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跳槽已经成为职场常态,很多人都是通过跳槽来实现职级的提升和工资的大幅增长。但是,你在跳槽到另一家公司的时候,很可能在评级阶段面临左右为难的尴尬。
对比原则
我们需要明确一条通用的标尺,来衡量不同公司的两个岗位是否能够对等。这个衡量标准就是“年度总收入”,简单来说,年度总收入相近的岗位基本可以认为是对等的岗位。
总收入包括薪资、奖金和股票期权等部分,你可以通过以下渠道去了解:
- 面试的时候找 HR 详细了解。
- 跟 BAT 或 TMD 的同事 / 朋友聊聊。
- 找猎头聊聊。
阿里:职级硬通货
阿里采用的是跨越式职级,相邻级别之间的跨度很大,目前技术人员基本上都是从 P5 开始定级的。你可能在网上还看到过 P1~P4 的等级,但这几个级别主要是给一些初级职能岗或者外包定级用的。
各个级别的特点:
- P5 是应届生定级起点,包括本科和研究生,以及工作 2 年内社招高潜人才。
- P6 是开发主力,能够独立承担业务需求的开发任务。优秀的 P6 可能还会带 3~5 个人。
- P7 是团队核心,要么作为 Team Leader 带人,要么作为初级架构师负责子系统的设计开发。
- P8 是部门核心,基本都是带团队的,需要负责一块完整的业务。这里的业务规模可以理解为创业公司的一个初创业务的规模,所以 P8 去创业公司基本就是 CTO 了。
- P9 是业务核心或者行业专家,基本算是打工的巅峰了,比如著名的安全大神云舒,在阿里时是 P9。各路业界专家、科研大牛进阿里也基本都是从 P9 开始定级的,比如网上出名的王垠,他受邀加入阿里时,面试的岗位也是 P9 级别。
- P10 是业界大牛,从这个级别开始,我已经不太能够用普通的语言来定义了。
- 如果说 P9 是“最强王者”,那么 P10 就是“荣耀王者”了。现在科大讯飞的副总裁刘鹏,当初拿阿里 offer 时给了 P10;Facebook 的 HipHop 项目负责人赵海平加入阿里的时候,级别也是 P10。
- P11 是业界领军人物、科学家。
- 这个级别既需要天才,还要有运气。比较有名的 P11,有江湖人称“道哥”的吴翰清,他是阿里首席安全科学家、阿里云安全负责人;还有阿里合伙人多隆,他是淘宝的第一代程序员,号称淘宝的“扫地僧”。如果还要拿游戏来类比,我愿意称他们是“国服最强”。
腾讯:天梯式职级
腾讯在 2019 年进行了职级的升级,不过现在很多技术人员还是更熟悉腾讯以前职级体系。为了方便理解和交流,我把腾讯新、旧职级体系放在一起来跟阿里对比。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
腾讯内部每年会有两次整体评估,如果评估合格,就可晋升一个职等。在旧的体系中,腾讯大部分员工处于 T2.3~T3.2 区间,这个区间基本上对应了阿里的 P6~P7 区间。
腾讯的晋升标准主要有两部分:
- 硬性指标,也就是工作年限、考核成绩和是否有重大贡献等。
- 答辩,也就是专业通道面试。
百度:此总监非彼总监
百度的级别采用的也是跨越式职级体系,级别数字刚好比阿里小一,所以很方便对比。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
需要注意的是,这两套体系里的“总监”差异还是挺大的。阿里 P9 对应的管理级别叫“总监”,而百度的“技术总监”是 T10,相当于阿里 P11 的高级研究员,对应到阿里的管理序列是“副总裁”。
头条:升级就像“升官”
头条的级别跟阿里的对应关系如下:
头条的职级体系还有一个特点是,级别命名比较有特色。3-1 以前是按照专业线来命名的,比如“初级工程师”。从 3-1 开始,就变成了按照管理线来命名了,例如“team 领导层”。
而且,这里的“team”和“部门”覆盖的范围很大。比如头条的 3-2 相当于阿里的 P9,在阿里对应的管理岗位是总监,这个级别管理的范围已经远远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team”这个范围了。因为我们说的一个 team,一般是 10 人以内的小团队。
滴滴:大家都是工程师
它的职级体系跟阿里几乎是完美对应的,具体如下:
虽然滴滴的级别和阿里一一对应,但它的命名辨识度没有阿里那么高。
小结
我用一张表格来整理汇总了这几家公司的职级对应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