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西奥多,莱维特的经典论文《营销短视症》中找到了类似的论述:“一个行业的所有活动都是满足客户需求的过程,而不是生产产品的过程,这一观点对所有商业人士都至关重要。一个行业始于客户及其需求,而不是专利、原材料或者销售技巧。有了客户的需求后,行业要以倒推的方式展开业务过程。
“首先要关心的是如何让客户满意,然后再倒推到产品制造;通过这种产品,客户可以得到部分满意。而这些产品是如何制造的,客户并不关心,因此制造、加工等具体形式不能被视为行业的关键部分。最后,行业再倒推到寻找制造产品所需 的原材料。”
一个可以参考的判断标准是:客户认不认,你的同事会不会用,以及对手“恨不恨”。再或者,可以从定位理论中寻找灵感。比如,里斯和特劳特说,如果你做得很好,那一定要让人知道。所以,我们经常能看到“销量遥遥领先”和“行业领导者”这样的词语。
就像做小罐茶,我要是纯做营销,看完茶就可以直接开始了,为什么前面搞了四年?我就是要把行业的问题看清楚,把用户的痛点看清楚,把产品创新的点找到,然后把产品打磨清楚,我们才能出发,也才能在营销上找方法。整个逻辑就是需求先行,产品打磨,然后才是营销。
我就告诉他们这个事儿我们怎么想的,我们为什么这么做,产品怎么做,营销怎么做,整个大逻辑我们对这个品类是怎么判断的。
李翔:你通过什么方式刺激你的认知选代呢?
杜国楹:遇到困难的时候自己思考,跟大咖聊,看书,几个方式吧。
李翔:但不是遇到困难就放弃抵抗吗?(笑)
杜国楹:放弃抵抗之后也会思考,思考不会停止。我总结过什么情况下认知会发生大的选代。第一就是遭遇天大的挫折,比如像我的破产。第二就是碰见高手,聊完醒翻灌顶,“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种感觉人生中也会有几次出现。第三就是经典的理论,实际上这些东西已经在那里,只不过可能没有被你发现而已。
在一个传统品类里,如何通过形态的变化、体验的变化、功能的变化,给用户带来很多新的价值,市场给了我很多正激励。
我任何一次创业,一个东西一点创新没有,这个情况几乎不会在我这儿出现。我一定是重新审视这个品类,已经解决了什么问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我们应该解决什么有价值的问题,怎么给用户带来直接的价值。
李翔:成功的营销关键在什么地方?是找到媒介的价值注地吗?
杜国楹:媒介肯定要寻找价值注地,广告投放需要成本控制。但无论是公关还是广告,内容不行一样不行,内容和媒介之间的关系和逻辑是一样的。
李翔:就是内容是1,媒介是0。
杜国楹:没错,媒介成本很重要,但前提是内容要好,内容不好没价值。
李翔:内容这个环节怎么控制?完全自己打磨?
杜国楹:内容以我们自己打磨为主,也会请一些第三方公司来参与,但是核心策略主要靠我们。人很少,早期媒介就一个人,广告两三个人。
李翔:内容确定的流程是什么样的?
杜国楹: 20世纪90年代最早的打法逻辑就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例证-也就是找到案例证明一下。今天这个逻辑的形式在变,但根上没怎么变。要让人知道你能解决问题、凭什么我信你、凭什么你是最好的。一是如何让用户知道你是最好的,二是你产品有没有能力做到最好。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例证。今天的逻辑其实也是这样。
今天茶叶市场的乱象是价格没谱,到底多少钱一斤,不知道,这是提出问题;解决方案就是中国十大名茶,统一品级,统一价格。这是我们准备做生活茶的逻辑,捕捉痛点、给出解决方案的基本逻辑在这儿,但是在抖音上你怎么对用户表达,在分众上怎么表达,在海报上怎么表达,不同媒介上的内容表现方式要发生变化。
刚才我讲的生活茶,一泡茶就三五块钱,你怎么解决呢?一样。就是需求要在,肯定是有对需求的洞察,包括对人群、场景的洞察,肯定是要拿捏清楚,这样才可以往下走。这个需求是真实的存在,需要一个新的解决方案给用户,这就是一个品牌的机会。
李翔:今天还有品效合一的广告吗?
杜国楹:还有,你不能火辣辣的光卖货,靠促销做不出品牌的。但是创业公司又不敢不追求效果。追求效果基于两点:第一是测试内容的效果,到底用户会不会行动;第二我要适度收回一些媒体成本。不敢纯做品牌,打1000万下去,市场什么反应你不知道,不敢这么做。我们的品效合一,效果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降低,从八成的效果到五成的效果,到两成的效果。也就是品牌起来了,我就不用做那么有时效的广告了。
包括我做茶饮料,我最大的恐慌不是产品和广告比它们差,这两个我肯定是有信心的,而是渠道要怎么建起来。所以我跟团队讲一个逻辑,本质上是用更高的效率快速解决渠道的问题。经销商不赚钱,你永远铺不下去,要让经销商赚更多的钱,快速把渠道占领。前期你得尽量少赚,才有机会参与这个游戏,否则你账算得挺清,农夫山泉一瓶水让他赚2毛,你只让他赚3毛,那他可能不愿意干,因为农夫山泉有规模,你肯定没有优势。
杜国楹:所有培训的东西,我们到店之后,周末就守在柜台边上整天待着,看跟顾客怎么交流、怎么销售、怎么去成交,所有的过程都要经历一遍。我觉得最应该感谢的是那一段把我推向市场的经历。
杜国楹:对,就把你推向市场,自己解决问题,没有太多的方法。
李翔:你当时去电台做广告,内容完全是自己写的吗?
杜国楹:全自己写,这东西不难,就跟咱们聊天差不多,一个聊天节目。
李翔:当老师对你也是有帮助的吧?
杜国楹:有点帮助。其实就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你提出这个问题,本质上就是对需求的洞察,用户到底有什么困惑,现在有没有产品、有没有服务可以解决这个困惑。如果有,哪儿没有解决好,让消费者还在痛。
李翔:当时大概的话术是什么样的?
杜国楹:就是讲问题,讲这个东西怎么能解决问题。
没有瓶颈,有问题是你自己的问题,自己去解决就好了。这个行业的天花板你根本没有碰着,早着呢,向内找自己的问题,继续解决问题,继续前进。
杜国楹:比破产之前那几次肯定要慎重多了。产品如何做好,市场如何做小规模验证,肯定都成熟多了。首先做一个像样的产品,然后小规模测试,获得数据把整个商业的小闭环走通,然后再大规模做。
李翔:那个阶段你选赛道的时候,已经有方法论了吗?
杜国楹:我讲顺势而为,势是两个,一个优势,一个趋势。我所有的创业有一根线从来没有断过。创业两件事最难,第一是你得懂目标人群;第二产品能够做好,做出特色。这两件事我必须有一件有把握。
我骨子里肯定有一个基于产品、基于品牌的梦想。所以我说品牌有三层,金字塔塔底是质感,你要做一个高品质的东西;往上第二层是美感,看上去赏心悦目,用起来体验很好;最上面一层是情感。
过去我觉得努力大于选择,什么选择?不努力选什么选?但是一个男人到这个阶段的时候,要稍微退出来站高一点去审视这一切,认真做选择,我觉得也是一种智慧。
李翔: 2012年到2016年都做了什么准备?
杜国楹:上山、上茶山,我跑遍了中国所有名茶的核心产区。那四年,周末几乎全部在山里出差。到了一个产区之后,我跟当地的茶农、茶业局的官员、当地农大茶学的教授做沟通,了解每一个产区的情况,听完云南的听福建的,听完白茶的听红茶的,听完红茶的听乌龙茶的,信息慢慢就对称了。同样一个产区里,都是做西湖龙井的,他怎么讲,你怎么讲,讲得一致的是哪里,不一致的是哪里,谁有可能存在认知偏差,谁有可能更尊重事实,我们都在判断,然后再去找专家聊,不断地把这些复杂信息简单化,把最真实的一面挖掘出来。
李翔:今天你对一个好产品的理解是什么?
杜国楹:首先主题定义清晰,一个好产品是要有灵魂的,它是基于对大到行业、小到品类、再小到用户的使用场景的清晰的洞察。你对你要解决什么问题、用户的审美偏好、用户的使用场景和使用体验得有一个系统的解决方案,背后一定是有清晰的对整个系统的思考,而不是一个简单的物理上的产品。
李翔:你怎么理解乔布斯讲的那句话, “从来不做市场调查”?
杜国楹:直觉。直觉是日积月累的科学。因为我们在生活中本身就是一个有心人,对于用户的审美、用户的需求,都是日常有关注的,都在观察,所以直觉准确度比较高。
直觉不是没有任何准备,今天在火星上让我依靠直觉判断,我判断得了吗?没有任何常识性的东西,我判断不了。你在这个行业、这个品类里,对技术、对行业、对用户、对各种使用场景、对用户背后心理一直观察,在日常生活中完成积累,直觉才会有价值。
如果没有任何常识,对用户没有任何的感知,没有接触过用户,对品类一无所知,你用直觉怎么判断?
还有一个判断是对人性的判断,会有一个基本的东西在。但仅仅在人性层面,你是做不来对消费场景和用户使用体验这两样东西的判断的。
所以直觉严格来讲是日积月累的科学,只是那一刻进发出来。生活当中不做有心人,不去理解,纯靠直觉,那不存在。
李翔:你尝试定义过用户价值吗?什么是用户价值?
杜国楹:我们比较愿意强调的是核心的用户价值主张。我们做茶,茶是一个成熟品类,在用户价值当中,安全问题、标准品质问题,所有这些基本面必须做好。然后再看最大的不同、最核心的价值是什么。要在保证普适价值的基础上,让核心价值得以突出,我们是这样的逻辑。
李翔:你是怎么去学习成为一个好的产品经理的?比如说营销你可以看《定位》和科特勒。
杜国楹:也看书,看一些产品经理写的书,但没有给我系统的认知。营销是有理论的,清清楚楚,比如讲用户心智的。有管理学大师、营销学大师,但是没有产品学大师。商业世界,家家户户都在做产品,不管是物理产品还是互联网产品,但为什么没有产品这个学科?产品是超越技术去寻找共同的、普适的东西。我觉得应该要总结和抽象出来一套清晰的东西,但是没有。全世界顶级的产品经理乔布斯,也没有总结出来一二三怎么做产品。
李翔:对,那你是怎么学习的呢?
杜国楹:就是练、总结。
李翔:靠做产品来学习?
杜国楹:对,就是不停地参与所有的细节。
两个层面吧,第一个层面是定位要清楚,第二个层面是物质层面你的品质要怎么保障,包括产品呈现给用户的时候,视觉的、触觉的所有这些体验怎么保障。
品类不同、行业不同、竞争不同,大家的套路可能还是略微有差异,但是共同的东西一定是清晰的。我觉得是可以抽离出来的。
李翔:你觉得产品跟品牌的关系是什么?
杜国楹:产品是品牌的载体,产品不行,品牌也不复存在。产品解决的是物质和审美,就是质感和美感。质感是靠产品解决,美感大部分是靠产品解决,情感只能解决一点点。品牌要解决情感问题。因为产品是物质的不会说话,情感表达不出来,可能通过设计和长相能看到一些,但不是全部。所以在质感、美感、情感这三层里头,产品100%地承担了质感,50%承担了美感,10%承担了情感,其他需要用不断的内容输出去解决。
李翔:你试着定义过品牌吗?
杜国楹:就是三感,先把质感做好,美感尽可能做好,然后通过内容和其他努力,把情感增大。
李翔:从产品到品牌需要经历多少个步骤?
杜国楹:从产品到品牌,就是三层,质感、美感、情感。质感是品质端你如何解决,做一个扎扎实实的好东西;然后是美感,用户体验的部分、审美的部分都放在这里头;情感就是从第一个品牌故事开始,如何持续地输出内容,让用户了解在这个物质产品背后你们的思考、你们的价值观,获得用户更高级的心理认同。
李翔:后面的这些思考和价值观,是通过广告的形式跟用户沟通吗?
杜国楹:广告、公关,所有品牌向外输出的东西,都是重要的内容。
李翔:标准化难在什么地方?
杜国楹:首先是认知标准化对这个企业有多重要,对你做品牌有多重要,对这个行业有多重要,只有认知到了才会这么做。其次你认为重要,那你要用什么样的组织体系、什么样的设备、什么样的工具来保障。
李翔:你通过什么去衡量某个产品的好坏和可持续性?有标准或清单吗?
杜国楹:几个方面:一是用户的评价;二是三项数据,用户买不买单,买单之后评价如何,复购率如何。我觉得用户买单是最真实的证明,他们的评价我们也会看,然后复购率是最终极的数据。用户就是用购买来投票的。
买完之后回头的频率有多高,消费频度有多高,消费金额有多大,这可能是评价产品好坏最重要的,否则都是我们主观的评价。
基本价值是必须做好的,核心价值是针对这个行业和品类的用户消费痛点,去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在核心价值上需要耗费大量资源。因为,行业的基本面问题,可能整个行业解决能力都差不多。但给用户提供的核心价值,要在我们的产品方案中得到充分体现。
李翔:做消费品公司,理想状态下,做到什么程度之后可以卖第二款产品?
杜国楹:第一,策略验证清楚,证明你的整体策略是对的。第二,增长相对进入瓶颈期,要在价格带、产品线上继续突破。一上来做太多,用户认知会混乱,但后面没有也不行,每条产品线,每个特定人群、特定场景肯定有它的天花板。要在增速下来之前做好准备,这是最完美的。
试图对未来做一些判断的时候,我会找一些参照的行业、参照的品牌,这些品类极具参考价值。通过对照品类差异、时代差异,去寻找品牌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