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人口、流量、资本的红利衰退,越来越多企业开始关注增长。典型的是,2017 年可口可乐宣布取消 CMO(首席营销官),由 CGO(首席增长官)替代。

增长的本质
增长是建立在用户基础上的,用户产生需求,需求又衍生出产品,产品之上才可能有增长。所以可以理解为:“产品在创造价值,而增长其实是传递价值,让价值被发现。”
让价值被发现
怎么让更多的用户最大限度地体验产品的核心价值?实现迅速扩张和有效变现。它有几个特点:
1. 关注用户全生命周期,不仅仅是获客、变现。还要关注怎么激活用户,让用户用起来,留存下来,传播出去。
2. 团队协作,共创聚焦:增长不是一个单打独斗的独行侠,而是体系化的,以团队共创聚焦的方式来推动增长。
3. 强调数据,循环实验:从数据分析中洞察,提出假设,循环实验的过程。

To B 产品适不适合做增长?
To B 和 To C 的差异(决策简单/复杂,客单价高/低):To B 产品,多数是群体决策,决策链路复杂,买的人不一定是用的人,如果客单价较高,基本靠销售关系驱动购买。C 类属性的产品,一般是个人消费场景,单一决策购买。
运用增长策略去推动转化,能节约很大的获客成本,增长更适用于 C类属性的产品。
虽然 To B 增长很难,但在 SMB(中小企业)的增长很有机会。SMB 中小企业,有可能是 2-3 人组成的小团队,这类企业的客户和用户通常是同一类人,具有 To C 属性。

增长大图

增长大图与用户旅程图
用户旅程图主要通过情绪曲线来体现问题的严重性,但在使用上也存在难以量化的问题。
在增长大图上,我们选择定量的用户行为数据漏斗来取代情绪值。漏斗其实是对一个流程和路径的分析,目的是定位出问题的关键所在,这样才能对症下药。但定量数据通常只会告诉我们是什么,而定性数据能告诉我们为什么?
所以,我们还建议梳理用户调研中的定性数据,按流程、阶段、产品模块、问题类型等维度归类,通过痛点比重公式,算出每个维度痛点比重的百分比,去综合分析,找到机会点。
另外,增长大图还可以记录从业务总目标拆解增长目标的过程,以及实验的策略、方案、指标结果,所以增长大图也是一份连接战略和执行,不断更新的“活文档”。
公式:痛点比重= [每个阶段的问题数 / 问题总数 ] X100%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