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31 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矩阵

在很多介绍产品管理的书籍或文章里面,为了方便读者有条理地感知和阅读,常常将产品管理划分为不同的层次,譬如1-3年是基础能力培养期,3-7年是资深综合能力培养期,7年以上是洞察行业和商业模式的顶级期等等(参考书籍:幕后产品)。

其实zoe并不认可这样的排序。尽管这样的成长分布显得较有条理,但是仅仅将人生的经历总结为某一点出发的线性旅程似乎显得有点轻率了。毕竟在同一时空里面,个体多方位接触不同的知识,经历不同的事件,其养成的更多是一个综合复杂的能力,更不只是某个或者某几个阶段性可以掌控预测的线性过程的叠加(当然理论上一切复杂的事件都可以表达为傅立叶变换,但是其本质也是复杂波动的三角函数而非线性变化)。确实有些时候,只要制定计划逐步推进,我们便可以收获阶段性的可预期成长,但是这样做的前提是事情是可以量化和评估的。但是类似于产品管理这样的能力,却是更加综合,学无止境的,按部就班不一定是最好的方案。

另外与很多人倡导的“一生做好一件事”这个理念不同,(也有可能是大家对“一件事”的定义不同),zoe认为人的潜力足够大到可以精通很多事情,在不同的领域成为专家。我所相信的是,如何在面临复杂环境时发展出一套自适应且不断进化的能力矩阵,比单纯的线性人生规划要重要且实用地多。

2020.11.07 用户需求vs产品需求

用户需求不等于产品需求,用户自身并不一定清楚自己要什么。因此在做产品决策之前永远先思考为什么?一层层剥开,什么才是最本质的驱动力?

2020.12.05 商业模式和让用户喜欢的区别

其实,让用户喜欢是很容易的事情:无广告,无会员,所有内容都能看,所有CP都能嗑,看视频能赚钱,而且真的不窃取个人数据。但是“免费”并不是商业模式,免费只是让获客门槛变低的一个方式而已。所有命运的馈赠,都已经暗中标好了价格(本段内容摘自“开课吧”)。

诚然,这段逻辑没错,但是,“无广告无会员看视频能赚钱用户就会喜欢”逻辑上是个既不必要也不充分条件,先不谈论用户是否会喜欢,另一方面市场上也不缺乏有广告而深得用户喜欢的产品。B站用户甚至为此发明出一个新的专有词语叫做“恰饭”。我反而认为,无论选择什么样的商业模式,本质还是要让用户喜欢,也让他们自身明白,自己是通过牺牲什么而换取的什么。这才是交易的本质,即各取所需。

2020.12.07 转型资本

“定位”不是找到的,而是创造出来的。商业环境中的变量正逐渐超出“复杂”的范畴,而趋于“混沌”。环境瞬息万变且无法预测,为了使得组织长久地生存,比起积累金钱这些有形资本,更重要的是积累转型资本。这些转型资本包括任何能够帮助我们不断实现迭代以及可迁移的能力,譬如沟通,领导力,跨界思维方法论等等。譬如健康的身体。摘自36氪。


2020.12.29 selective curiosity

团队中会有各种各样的人,不同的喜好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开放程度。从人际交往而言,不需要对所有人好奇,也不需要对一个人的所有方面好奇,以避免招致反感。生活中学习中也是一样,约束自己过于宽泛的兴趣,确定自己的关键价值衡量指标,选取合适的时间段,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于某一件或者很少几件事情,我将之称之为“选择性好奇”。

2020.12.30 他人的观点

他人的观点只是观点而已,不要轻率地未经调查就将其定义为事实,毕竟经过一段时间“观点”,“理论”和“事实”的训练之后,我发现我们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信息片段,“事实”的占比是最低的。因此,不要让他人的观点束缚了我们自己的想象力,行动力和判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