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到底是什么?创新要做什么?

内核,要不断迭代;
包装,要适应场景包装
服务,要从实体到服务
平台,要从自营到平台

描述一个产品

目标用户是谁?
需求场景是什么?
产品概念是什么?
竞争优势在哪里?

为了解决什么人的什么问题,做了什么产品,这一产品又有什么特别之处?

5MVVP

minimum 最小
viable 可行性
valuable 有价值
paperwork 案头研究 :需求是否真实存在,有多少人有需求,是否已经有人解决等
prototype 原型设计:验证用户是否能理解这个解决方案,相比已经有了的方案有什么优点
product 产品开发:产品是否可以培养出用户使用习惯。
promotion 运营推广:有哪些促进产品增长的渠道可以用?哪个分销渠道获取的客户质量更高、成本更低。
portfolio 复制组合:产品组合、产品矩阵,同产业和周期内的复制、跨产业周期的复制

5DS
Discovery Sprint 探索冲刺
Design Sprint 设计冲刺
Development Sprint 开发冲刺
Distribution Sprint 分销冲刺
Duplication Sprint 复制冲刺

paperwork 案头研究

理解用户——发散思维:用户故事与用户生态

理解用户的四个步骤

1、收集海量用户故事,从中抽象出用户角色
2、分析各种用户角色的关系,从中识别出用户生态
3、抽取用户生态中的关键人,描绘关键人的用户画像
4、分析关键人的用户旅程

前两步是发散,目标在于覆盖更多更全的用户;后两步是收敛,目标在于重点关注核心用户。

收集用户故事

谁,在什么情况下,碰到了什么问题,有什么样的感受和情绪,现在是怎么做的,现在的做法中又有哪些痛点等。
我们可以通过海量的用户故事,将用户提炼归纳为几种不同的类型,每一类对应着一种用户角色。

识别用户生态

微观:深入理解个体,把握用户的心境、情绪、感受,发现用户的痛点、爽点、痒点
宏观:对用户群体的理解,比如性别、年龄、地域分布、收入水平、社会文化背景等
中观:探查不同用户的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看各种用户共同形成的用户生态图以及其中的利益纠缠

在分析和绘制用户生态时,我们要先分辨出有哪些用户角色,需要注意三点:
1、颗粒度。如果用户可以继续细分,分到什么程度,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定。有没有必要继续细分,是我们需要不断思考的。
2、边界。最广义的用户是指所有和产品有关系的人。不同的用户和产品的关系有远有近,是否所有用户都要纳入我们日常分析的用户生态?
3、优先级。用户生态图中的用户有重要和次要之分,先着眼重要用户。排好优先级,也有利于后续为最重要的用户角色做用户画像。

需求采集:各种方法怎么灵活应用

我们在分析需求的时候需要分辨出需求是一手需求还是二手需求,是原始的还是被加工过、曲解过的。

用户的说和做可能是不太一样的,多追问说和做背后的原因。

从定性到定量,再从定量到定性,最后实现需求采集的螺旋上升,使了解和证实在不断迭代中得到进化。

用户画像和用户旅程

对用户需求的描述不要流于表面,尽量挖掘到价值观、人性、心智层次。

模拟用户旅程
1、确定旅程起点和终点
2、我们通常会把旅程分为三个阶段,事前,事中,事后。
3、探索每个用户故事,了解用户的情绪和感受是正面评价、负面评价还是中性评价,我们可以从这些感性的内容中发现用户的痛点、痒点、爽点。
4、思考我们希望重点改变用户的那些情绪,以及对应要做的事情。把这些点用HMW(How Might We……,我们可以如何……)的句式表达出来。

识别和分辨出用户行为背后的想法、感受、情绪的不同。

用户角色总是带着场景的,需求也是带着场景的。
场景=内心环境(心情)+社会环境(社交情况,多人)+物理环境(场地等)
场景长期对需求产生的动态影响,沉淀为用户心智,使得不同人的需求各异。

竞品分析应该怎么做?

先搞清楚问题,再搞清楚解决方案。

问题同方案同(直接竞品):类似肯德基和麦当劳,安卓和ios,很难做到颠覆性的创新。
问题同方案异(间接竞品):高铁和飞机,外卖和方便面,特别关注,颠覆行业巨头的下一代产品。能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用户需求的本质。
问题异方案同(间接竞品):摄影社区和母婴社区,需求不同,但是解决方案有很多相同,可以学习。
问题异方案异(间接竞品):占据了同样的不可再生资源(时间、金钱、人才)

打造属于你的点子过滤器

内部

能力:人(自己和团队的能力),财(有没有足够的钱),物(有没有相应的资源积累)
意愿:使命(对外,要为这个世界做什么),愿景(对内,希望自己成为什么),价值观(对事情对错、优先级的判断准则)

外部

价值/机会:宏观(天花板,用户的价值高不高),微观(理解用户,发散+收敛)
成本/风险:宏观(大环境,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等),微观(行业环境,广义竞品分析)

prototype 原型设计

七种验证解决方案的手段:
土耳其机器人、酒店门童、产品众筹、善意谎言、动物标本、乾坤大挪移、低配试水

设计冲刺的六步骤
1、理解领域:用户需求、商业目标、技术能力
2、聚焦方向:打算聚焦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3、发散解法:如何提出尽可能多的创意
4、选择解法:选择目前为止最优解法
5、制作原型:卓可以借力用户验证想法的模型
6、用户测试:通过用户、利益相关方和技术专家验证想法

product 产品开发

好产品要同时满足用户目标和公司目标。

有用、好用、爱用
有用:产品功能层面的要求。解决用户问题,消除用户痛点。
好用:产品体验层面上的要求。交互顺畅,视觉舒服。
爱用:产品感情层面上的要求。

用户价值 = (新体验 - 旧体验) - 换用成本

用户使用产品的逻辑:
发现——启程——习惯打造———精通

做产品起步的逻辑:
习惯——启程——发现——精通

习惯:对用户有价值的闭环
启程:用户的第一次体验
发现:用户在何时、何地会对产品产生第一印象
精通:让用户参与其中,充分利用用户的需求和驱动力

kano模型
image.png

promotion 运营推广

产品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分别应该怎么去推?

验证期:做留存,产品是否真的创造了用户价值,用户是否真的愿意用,并愿意反复使用。关注留存率
爆发期:拉新,关注多少用户能真正留存下来
平台期:激活用户,考虑商业化
衰退期:变现,榨取剩余价值

如何制定正确的成功指标,以衡量“推”的效果?

非受迫、无诱导的成功行为

如何将产品有效率地“做出来”,如何有效率“推”产品?

想清楚、做出来、推出去

产品如何自我造血,成功实现商业化?

商业化的价值:

  • 差异化价值
  • 高性价比价值
  • 长尾需求价值
  • 社交价值
  • 时间价值
  • 个性化价值

portfolio 复制组合

PSF(问题与解决方案匹配):价值假设。问题是否存在?解决方案是否存在?问题与解决方案是否匹配?
PMF(产品与市场匹配):增长假设。产品能否规模化?市场天花板高度?产品与市场是否匹配?
PRF(定位与资源匹配):长青假设。定位是否可持续?资源是否可积累?定位与资源是否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