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和管理是技术人员晋升到高级别的基石。
管理四象限
它可以帮助你快速地明确管理的工作范畴,从 0 到 1 地搭建自己的管理视野,知道自己成为管理者之后到底要做什么。
管理四象限的整体思路是,从管理的手段和范围来进行拆解,手段有两类,管和理,范围有两个,人和事,它们组合就得到了四个象限。
- “管”有一定的“强制”含义,可以形象的理解为从上往下压;“理”有一定的“辅助”含义,可以形象的理解为从下往上托,两个手段缺一不可。
- “人”就是团队的成员,管理就是想方设法发挥出人最大的潜能;“事”就是团队要做的事情,管理就是想方设法带领团队为公司创造最大的价值,拿到更好的结果,这也是晋升原则中“价值原则”的一个体现。
整个管理工作可以拆解为四个象限:管事、管人、理事和理人,如下图所示:
管事
团队规划
制定团队一定周期内的目标和主要事项。
- 具体规划方法可以参考第 23 讲的 OKR 规划法。
团队执行
将团队规划的事项落地,包括人力安排、时间安排、进度跟踪和问题处理等。
- 具体执行方法可以参考第 24 讲的 3C 方案设计法和第 25 讲的 PDCA 执行法。
团队汇报
归纳总结团队的工作情况,将信息反馈给上级。
- 具体汇报方法可以参考第 29 讲的金字塔汇报法
管人
团队构建
如何打造符合业务发展需要的团队。
- 实际上,招聘只是团队构建的一部分工作,人员优化、人员汰换和团队梯队设计这些事情也很重要,你需要持续不断地对团队进行打磨。
团队运作
通过制定团队的标准流程和奖惩机制等,让团队成员做事更加规范、更有效率。
注意:
- 不要盲目学习其他公司的方法,比如华为管理法、谷歌管理法,因为它们本身可能和公司层面的机制是冲突的。
- 不要盲目地搞“新官上任三把火”,因为任何管理措施都是有成本的,不是越多越好,不合理的措施不但不能体现水平,反而会得不偿失,搞得怨声载道。
团队考核
确定每个团队成员的绩效。
管理者需要在熟悉公司文化和制度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在平时的工作中了解下属的实际工作状态和内容,在考核时做到实事求是,基于事实判断,避免拍脑袋凭感觉来进行评价。否则等到做绩效沟通的时候,你发现没法得到认可,很容易被下属用各种事实“打脸”。
理事
风险管理
提前识别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采取预防措施。
P9 以下的管理者需要关注的风险主要有两类:
- 核心人员流失
- 提前培养核心人员的备份人员
- 项目进度太紧
- 提前招聘、借调人员和据理力争修改项目计划或者项目范围
问题处理
解决团队已经发生的各种问题.
- 问题处理和风险管理看起来有点类似,但风险管理侧重主动预防,问题处理是被动响应。风险管理只能从概率上降低问题发生的可能性,无法彻底杜绝问题,所以问题处理是必不可少的。
资源协调
申请各种团队需要的资源.
理人
团队建设
通过举行各种形式的活动来增强团队成员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让团队成员相互之间更加了解和信任,同时释放工作压力。
通常情况下,平均每个季度组织一次团建就足够了。我个人建议每半年组织一次中等规模的团建(一天时间,户外活动和拓展训练等),每一年组织一次大型团建(四天,旅游等),其余安排小规模的团建(4 个小时,聚餐和体育活动等)就行了。
团队培养
通过各种手段提升团队成员的能力,让团队成员既能够更好的完成工作任务,也能够逐步晋升到更高的级别。
常见的培养手段有以下 4 种:
- 定向自主学习. 这种方式比较适合 P5/P6 成员的培养
- 培训. 这种方式适合大部分团队成员
- 以战代练. 这种方式适合培养团队核心人员
- 技术交流. 这种方式适合培养团队核心人员
团队激励
激发团队成员的潜能和战斗力,让团队更有激情和效率。
常见的激励的手段包括,发表一篇激情四射的演说、在失败的时候鼓舞团队、在成功的时候由衷的表扬团队、给团队成员颁发一些奖项等。
管理核心原则:要事优先
正常来说,你应该在一个周期内(至少半年以上)只关注不超过 3 件的重要事情,这些事情都应该是你通过 OKR 方法基于业务目标拆解出来的
小结
- 管理四象限的整体思路是,从管理的手段和范围来进行拆解。手段有两类,管和理,范围有两个,人和事,它们组合就得到了管事、管人、理事和理人这四个象限。
- 管事包括团队规划、团队执行和团队汇报;管人包括团队构建、团队运作和团队考核;理事包括风险管理、问题处理和资源协调;理人包括团队建设、团队培养和团队激励。这 12 类工作已经涵盖了管理的方方面面。
- 管理的核心原则是,要事优先,结合业务和团队等现状,判断什么时候什么事情更重要,优先处理当前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