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7 是一线团队的核心,对应的工作年限是 4~8 年,核心能力要求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指挥单个团队达成目标。这句话有两个关键词:
- 团队
P7 可以分为两种。
- 一种是担任 Team Leader 的 P7,一般带 3~10 人的专业团队,也就是组织结构概念上的团队,核心职责是团队管理。
- 一种是作为团队骨干的 P7,他们虽然不是 Team Leader,但是一般也会负责某个项目或者专项小组(比如 Android 性能优化小组和前端效能提升小组),带 3~5 人的虚拟团队。他们不承担团队管理职责,只关注小组目标的实现。
- 目标
担任 Team Leader 的 P7 主要是带领团队实现业务目标,担任虚拟团队负责人的 P7 主要是实现小组的专项目标。
技术:精通团队相关技术
P7 在技术维度上的核心要求是精通团队相关技术。
- 一方面,P7 要指导团队内的 P5 和 P6,甚至还有其他 P7,所以首先自己要精通团队已经用到的技术;
- 另一方面,P7 已经开始负责团队的技术规划,需要在合适的时机引入新的技术,所以也要熟悉团队可能用到的技术。这就是我把 P7 称为“团队专家”的原因。
P7 级别的技术详细要求,我总结在了这张表格里:
不要因为管理而丢掉技术
我就曾经遇到过这样的事。一个团队的 Team Leader 和组员同时参加晋升,他们都是 P7,结果 Team Leader 没有通过,组员却通过了。为什么呢?因为这两个人讲的项目是一样的,但 Team Leader 的作用只是规划和讨论,反倒是组员承担了核心的分析、设计和实现工作,他在技术上的表现明显要强于 Team Leader。
提升技术宽度
如果说 P6 要重点提升技术深度(不但知道 what,还知道 why),那么 P7 还要重点提升技术宽度(不但知道 why,还知道 which)。
P6 只要深入理解技术原理和技术细节就行了,而 P7 还要知道怎么根据业务和团队的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技术,哪怕现在暂时还用不到。
提升技术深度适合用链式学习法,纵向贯穿,自顶向下,挖深挖透;提升技术宽度适合用比较学习法,横向拉通,比较差异,分析优劣。
拒绝生搬硬套
两种十分常见的错误做法:
- 直接拷贝大厂的技术
结果怎么样呢?不但没能一口吃成胖子,反而消化不良了。你可以读一读《中台,我信了你的邪》等文章,看看业内人士是怎么吐槽的。
- 盲目追求新技术
比较典型的就是 Docker 容器化技术,它的核心目的是降低部署成本和提高资源利用率,业务规模越大,效果越明显。但是引入 Docker 的成本可不小,因为涉及开发、测试和运维等全流程的基础技术迁移,所以在业务没有达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很可能得不偿失。
**
业务:关注业务整体
在业务维度,P6 更关注业务细节,而 P7 更关注业务整体。这里的业务范围是自己团队负责的业务。
在下面这张示意图中,我对 B2C 电商领域的业务做了一个简单的总结。可以看到,P7 的业务范围是“收藏子系统”“用户子系统”和“活动子系统”这个级别的。
P7 级别对业务的详细要求,我总结在了这张表格里:
从 4 个方面提升业务理解力
从 4 个方面出发,分别是用户特征、用户价值、获客方式和获利方式:
- 用户特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的用户是谁,换句话说,我们的用户属于哪一类人群。要怎么分类呢?常见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按照属性来划分,比如学历、收入、年龄和地域等;第二种是按照场景来划分,比如网购、K 歌、旅游、外卖和游戏等。
- 用户价值回答的问题是,用户为什么要用我们的产品,换句话说,我们产品的好处体现在哪里。它可以体现在能满足用户的某些需求,也体现在跟其他产品比起来有竞争优势。比如电商三巨头淘宝、京东和拼多多,淘宝大而全,京东物流快,拼多多价格便宜。
- 获客方式回答的问题是,怎么让用户来用我们的产品。用户并不会无缘无故就自动找上门来,我们必须通过宣传把他们给招揽过来。以 2C 业务为例,常见的获客方式有品牌广告、社交推荐、事件营销、SEO、线下地推和红包返利等。
- 获利方式回答的问题是,我们怎么赚钱。毕竟公司是以赚钱为第一要务的,就算现在不赚钱,也是为了将来能赚更多的钱。常见的获利方式有广告费、会员会费、增值服务、服务费和销售产品等。
从这 4 个方面进行拆解,P7 级别对业务的理解至少要达到以下 4 点要求,并且要能够量化到具体的数据:
- 知道行业总的用户规模,自己的业务总的用户量,用户的特征分布。
- 熟悉行业的竞品,包括行业的排名、竞品的数据以及竞品间的差异和对比。
- 熟悉常见的获客手段和效果指标(ROI、转换率和留存率等),知道对自己的业务来说效果最好的 3~5 个获客手段以及原因。
- 熟悉常见的获利手段和效果指标(数值和比例等),知道对自己的业务来说最核心的 3~5 个获利来源。如果负责的是用户子系统这种不直接产生收入的业务,则可以了解自己的业务对收入会有什么影响。
管理:指挥 10 人以内的小团队
P7 和 P6 最本质的区别体现在管理维度上。从 P7 开始,你就需要指挥团队了,所以管理能力的重要性大大上升。公司对你的要求不再只是完成自己的任务,而是还需要你带领团队一起把事情做好。
P7 级别对管理的详细要求,我总结在了这张表格里:
管理要避免走极端
- 事必躬亲
- 甩手掌柜
Team Leader 的专业技能会逐渐退化,后续的晋升基本无望;其次,因为技能的退化,他对团队的影响力也会逐渐减弱,团队越来越难带,很难拿到好的结果。
因为上面说的这些问题,Team Leader 的身份反而成了职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陷阱。很多人没有被提拔为 Team Leader 的时候,表现得很好,绩效年年优秀,被提拔之后反而表现不好,绩效也一般。
那么 P7 要怎么提升管理能力,把握担任 Team Leader 的机会呢?
- 首要任务就是系统化地掌握管理的基本技能。
- 系统化,就是指从整体上理解管理的手段和范围,我划分了管理的四个象限来为你说明。
- 基本技能,就是指团队怎么制定决策和执行任务,我总结了管理的六种风格来供你选择。
找好管理和技术的平衡点
我在这里分享一个简单的方法,三七比例法。也就是说,平均下来管理工作时间占 30%,技术工作时间占 70%。这个比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化,比如项目紧的时候二八开,年终总结汇报的时候四六开。
对于不是 Team Leader 的 P7 来说,管理上的提升目标主要是做一个靠谱的项目负责人。学习 PDCA 执行法(Plan-Do-Check-Act)能帮助你做到这一点,我会在做事方法部分为你详细解读。
小结
- P7 的核心能力要求是指挥单个团队达成目标,主要提升目标是成为让人信服的团队专家。
- 技术维度上,P7 需要精通团队相关的技术,重点提升技术宽度,主要提升方法是“比较学习法”。在这个阶段,你既要避免因为管理而丢掉技术,也要避免“生搬硬套”新技术。
- 业务维度上,P7 需要掌握业务整体情况,从用户特征、用户价值、获客方式和获利方式 4 个方面理解业务 6~12 个月的规划。对于 2C 业务,AARRR 漏斗模型是必须掌握的;对于 2B 业务,还应该了解行业强相关的手段和措施。
- 管理维度上,P7 需要负责指挥单个团队。对于担任 Team Leader 的 P7 来说,需要系统化地掌握管理的基本技能,避免事必躬亲或者做甩手掌柜;对于不是 Team Leader 的 P7 来说,要学会做一个靠谱的项目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