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命题逻辑

    1. 命题定义
    • (1) 根据命题的定义。判断一段自然语言是否为命题(注意前后矛盾的语言,注意题目的要求)
    1. 命题公式
    • (1) 命题公式的描述形式。两种:公式与真值表,在命题变元的不同组合下,求命题公式的真值。
    • (2) 命题公式等价的证明。根据基本的命题等价公式(特别是德摩根定理、单条件连接词的转换规则、分配律等),证明两个命题公式等价(可将命题连接词转化为“+”、“•”等符号论证。
    • (3) 命题公式的范式与主范式,给定主析取范式(标准与或式)求主合取范式(标准或与式),或相反。需记住真值表中小项与大项的定义、利用真值表求主范式的方法及在真值表中,主析取范式与主合取范式的关系。
    1. 逻辑推理
    • (1) 逻辑推理,给定几个用自然语言描述的前提条件,通过逻辑推理,判断题目给出的结论是否正确。(参考课本例题1.50及习题30)

    第二章 谓词逻辑

    1. 谓词公式的翻译
    • (1) 谓词公式与翻译。自然语言翻译成带量词和特性谓词的谓词公式(参考课本例题2.7-2.12、习题2.4),注意看题目,可能基本谓词的定义已经给出。
    1. 有限论域客体变元的枚举
    • (1)指定有限论域,写出在该论域内消除量词后的谓词公式(参考例题2.17)
    1. 谓词公式的赋值。
    • (1)谓词公式求真值,指定有限论域,求谓词公式的真值(参考例题2.18及相关习题)
    1. 谓词公式的前束范式
    • (1) 给定谓词公式,求其前束范式,应先将连接词转换为与、或的形式,再根据课本上关于量词分配的规则,对量词提前。

    第三章 集合

    1. 特殊集合
    • (1) 特定数的集合
    1. 集合之间的关系与集合的运算
    • (1) 集合的基本运算,两种集合运算的结果相等,判断推理出的结论是否正确
    • (2) 集合的幂运算

    第四章 关系

    1. 关系的性质
    • (1) 根据关系性质的定义,判断关系具有哪种性质。
    • (2) 给定一个集合,按一定要求在该集合上构成关系,能回答这种关系具有哪些性质。
    1. 复合关系和逆关系
    • (1)以序偶集合的形式给定两个关系,求其复合关系,应注意是谁复合谁。
    1. 关系的闭包运算
    • (1)关系的闭包运算,自反、对称、传递闭包的表示形式和计算方法。
    1. 相容关系
    • (1) 相容关系中的相容类与最大相容类。参考例题4.39。
    1. 序关系
    • (1)给定集合上的某种关系,判断该关系是否为序关系,如果是序关系,画出哈斯图(需先求出盖住关系),根据哈斯图找出序关系中的特殊元素。

    第五章 函数

    1. 函数的概念
    • (1) 根据函数的概念及两个要素,判断给定关系是否为函数
    • (2) 在给定的集合上可定义的函数个数(给定的集合可能是一个,也可能是两个)

    第六章 代数系统

    1. 基本运算及其性质
    • (1) 给定几种运算的规则(可能通过公式的形式,也可能通过表格的形式),判断这些运算中,哪种满足哪个基本性质。注意,给定运算规则时,抽象运算符与实际运算符的位置。
    • (2) 代数系统中,几种主要特殊元素的定义。
    1. 几种简单代数系统(广群、半群、独异点、群)
    • (1) 几种简单代数系统的定义。
    • (2) 简单代数系统的证明。给定代数系统(集合及集合上的运算,运算规则会给出),根据定义,证明该代数系统是独异点(或群)。参考例题6.12、6.15、习题6.14等。
    1. 阿贝尔群和循环群
    • (1) 循环群中,生成元的定义。给定一个循环群的代数系统,根据其特征,找出生成元。

    第八章 图

    1. 路、回路与连通性
    • (1) 有向图及其子图连通性的定义。给定一个有向图,画出其满足一定连通性的分图。
    1. 图的矩阵表示
    • (1) 邻接矩阵、可达性矩阵、关联矩阵定义和求取方法。给定一个图,求其邻接矩阵和可达性矩阵。

    第九章 特殊图

    1. 欧拉图与汉密尔顿图
    • (1) 欧拉图与汉密尔顿图的定义和判断方法。给定一个图,判读是否为欧拉图或者汉密尔顿图,注意题目的要求。
    1. 平面图与对偶图
    • (1) 平面图与对偶图的定义及实际应用。给定一个图,判断是否为平面图,如是平面图,对每个面命名并给出每个面的次数,画出该平面图的对偶图,并对该对偶图着色。
    1. 树与根树的应用
    • (1) 根树的基本应用,完全m叉树,已知树叶个数,求分支结点数,参考例题9.15、9.16,定理9.19、9.20)
    • (2) 最优树及应用。利用最优二叉树的形成规则,对指定的赋权字符进行编码,求编码后这些指定字符编码(码字)的平均长度,对指定的传递信息(字符串)进行编码。注意,对字符编码的最优二叉树按从上向下生长的原则画图,结点的分支边按左“0”右“1”的规则确定编码;计算码字平均长度时,应考虑每个字符的权值,即每个字符的编码长度与权值的乘积之和,为平均编码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