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团队专家到领域专家

我们还是先剖析一下 P8 的要求。P8 对应的工作年限一般是 8 年以上,核心能力要求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指挥多个团队达成目标。

这些团队的构成不是随机的,而是跟业务发展阶段和团队规模大小有关,通常有两种构成模式。

  • 横向模式,指的是 P8 带领的团队的专业领域相同,横向支撑多个业务。

这种模式常见于业务成熟期或者规模比较大的团队。比如某业务线所有 Android 开发人员都由 1 个 P8 带领,然后拆分为 3 个 Android 小组,每个小组支撑不同业务的 App 开发。团队结构示意图如下:

image.png

  • 纵向模式,指的是 P8 带领的团队的专业领域不同,端到端地纵向负责同一业务。

这种模式常见于新业务初期或者规模不大的团队,很多 BAT 出身的 P8 到创业公司担任 CTO 或者技术总监时,就会采用这种模式带团队。比如 1 个 P8 负责带某业务的所有技术团队,包括客户端(含 Android 和 iOS)、前端、后端、运维和测试等。团队结构示意图如下:

image.png

现在,我们再对比一下 P7 和 P8 的核心能力要求就会发现,虽然看上去只是从“单个团队”到“多个团队”的一字之差,但是在影响力上却发生了本质的改变,主要体现为两点。

  • 专业影响力范围从团队内提升到领域内
  • 组织影响力范围从单个团队提升到跨团队

image.png

技术:精通领域相关技术

P8 级别是技术能力的顶峰。在 P5~P8 的晋升过程中,考察核心都是技术能力。业务能力和管理能力只是加分项,只要技术不行,业务能力和管理能力再好都很难晋升。(相比之下,从 P9 开始,对业务能力、管理能力和业界影响力等维度的考核比重会大大上升。就算你技术很厉害,只要业务能力和管理能力不行,同样很难晋升。)

P8 级别的技术详细要求,我总结在了这张表格里:

image.png

技术深度 + 领域相关的技术宽度

那么 P8 提升技术能力的关键是什么呢?

  • 答案是技术深度和技术宽度齐头并进。

P7 虽然也在技术深度的基础上增加了技术宽度的要求,但技术宽度的范围是和团队相关的,而 P8 的技术宽度范围是领域相关的,范围要大得多,你要学习和提升的东西也多得多。这是 P7 很难晋升 P8 的第一个原因。

领域的划分和边界

业界一般有两种方法划分:

  • 按照技术领域划分,比如 Android 开发、Java 业务开发和大数据等。
  • 按照业务领域划分,比如推荐业务、广告系统和支付业务等。

“领域”的边界要怎么定义呢?

要界定领域的边界,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那就是画技能图谱。只要画出完整的技能图谱,领域的范围也就基本界定了。

我在下面放了一张前端领域的技能图谱,供你参考。

image.png

怎么才能高效地提升自己的技术深度和技术宽度呢?

  • 研究业界的开源项目

你可以通过学习和研究开源项目的原理和设计来提升技术宽度,通过研究开源项目的源码来提升技术深度。具体的学习方法,你可以参考《如何高效地学习开源项目》这篇文章。

  • 参加业界的技术大会

比如 QCon 技术大会、架构师峰会、GMTC(全球大前端技术大会)、GOPS(全球运维大会)和人工智能峰会等。

当然,如果你能直接在技术大会上做主题演讲,把自己在技术上的经验整理成优质的内容输出给业界,那就更有利于晋升了。因为这会大大提升你的影响力,而 P7 升 P8 的时候,在公司和业界的技术影响力恰恰是评委考察的一个重要方面。

image.png

业务:熟悉多个业务或精通端到端业务

P8 级别对业务的要求和团队构成模式有关。

  • 如果是横向模式,P8 需要熟悉团队涉及的每一个业务。而且因为这些业务本质上属于某个大的行业,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业务,P8 还需要对行业有一定理解。
  • 如果是纵向模式,P8 只负责 1 个业务。跟横向模式相比,虽然需要熟悉的业务数量更少,但是对于理解深度的要求要高得多,除了要熟悉自己负责的业务之外,还要深入理解公司内或者行业内类似的业务。

P8 级别对业务的详细要求,我总结在了这张表格里:

image.png

并不意味着技术人员对业务结果就完全不可控:

以互联网 2C 业务为例,常见的技术手段包括通过降低 App 包大小提升下载成功率、优化某些功能让用户体验更好、提出更合理的方案来满足用户需求以及设计良好的架构来应对秒杀抢购等特殊场景等。

P8 阶段要怎么提升对业务的认知呢?

管理:核心是抓重点

P8 需要指挥一个领域的多个团队。

P8 级别对管理的详细要求,我总结在了这张表格里:

image.png

我们不能简单地使用和 P7 一样的管理方法,而是需要对管理技能进行升级。那么,怎么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呢?

核心思路就是要学会抓重点。我们必须认识到,P8 的管理方式不能再像 P7 那样偏重细节和执行方面的管理(否则时间和精力根本不够用),而是应该关注重点事项的管理。

P8 阶段管理的三大重点:

  • 团队管理:搭建梯度
  • 目标管理:参与制定,保证理解
  • 技术管理:关注演进

最后,我再分享一下 P8 级别精力分配的经验。如果带横向模式的团队,可以参考 532 标准,也就是技术 50%、管理 30%、业务 20%;如果带纵向模式的团队,可以参考 433 标准。

实际比例可以视情况灵活调整。总的原则是,既不要丢掉技术,也要重视业务,技术比例不要低于 30%,业务比例不要低于 20%。

小结

  1. P8 的核心能力要求是指挥多个团队达成目标,主要提升目标是成为有影响力的领域专家。
  2. 技术维度上,P8 需要精通领域相关的技术,重点提升领域技术宽度,可以通过研究开源项目和参加技术大会来拓宽自己的技术宽度,也可以在技术大会上做主题演讲来提升自己的影响力。
  3. 业务维度上,P8 需要熟悉多个业务,并且开始需要掌握战略规划相关的技能,以帮助自己理解业务整体规划,可以采取“宝洁战略模型”的方法快速提升自己的业务理解力。
  4. 管理维度上,P8 需要负责指挥多个团队,提升自己管理技能的核心是学会抓住三个管理重点:搭建团队梯队,参与目标制定,关注技术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