思维拆解问题
估算北京地铁客运量 1)北京地铁每日客运量 = 每日地铁发车总量 × 每条地铁装载总量; 2)继续细分: 地铁总量 = 北京地铁线数 × 每条线同时运行的地铁数量 × 每辆地铁每天运行的次数 每条地铁载客量 = 地铁车厢数 × 每节车厢的核定人数 × 上座率 由此可以估算出北京地铁客运量。

3.1.3、拆解问题的推理模式
公式化之外,拆解问题的另外两个步骤:假设驱动;构建问题树。

假设驱动的好处:
1)有明确目标感 “假设驱动”的运用,需要先树立明确的目标,这样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能有方向地证实或证伪目标;
2)不易遗漏或出错 如果发现假设的目标被证伪,可以重复修改假设,直至最接近真实结果;
3)省时省力 可以确保是沿着有最大概率的主线行进,把有限的时间、资源都分配在最可能解决问题的事情上。

搭建问题树结构:问题树又叫逻辑树、演绎树,它的好处在于,可以将更多信息、知识点有逻辑地排列。搭建问题树的五个步骤:

  1. 1)找出问题中存在的核心问题和起始问题;
  2. 2)确定导致核心问题和起始问题的主要原因;
  3. 3)确定核心问题和起始问题导致的主要后果;
  4. 4)根据以上因果关系画出问题树;
  5. 5)检查问题树,进行补充和修改,从而得到完美问题树。

假设驱动与搭建问题树需要综合运用综合运用。

3.1.4、把问题拆解到底
1)、麦肯锡的MECE法则
MECE是英文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的缩写,中文翻译是“相互独立,完全穷尽”。即所有分类情况都包括在内,又没有逻辑上重复的地方。

2)、两种常见的分类方法:并列结构;数理结构。两种方法的适用情况:

  1. 1)尽量找数理结构,有利于问题的公式化拆解;
  2. 2)数理结构无法适用的并列情况,采用分类结构。

3.2、分析业务需求

1)、什么是业务需求
了解问题,比提供解决方案更加重要。

业务需求=业务目的+业务目标。目的是达到了某个目标之后想要做的事情,也就是实现目标的真正动机。例如,提供用户注册功能是一个业务需求,提高注册转化率是它的业务目标。当我们提高了注册转化率,就能获得更多的注册用户数,从而实现有效进行用户管理的目的。

只有搞清楚了业务目的和业务目标,才能说已经理解到了一个完整的业务需求。

2)、互联网产品常见的目标(提升/降低)

产品类 PV、UV、用户数、转化率、留存率、活跃度等等。
市场类 传播量、市场份额、各种排名等等。
品牌类 服务认知、品牌认知、品牌忠诚度等等
营收类 销售量、销售额、利润率、ROI 等等。

3)、目标原则-SMART

  1. Specific 具体
  2. Measurable 可衡量
  3. Attainable 可实现
  4. Relevant 有关联
  5. Time-based 有时限

4)、分析业务需求

分析业务目的和业务目标:

业务需求 业务目的 业务目标

示例:做一个内容招募页面、获得更多的精品课程、有更多的专业人士和机构到云课堂开课

让目标与设计建立关联(GSM):

业务目标(Goal) 信号(Signal) 衡量指标(Metric)

示例:有更多的专业人土和机构到云课堂开课、让用户点击申请按钮、申请按钮的点击率(提高)

到衡量指标示:

业务需求 业务目的 业务目标 衡量指标

示例:做一个内容招募页面、获得更多的精品课程、有更多的专业人士和机构到云课堂开课、申请按钮的点击率(提高)

将业务目标转化成用户行为:

业务需求 业务目的 业务目标 衡量指标 用户行为

示例:做一个内容招募页面、获得更多的精品课程、有更多的专业人士和机构到云课堂开课、申请按钮的点击率(提高)、点击申请按钮

3.3、分析用户需求

用户体验的核心,就是用户需求。

1)、明确目标用户
目标用户是指使用某一产品或服务的典型群体。
目标用户是产品或者服务的直接接触对象

描述目标用户

目标用户 特征 经验

示例:秋叶、大学老师,PPT、讲师熟练使用电脑

2)、说什么是用户需求
用户描述的需求,是外在表象。用户体验目标(指用户在使用某一产品或服务时,期望得到的最终成果),才是内在的原因、动机。

用户需求=目标用户(特征、经验)+用户场景+用户行为+用户体验目标。
示例:

  1. 作为:一个会骑马的人(目标用户)
  2. 每当:要出远门时(用户场景)
  3. 想要:骑更快的马(用户行为
  4. 就能:更快速到达目的地(用户体验目标)车
  5. 作为:一个酷爱跑步的人(目标用户)
  6. 每当:跑步途中口渴时(用户场景)
  7. 想要:喝水(用户行为
  8. 就能:马上解渴(用户体验目标)
  9. 作为:某一领域的专业人士(目标用户)
  10. 每当:来到云课堂首页(用户场景)
  11. 想要:申请在云课堂开课(用户行为)
  12. 就能:快速完成在线表单填写(用户体验目标)

3)、分析用户需求
分析目标用户和用户体验目标:

用户需求 目标用户(特征、经验) 用户场景 用户行为 用户体验目标

示例:申请在云课堂开课、秋叶:PPT 讲师,熟练使用电脑、通过电脑申请、点击申请按钮、快速完成在线表单填写

让目标与设计建立关联(GSM):

业务目标(Goal) 信号(Signal) 衡量指标(Metric)

示例:快速完成在线表单填写、让用户填写申请表单、表单的填写效率(提高)

得到衡量指标:

用户需求 目标用户(特征、经验) 用户场景 用户行为 用户体验目标 衡量指标

示例:申请在云课堂开课、秋叶:PPT 讲师,熟练使用电脑、通过电脑申请、点击申请按钮、快速完成在线表单填写、表单的填写效率(提高)

3.4、分析关键因素

1)、认识关键因素
业务需求分析结果

用户需求 用户体验目标 衡量指标
申请在云课堂开课 快速完成在线表单填写 表单的填写效率(提高,用户关注的)

转换用户的视角
业务视角->用户视角

业务视角 用户视角
有更多的专业人土和机构到云课堂开课
(业务目标)
用户基于何种动机来开课,在申请开课前有哪些担忧?
(用户意愿分析)

用户视角->用户视角

用户视角 用户视角
快速完成在线表单填写
(用户体验目标)
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障碍?
(用户行动分析)

关键因素
image.png

2)、分解关键因素
image.png

  1. 创造动机
  2. 排除担忧
  3. 解决障碍

动机、担忧:人性:贪婪、虚荣、懒惰、窥视、从众、傲慢。

分解:

Group 2.png

  1. PET
  2. 关注用户使用前的交互设计
  3. 注:PET PersuasionEmotionTrust 三个英文单词的缩写,翻译成中文的意思就是说服、情感、信任。
  4. 可用性
  5. 关注用户使用中的交互设计

3.5、注入计价值

高效设计的设计价值主要有确定、自然、在体验流中对注意力进行引导、让用户的自我驱动力帮助完成需求、人货场的三维模型、设计心理学六大模型。

设计价值.png

将设计价值转化为设计方案与设计点。

3.6、归纳设计需求,明确设计策略

1)、综合关键因素,整理方案

关键因素分解 对应的解决方案
动机
担忧
障碍

示例:
image.png

整理条目:
综合关键因素,整理方案.png

2)、用户体验路径分析
画出用户体验路径和情感坐标
image.png

整理各个接触点的问题和惊喜
判断各个接触点的情感高低
连车接情感曲线
image.png

与竞品的对比
image.png

四、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案

4.1、交互设计方案的评价维度

1)、有用性
能同时满足业务目标和用户体验目标

2)、可用性
用户易于理解、学习,使用无障碍。

尼尔森十大可用性原则:

  1. 1. 可视性原则:系统状态有反馈,等待时间要合适。
  2. 2. 环境贴切原则:使用用户语言而不是开发者语言,贴近生活实际而不是学术概念。
  3. 3. 撤销重做原则:操作失误可回退。
  4. 4. 一致性原则:同一事物和同类操作的表示用语要各处保持一致。
  5. 5. 防错原则:关键操作有确认提示,及早消除误操作。
  6. 6. 易取原则:识别胜于回忆,提供必要的信息提示(可视&易取),减少记忆负担。
  7. 7. 灵活高效原则:为新手和专家设计定制化的操作方式,快捷操作可调整。
  8. 8. 易读性原则:减少无关信息,体现简洁美感。
  9. 9. 容错原则:给用户明确的错误信息,并协助用户方便的从错误中恢复工作。
  10. 10. 人性化帮助原则:无需文档就能流畅应用当然更好,-般地文档很必要,而且也提供便利的检索功能,面向用户
  11. 任务描述,列出具体实现步骤,并且不要太冗长。

3)、吸引力
打动人的细节,或者超越期望的设计。

KANO 模型
image.png

4.2、交互设计方案的决策方式与过程

1)、决策方式

  1. 个体决策
  2. 群体决策
  3. 负责人+群体决策

2)、要成为一个 NICE 的人
要成为一个“耐撕”的人

3)、人和:
If you want to go fast, go alone. If you want to go far, go together.

4.3、如何推销你的设计方案

  1. 将思考过程可视化
  2. 自己人效应
  3. 准备一份 PPT
  4. 讲一个动听的故事
  5. 掌握必要的演讲技巧与表达能力

产物:需求分析结果,需求方案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