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约考21分左右,只涉及单项选择。且选择题是线性的,会从第一章开始排布。

信息的基本概念

信息的定义

  1. 信息是一种客观事物,它与材料、能源一样,是社会的三大基础资源
  2. “信息论之父”:香农。他认为,信息可以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并给出了信息的定量描述:比特(bit)

信息的质量属性

重要考点

  1. 精确性

对事物状态描述的精准程度

  1. 完整性

对事物状态描述的全面程度,完整信息应包括所有重要事实

  1. 可靠性

指信息的来源、采集方法、传输过程是可以信任的,符合预期。

  1. 及时性

获得信息的时刻,与事件发生时刻的间隔长短

  1. 经济性

信息获取、传输带来的成本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1. 可验证性

信息的主要质量属性可以被证实或者证伪的程度

  1. 安全性

信息可以被非授权访问的可能性。可能性越低、安全性越高

信息的传输模型

传输模型:
image.png

信源:产生信息的实体,如QQ使用者用键盘输入的文字
信宿:信息的目标地,如QQ另一方接收到的消息
信道:信息传输的道路渠道,如TCP、IP、wifi等。编码、解码则是传输过程中的流程。
噪声:一切对信息传输造成的干扰因素,如网络不好、距离过长等。

当信源和信宿已确定,信道也确认后,决定信息系统性能的在于编码器和译码器。

信息只有流动起来才能体现价值,信息的传输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核心。

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系统的特性

(简单了解即可)

  • 目的性
  • 整体性
  • 层次性
  • 稳定性
  • 突变性
  • 自组织性
  • 相似性
  • 相关性
  • 环境适应性

信息系统的突出特性

重要考点

  1. 开放性

开放性决定了系统可以被外部环境识别,外部环境可以按照预定的方法使用或者影响系统的行为。

  1. 脆弱性

与“稳定性”对应,即系统可能存在丧失结构、功能、秩序的特性。

  1. 健壮性

当系统面临干扰、输入错误、入侵等因素,可能丧失原有功能。系统具有的能抵御出现非预期状态的特性成为健壮性,也成鲁棒性。(即抵御脆弱性的特性)

信息化的基本概念

信息化有小到大的五个层次

  1. 产品信息化

产品信息化是信息化的基础
1)传统产品中融合了计算机化器件,使有得处理信息的能力,如智能电视、只能音箱等;
2)产品携带了更多的信息,如集成了车载电脑系统的汽车

  1. 企业信息化

国民经济 信息化的基础,涉及生产制造系统,如ERP、CRM、SCM(供应链物流管理系统)等。

  1. 产业信息化

工农业、服务业等信息化,即传统行业通过互联网实现转型升级

  1. 国民经济 信息化

  2. 社会生活 信息化

如智慧城市、互联网金融等是社会生活信息化的体现和重要发展方向。

信息化的内涵

重要考点必考知识点
信息化的主体是 全体社会成员(项目经理

信息化的时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信息化的空域是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的一切领域

信息化的手段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先进社会生产工具

信息化的途径是创建信息时代的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生产关系及社会上层建筑的改革

信息化的目标是使国家综合实力、社会文明素质和人民生活质量全面提升

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

  1. 两网 重要考点

指政务内网(如教育部内部网站)和政务外网(教育部与其他部门的公域网)

  1. 一站 重要考点

政府门户网站(供百姓查看政务的网站 G2C)

  1. 四库

建立人口、法人单位、空间地理和自然资源、宏观经济等四个基础数据库

  1. 十二金

是指以“金”字冠名的 12 个重点业务系统。

国家信息化体系六要素

image.png
位置速记口诀:
天上飞的是鹰(信息技术应用)
地上抓的是鸡(信息技术和产业)
左边是人(信息化人才)
右边是鬼(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
中间是资源和网络

信息技术应用

信息化体系6要素中的龙头,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主阵地,集中体现了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和效益。

信息资源

与材料、能源共同构成社会发展的三大战略资源。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国家信息化的核心任务

信息网络

(网络)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是信息传输、交换的必要手段。人们常将信息网络分为电信网(电话通信网,即电信/移动/联通)、广播网、计算机网(三网融合)。

信息技术和产业

是我国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基础

信息化人才

是信息化成功之本(以人为本),对其他各要素的发展有着决定性影响。

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

用来协调6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国家信息化快速持续有序发展的根本保障。

信息系统生命周期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可以简化为

  • 系统规划(项目可行性规划与计划)

根据目标和战略,确定信息系统的发展战略,对建设新系统做出分析和语雀,研究必要性和可能性。

  • 系统分析(需求分析)

即“做什么”。对先行系统进行详细调查,指出现行系统的局限和不足。设计逻辑并作为设计依据。

  • 系统设计(概要设计、详细设计)

即“怎么做”。

  • 系统实施(编码、测试)
  • 运行维护等阶段

也可以简化为:

  • 立项(系统规划)
  • 开发(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
  • 运维(运行维护)
  • 消亡

速记诀窍:理发微笑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