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 执行法
所谓 PDCA 执行法,就是把事情的执行过程分成四个环节: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和行动(Act),从而把控执行过程,保证具体事项高效高质地落地。
它的实际效果如何,还要取决于使用者有没有掌握各个环节的具体技能。
先说明一点,使用 PDCA 执行法,意味着你要完成制定计划、拆解任务、协调资源、安排责任人和检查结果等工作,所以它比较适合“负责人”这个角色,比如 Team Leader、虚拟团队负责人和领域负责人等。
计划(Plan)
确定具体任务、阶段目标、时间节点和具体责任人。
OKR、3C 方案设计与 PDCA
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呢?
《高效 PDCA 工作术》:
- 既用 PDCA 来规划,也用它来推动落地。
但是我在实践中发现,这样做可能会把长远规划和短期任务混在一起,把长远目标和短期结果混在一起,从而导致你在和团队成员讲解计划和目标的时候,很难准确地区分和平滑地切换。
我把 OKR 定位成专门用来做规划的方法,把 PDCA 定位成专门用来做执行的方法。它们的对比如下表所示:
3C 方案设计法最典型的应用场景就是基于上一级的 OKR 来制定自己的 OKR。
所以它们之间的关系是:OKR 制定整体规划,3C 选择实现方案,PDCA 落实具体任务。
业务案例:用户增长
Step 1:OKR
业务负责人制定了业务 OKR,如下图所示:
运营 TL 对照 KR1“6 个月内新用户增长 100 万”,基于自己的专业分析和判断,认为“买量”是一个有效的手段,于是为团队初步分解出一条 KR,“买量 60 万”。
Step 2:3C
买量的具体渠道有很多,运营 TL 对比不同渠道买量方案的优缺点、投入成本和买量效果,最后确定把“抖音买量 60 万”作为团队的 1 条 KR,汇报上级后获得批准。
Step 3:PDCA(计划环节)
运营 TL 拆解“抖音买量 60 万”这条 KR 的具体任务,明确时间点、阶段目标和责任人,如下表所示:
计划环节技巧
- 处理紧急的事情要长短结合
正确的做法是长短结合,先快速解决表面的问题,避免损失,然后规划长期的方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 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拆分多个小项目
正确的做法是拆分为多个小项目来落地,可以按照事情类别来拆分,也可以按照时间迭代来拆分。
- 学会利用上级的力量来协调资源
协调到具体的参与人员后,你需要成立虚拟的工作组,让参与的人员工作有名有份,取得进展和成果之后,也要向上级进行汇报。
执行(Do)
按照计划落地各项具体的活动,比如技术人员完成方案设计、编码和测试等工作。这个环节的技巧,主要有 2 条。
- 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管理风格
包括独裁式、民主式、专家式、教练式和授权式等
- 做好信息同步
很多人都有的一个坏毛病就是,收到了上级的任务后就只知道埋头干活,只要上级不来问,自己就不说,甚至出了问题都不上报,期望自己搞定,不要打扰上级。
- 对于问题相关的信息,必须立即同步,在问题发生的第一时间、问题取得和得到解决的时候都要及时汇报,不要等到解决完了再汇报,更不要以为自己把问题搞定了就可以当作什么事情都没发生。
- 对于任务相关的信息,可以定期同步,比如通过周报、双周报或月报的形式来汇报就可以了。
- 如果有里程碑的事件,也需要及时同步。
检查(Check)
对照计划来检查实际执行结果,明确哪些符合预期、哪些不达预期、哪些超出预期以及存在什么问题等。
- 使用 5W 分析问题根因
正确的做法是,采用 5W 根因分析法,不断追问更深一层的根本原因。
行动(Act)
基于检查的结果,总结经验和教训,明确下一步需要采取的措施。
- 如果 Check 的结果是目标已经实现,那么当前 PDCA 循环结束。
如果 Check 的结果是目标没有实现,那么就需要调整计划,把经验和教训作为输入,开始新一轮的 PDCA 循环,如此重复直到目标达成或者取消。
这个环节的技巧,主要有 2 条。
- 做好总结汇报
- 每次最多挑选 3 个改进点落实到流程
小结
- PDCA 执行法就是把事情的执行过程分成四个环节: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和行动(Act),从而把控执行过程,保证具体事项高效高质地落地。
- 计划环节确定具体任务、阶段目标、时间节点和具体责任人;执行环节落地各项具体的活动,检查环节检查实际执行结果,行动环节明确下一步需要采取的措施。
- OKR 规划法、3C 方案设计法和 PDCA 的计划环节的关系是:OKR 制定目标,3C 选择方案,PDCA 落实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