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沟通是成功的起点。
为什么大爷大妈介绍对象总是失败?因为他们以为懂你的需求。可即便是相同的评价,也可能是在不同标准下的。

你心中的 爹妈心中的
长相好 帅、靓 个子高
工作好 BAT、500强
自己创业当老板
移动、电网、公务员
家庭好 婆婆不管事
丈母娘不收钱
爹妈是公务员
有退休金

清晰地沟通需求,可以在你迷茫的时候把你拉回正轨。需求越清晰,分析方向越明确;看的数据太多,反而会迷失在细节里。

同时考核利润率与销售额,利润率达标99%,销售额达标70%,怎么下考核结论? 两项都没达标,销售额差距较大。

  • 评估类需求:这个东西好不好? > 到底是好还是不好???
  • 原因类需求:这俩有没有关系? > 到底有没有关系???
  • 预测类需求:预计是多少? > 到底是多少???

目标越简单,越易得答案,逻辑要直接,不绕弯路。
更重要的是,不抓住需求,就没法真正实现数据落地。从业务方的需求入手,才能驱动业务部门做出改变。

初级需求沟通:明确任务内容

遇到分析需求,先问清楚“是什么”。例如:

人数没变,但是用户观看直播的次数少了,用户的转化率连续两个星期下降。bi说数据没有问题,开发最近都没有发版本,还有什么可能的原因吗?

首先,转化是怎么定义的?

直播行业的转化是从曝光到进房。

然后,曝光是怎么定义的?……
也就是说,这里的转化和付费无关。如果不了解定义直接分析,可能会得到一些似是而非的结论:大主播跳槽了、新鲜感过去了、用户消费习惯改变了等等。

接到业务部门的需求时,沉住气了解情况是基本素质。

  • 取数字段:名词的定义是什么?
  • 需求部门、提需求的人:谁问的? > 我们都讨厌被临时摊派任务。记录这些能看出哪些需求是必须做的。
  • 提出时间、期望时间、需求背景:之前做了什么? > 评估重要性和优先级。
  • 需求标题
    • 需求的标题是分类管理的基础(评估、原因、预测)

    • 同类的需求可以形成分析模板

    • 频繁的需求可以形成固定报表

    • 简单的需求可以同类合并或使用现成数据应对

  • ……
数据需求申请表
申请部门 市场部 申请人 联系方式
申请时间 期望完成时间
申请目的 会员活动策划
数据内容 取数字段:当月会员总人数;当月有消费会员数;会员当月消费300元以上人数
取数时间段:2019年1月,2019年2月,2020年1月,2020年2月
展示格式 2019年1月 2019年2月 2020年1月 2020年2月
当月会员总人数 具体的需求内容
当月有消费会员数
会员当月消费300元以上人数

具体的需求内容,要先关注需求的目标:数据 or 数据分析?

  • 如果需要的是数据,要清楚数据的格式
  • 如果需要的是分析,先区分需求类型
    • 是什么(评估):现在各渠道销售表现如何?推广效果怎样?用户群体有什么体征?
    • 为什么(原因):为什么销量不好?为什么推广效果没达到预期?为什么女性用户偏多?
    • 会怎样(预测):预计这次活动会有多少人参加?

需求单需要正式确认,作为分析开始的标志。如需求有更改,清晰表明修改的地方,修改的时间,说明修改后多少天内再次提供。

中级需求沟通:需求排班管理

当手头只有一张需求申请表时,可以沉心静气跑数分析。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被一大堆杂乱的需求淹没,无法专心分析。因此,不能什么需求都接,需要进行合理调度。

我们需要这样的一张表:

需求管理清单
数据分析的工作量 数据分析的产出 数据分析的成本(脑力、体力)
编号 需求部门 需求人 提出时间 期望完成时间 需求目的 需求复杂度评估 预计工时
1 市场部 5月15日
5月17日 市场部月度经营分析会需求 5
2 市场部 5月15日
5月17日 平台用户特征数据 5
3 市场部 5月15日
5月17日 2018年1-5月每日销售数据 0.5
4 市场部 5月15日
5月17日 5月促销活动提数 2
5 市场部 5月16日
5月17日 XX产品库存情况数据 0.5
6 客服中心 5月16日
5月17日 5月上半月投诉人群消费数据 0.5

以及基于这张表的数据分析。

  1. 统计以下数据: 如何沟通需求? - 图1
  2. 分析以下内容: 如何沟通需求? - 图2

    高级需求沟通:需求挖掘与升级

    有用的数据分析是运作出来的,不是算出来的。
    分析流程.png
    从接到 临时性取数 的需求开始,思考是否可以基于取到的数做 统计数据 ?统计之后,数据相关的事件,是否可以用一个 指标体系 描述?如果可以用指标描述,那也就可以建立 报表 来监控。监控到的波动,分为用业务经验可以解释的和不可以解释的,引发 专题分析

需求升级点

  1. 需求升级点:从一个指标,到一组指标
    1. 业务:给个库存的数,没货了要补货
    2. 分析:光看库存的数似乎不够,至少还得知道消耗的数据;而且我们的消耗情况周末和平时不太一样,至少得看几周的数据……
  2. 需求升级点:从一堆原始数据,到一个统计结果
    1. 业务:给个参加活动的用户名单,我们去外呼
    2. 分析:光看名单似乎不够,建议你们看一下整体的完成率,和每天的完成数量,这样好调配人手,如果发现做不完了还能加人,或者优先外呼哪些人
  3. 需求升级点:从一个孤立的结果,到一系列监控指标
    1. 业务:这次活动总结报告帮忙做一下
    2. 分析:类似的活动,看你们的计划还会持续做,建议不要做单一的总结,固定一个模板每月更新,方便同期对比
  4. 需求升级点:记录经验的有效范围
    1. 业务:这个产品的功能比竞品强,有啥好分析的
    2. 分析:那么,我们给产品贴一些标签(价格、功能点),定量对比,看看强多少,看看这个“强”能拉动多少销量
  5. 需求升级点:主动探索经验背后的逻辑
    1. 业务:做促销,业绩就好,有啥好分析的
    2. 分析:那么,我们看促销的力度,参与群体,响应群体,有没有什么规律……
  6. 需求升级点:当经验不足以解决问题时,一步步探索可行性
    1. 业务:这个月也有促销,还是那些产品,业绩怎么变差了?有没有“业绩分析模型”找一下原因!!!
    2. 分析:就知道会有这一天!先把之前积累的产品标签和人群属性拿出来,看看有没有问题。别光盯着一条业绩线了!
      解决不了销售波动、用户波动,业务方分析不出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做积累,没有标签,没有经验总结,也没有量化考核过,就盯着一根业绩线。
  7. 需求升级点:不要放弃获取更多数据的机会
    1. 业务:人工智能解决一切
    2. 分析:人家依托的是大量的数据资源,我们想做得把xx方面的数据补齐,这个可以先从改进业务流程、改进埋点、增加产品标签等等开始做
  8. 需求升级点:在业务认可的背景下,争取资源做产品
    1. 业务:上次的问题剖析帮了我们很大的忙
    2. 分析:想要达成类似的效果,我们得把监控指标体系固化下来,做一个简单的模板给业务使用

基本原则

  • 有数据清单,就一定能做统计
  • 统计指标为某个具体事情服务,就一定有关联指标
  • 只要是非一次性发生的事情,一定能做报表监控
  • 有监控指标,就有解读波动的需求,就会引发专题分析
  • 专题分析就会有分析成果,挑选那些业务喜欢的成果,把它变成产品(BI、算法模型等)
  • 无论任何时候,数据都是不够的,获取尽可能多的数据

难点

:::info

  • 你得收集足够多的信息(能力一),才能知道业务到底看数是干什么的,才能去解读他们可能需要的数据;
  • 你得会定义分析问题(能力三),才能知道往哪个方向引导业务需求;
  • 你得会梳理业务逻辑(能力四),才知道哪些指标是相互关联的;
  • 你得懂得如何提炼经验(能力八),才知道怎么形成模板,留作下一次复用。 :::

主动引发需求

业务对数据不理不睬是常态,数据的地位需要自己去争取。

  • 销售要去找客人,不是看数据
  • 市场要做方案,不是看数据
  • 客服要接电话,不是看数据

数据最多只能占他们工作5%的时间。
而且,业务有业务自身的规律,数据只是辅助。一个纯粹靠数据驱动业务的公司,可能导致员工只关注如何实现数据,如果产品销售结构不达标(自营产品在所有销售中的占比不达标),直接把非自营产品下架,来实现自营产品占比达标,而不是考虑促销等手段。

基本思路是定期“体检”、碰头,而不是事到临头才抱佛脚。因为这个时候,业务方已经按照自己的经验,使用了促销派券、打销售电话等方法,都解决不了问题,数据分析发挥的余地就更小了。

破冰

寻找有机会合作的对象
不指望所有业务部门都对数据感兴趣,但可以主动找那些感兴趣的人:

  1. 经常咨询数据问题
  2. 会告之当前业务动向
  3. 你向他提问,他会回答
  4. 会通告分析结果应用情况

定期分享市场信息,激发需求
业务部门不一定对数据感兴趣,但一定对竞争对手的动向感兴趣(抄竞争对手的做法,比自己想省事多了)。
收集二手行业数据,收集竞争对手的行动,定期(如每月)发布行业大事记,可以有效的勾引业务部门来谈需求,吊起他们的胃口。
以KPI指标为先导,激发业务部门来沟通对策
业务部门不一定对数据分析感兴趣,但一定对KPI感兴趣。
把常规报表发布和KPI数据发布结合。吸引业务部门来关注报表。例如,把销售分成预计数与销售监控报表打包发布的,至少 报表打开率 问题解决了。
重大项目立项阶段的信息提示
立项阶段是数据分析需求最多的阶段,这时候可以主动提示:

  • 策划:基础数据情况,过往经验,对手动作
  • 执行:应该关注哪些数据,监控哪些指标
  • 决策:过往的ROI

项目结束后背书会

  • 做的好:树标杆,邀功请赏
  • 做的一般:找理由,找小机会点
  • 做的不好:找理由,找原因,找对策

项目结束以后,数据分析部门可以为业务背书。抓住这个机会和业务沟通,他们愿意交代更多的底。

总之,提升 关注度 是核心,让其他人都能关注到数据,就会有越来越多的沟通机会。

孤悬于业务之外,接触不到业务核心,是无法真正分析到关键问题,驱动业务增长的。业务对数据不理不睬是常态,但默默无闻不应该是数据分析师的正常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