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动机介绍

根据2019年路透社数字新闻报道,全世界55% 的人依靠社交媒体和搜索引擎来获取信息。 诚然,互联网创建之初是为了促进全球范围内的知识共享。然而,目前互联网的信息格局却主要是由几个商业经济实体所控制,而这种现状可能会导致以下问题:

  1. 泄露互联网用户个人敏感信息;
  2. 吸引人们过度消费,即消费可能根本不需要的商品,因此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和环境破坏;
  3. 根据最新研究,激进观点和虚假信息的传播速度比真实可信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Aral, S,2020), 因此公众的意见很容易因此被小部分人群操纵;
  4. 碎片化的思考妨碍了公众进行深入思考和系统地学习;
  5. 推荐型算法通常形成 “信息茧房“和”过滤泡“效应,导致人们无法跳出自己的圈层,探索更多样化的信息…

为了验证上述观点在中国数字化内容领域是否同样真实,了解这些现象如何切实影响公众的生活,以及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Zoe计划对此进行一系列个人研究。

感谢大家参与本次的调查问卷,本次调查作为系列调查的起点,重点是希望了解:

1. 互联网用户如何获取信息(WHEN, WHAT,HOW,WHY)?

2. 获取信息的交互过程是个体行为还是群体行为?

调查过程介绍

问卷投放方式

问卷投放时间:2020.12.09~2020.12.13
问卷投放渠道:微信

结果

收集情况:截止2020.12.13日,共收集40份有效答卷

调查总结

Artboard.png

本次调查的局限性

根据2020年4月2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 ,我国网民规模达9.04亿,其中月收入占8000元以上的用户仅占13.3%。而本次调查结构涉及的人群结构主要为科技行业从业人群,而这部分人群并非中国互联网网民的大多数,因此本次调查不具备全国范围内的广泛性。
Group 8.png

期待大家提供的建议

请问您对本次调查结果有什么看法和建议?您对Zoe推进相关调查有哪些想法和建议?您是否有希望了解的问题与Zoe分享?


调查者介绍

Zoe目前在上海一家科技型企业工作,担任全职用户体验设计师,致力于企业服务的数字化创新。工作之外,Zoe也是半个学术研究爱好者,热衷于探讨数字化领域的各种社会现象和相关问题(点此查看我的个人泛知识结构),非常欢迎大家一起邮件和我交流。
personal intro.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