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这篇是自己写的,毛遂自荐一下。

对于每一个从业者而言,对于自己所处行业的都应该有所了解。对行业的信息了解越全面、对行业的理解越透彻,我们就更容易看清行业存在的机会。对于产品经理而言,也能够在做产品规划时更贴近正确的方向。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进行行业分析呢?

1 收集信息

分析任何事物,首先要对选定的事物有一个基本的认知。为了建立对行业的整体认知,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搜集这个行业的信息。

那么我们该如何搜集信息呢?

搜集信息的维度我划分以下三个:

  • 分析报告
  • 新闻资讯
  • 找人咨询

    1.1 分析报告

    最快了解一个行业的途径就是查看该行业的报告。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只要你会搜索,任何一个行业的资料基本都能找到。

最近好几个朋友都向我咨询有没有XX行业的分析报告。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除了会帮忙看一看我的知识库里有没有相关报告外,我还会将自己整理的查找渠道分享给他们。

链接是东方的知识库里收藏的查找渠道:行业分析-各个行业分析报告查找渠道

image.png

我在知乎收集了这篇笔记的内容,各行各业近百个查询渠道。如果你想查找的信息在这些网站都查询不到,那么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 查询的行业市场太过垂直。过于垂直的市场,可能不会有单独的行业报告。比如“直播电商”、“社交电商”都属于“电商”的垂直市场,你可以放大到“电商”行业去看有没有相关的报告。
  • 行业信息高度不透明。对于保密性比较强的行业,是不会有对外的行业报告。还有就是灰产地带,在被揭晓前很多人都不会知晓。
  • 第三种情况,恭喜你了,这个市场还未被人发掘。如果是这种情况,别犹豫,拿起键盘可以开始干了。

    1.2 新闻资讯

    去资讯平台和社交媒体搜一搜这个行业的资讯,看看这个行业的服务者和消费者双方发出的不同声音。

媒体对某个行业和公司是看好还是看衰?最近有哪些值得关注的行业事件和动态发生?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多听听不同渠道发出的不同声音,这些都有助于了解这个行业的全景。

image.png

image.png

1.3 找人咨询

以上两种信息搜集的维度,存在两个问题。

  • 信息的真实度
  • 信息的深度

网上搜集的行业报告,或多或少会与行业的真实状况存在偏差。而且,即便看了足够多的信息,但对于行业潜藏的一些信息,也是无法知道的。

想要对这个行业有更深入地了解,咨询该行业的从业者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不同圈子获取的信息差异,远比你想象中的要大。很多在行业内看来是常识的事情,行业外的人可能看起来高深莫测。

2 了解行业

在上文中,东方提到,对一个行业进行分析需要先建立对行业的整体认知,也介绍了一些收集信息的渠道。

收集信息时,我们要注意不能盲目地收集信息。收集到的信息要在我们后续去了解和分析行业时能够用到。

那么对于收集的信息,我们要如何运用呢?

首先我们先要利用收集的信息去解答三个问题:

  • 行业的产业链有哪些环节?
  • 行业有哪些头部企业?
  • 行业处于哪个发展阶段?

    2.1 行业的产业链有哪些环节?

    对一个行业进行分析的时候,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看看这个行业的构成是怎样的。这个行业从源头到终点都有哪些环节?每个环节的上下游是谁?

了解整个行业的产业链,能够让你认知到自己所处环节到底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当行业发生变化的时候,你能够清晰地捕捉到是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

2.2 行业有哪些头部企业?

为什么要去了解行业的头部企业?

一个行业的头部企业也是从小规模逐渐演变为头部。一个头部企业所经历和面临的问题,可能是这个行业绝大多数从业者都会遇到的问题。

比如票务市场,不论一级市场的大麦还是二级市场的摩天轮,用户的负面评价都集中在价格浮动与票价过高和没有及时收到票。比如拼多多当前面临的商家问题,不论京东还是淘宝,之前也都曾经历过。

从头部企业可以看出这个行业的基本竞争格局,头部的生存状态也意味着这个行业最终的生存状态。

2.3 行业处于哪个发展阶段?

每一个行业都有它的生命周期。了解一个行业的生命周期能够让你意识到行业当前的着力点在何处和可能发展的方向与趋势。

这个行业所处的阶段是早期、中期还是晚期?这是市场是增量市场还是存量市场?

行业产生阶段性变化的时机,往往是最能够抓住机会的时机。

3 分析行业

东方的这篇文章内容结构是逐级递进的,需要完成以上的步骤才能进行接下来的分析。

当建立一个行业的基本认知后,就可以对行业展开分析。

3.1 常用的分析模型

当我们对一个事物进行分析的时候,有很多种常用的方法论。

每一个方法论都有其适用的场景。

image.png
引自《如何快速了解一个行业—实战篇》

麦肯锡分析法常用对公司战略进行分析,其中的MECE分析则是对问题的分解。

5W2H法则是通用法则,适用多种场景。

PEST法则常用于对宏观环境进行分析,以此去判断机遇和风险。

五力分析模型是微观分析模型,以竞争对手为主体进行分析,用于判断竞争形势。

SWOT分析模型以自身为主体,去寻找适合自己的经营策略。

商业画布模型主要用于分析企业价值,通过该模型可以得出一个企业的商业模式。

生命周期理论用于去判断行业和企业的发展阶段,以把握企业发展节奏与规避风险。

3.2 行业的天花板如何进行预估?

行业的天花板并非固定不变的,随着市场的变化,其旧天花板可能会被解构,产生新的天花板。

行业的天花板一般可以通过推算行业内的消费者数量或消费频次来进行大致判断,也可根据整个市场的消费数据和变化趋势进行判断。

后续会以现场娱乐行业为例进行系列讲解。

现场娱乐行业在18年的市场规模为521亿元,其中票务市场规模为189亿元。且历年来的增长幅度都比较小,可以预估其市场的当前天花板在200亿元。

对于共享出行而言可以通过出行频次进行推算;共享雨伞可以通过一年的阴雨天数进行推算……

对于新兴行业,由于本身没有路径可遵循,也没有数据作为参考。只能依靠个人主观分析去进行推断。比如当共享充电宝刚出来的时候,很多企业和资方都吃不准这个市场到底能否做活。

也许正因为看不清市场前景,共享充电宝才避开了资本的恶战,现在闷声发大财。

3.3 每个环节提供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对于每一个环节的核心价值判断,能够让我们看清在一个行业里,掌握哪些核心资源才能让一条产业链持续地正常运转。

现场娱乐行业其上游是文艺表演团体、演出经纪公司和主办方,核心价值是生产消费内容;而大麦与摩天轮作为中间的消费服务平台,提供的核心价值是连接内容与消费者;其下游是演出场馆,核心价值是提供消费者与内容的承载空间。

image.png
引自《中国现场娱乐票务市场年度综合分析2018》

3.4 每个环节的商业模式是什么?

当我们对一个行业的核心价值有所了解后,就可以对该环节的商业模式进行初步的判断。

现场娱乐行业上游的核心盈利来自于门票,由消费者贡献;消费平台的盈利则可从双边获取,向发行方收取推广费、向消费者收取服务费;场地方的盈利则是来自于主办方支付的场地费用。

从中可以看见,消费者支付的费用最终流入到主办方、消费平台和场地方三方。只有三方的收入都维持相对平衡才能保证这个市场持续运转。

3.5 每个环节的核心竞争力?

在我们了解每个环节提供的核心价值以及其商业模式后,我们可以对每个环节的核心竞争力进行初步的判断。

核心竞争力意味着能够提供和创造核心价值。我们倒推就能看见每个环节的核心竞争力。

现场娱乐行业上游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内容产出的品质、消费平台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流量的获取与上游资源的争取、下游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场地的综合性体验。

4 预测行业

4.1 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

对于行业发展趋势的判断是综合多个维度的判断。在此我们可以借助在3.1章节提到的各种方法论进行分析和判断。

以PEST分析法为例。

政策方面:鼓励政策性、商业性金融机构进入,鼓励生产传播内容健康的作品,提高内容的原创能力和质量,大力发展内容建设工程。总体来说政策利好。

经济方面:随着人均收入水平地不断提高,大众消费能力也在持续攀升。人均可支配消费收入也在逐步提升,其中文娱消费占比11.2%。大众在文娱消费的支出后续还会逐步提升。

社会方面:随着95后的初入职场,以及90后的收入稳固,24岁以下消费人群占比攀升至14.8%,30岁以下人群占比达到42.4%。其热爱生活,乐于新事物,注重生活品质的同时,精神娱乐需求也日益丰富多元,这一群体也为文娱消费市场未来提供了巨大的增长空间。

技术方面:VR、AR、5G等前沿科技的到来,加快了数字技术在内容创作生产、传播和服务领域的应用。无纸化、人脸识别等智能查验技术快速崛起,逐渐成为现场娱乐新标配。拥有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新零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创新平台将在新的市场创造更大价值。

4.2 存在哪些潜在的机会?

对于机会的判断同样是信息的二次整理和主观推断分析。

在现场娱乐行业,我看到两个机会。

产业链重构的机会。我们在摸清每个环节的核心价值后,可以看看是否还存在重构产业链的机会。如结合内容投资、精准宣发、场馆馆运营、衍生品开发等领域,成为专业优质的现场娱乐综合服务提供商。

高新技术带来的机会。如果能将抢先新技术融入表演内容中,给用户带来更好地现场体验,是否能为市场带来突破性地增长?同时借助网络平台去承载现场内容,是否能够为现场娱乐开括新的业务市场?

写在最后

任何一个行业的分析和判断都需要收集大量信息和进行深入思考,本文只是对一个行业进行了浅显地分析。主要目的是让大家理解如何去分析一个行业的思路。

社会在不断发展,时代在不断进步,尤其是走在社会最前沿的互联网行业更是瞬息万变。不论是市场的变化还是相关技术的变更都对产品的从业之路有着深远地影响。

而应对这种变化的方式,只有让自己不断学习从而跟上每一次变化的步伐,站在时代的浪潮之巅。不断提高自己思考的广度与深度,寻找到自己能够适应、跟随、引领时代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