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买家的购买过程

入口

  • sns- 我的淘宝- 淘宝首页- 垂直市场- 活动页

Tip:从每个入口进入会有不同的商品展示以及产品特色,对于特殊的可能还会设置对应的商品活动,需要报名、商品筛选等资质通过。曾经一度。蘑菇街、美丽说的浏览量导入是淘宝的主要流量来源。而他们的导入也决定了部分淘宝商品的做法和展示,以及相关api的准备。可以为特殊导购来源的流量以及用户提供定制的服务比如折扣等。

导购

  • 导航- 搜索- 店铺

Tip:导购的功能需要对用户进行对应的分析,根据不同的需求来导购.对于有明确购买需求的提供搜索、搜索结果页;对于模糊购买目的的,提供分类导航;对于没有购物目的的提供促销活动页;

决策

  • 详情- 购物车- 收藏- 直接购买

Tip:我们都知道宝贝的详情页会很大程度决定了用户的决策。目前基本的内容包括了三项,宝贝、评价、详情,后面还推出了推荐。这几个看似无意,其实是做了大量的数据验证。包括现在在宝贝详情页支持短视频的骚操作,都是 让用户更快决策购买、体验真实商品的利器。而收藏以及加入购物车为商品的留存提供了更大的空间,除了直接购买,我还可以选择捆绑购买来节省中间流程,或者针对店铺or商品做收藏,为后续的购买提供前置。

交易

  • 付款- 收货- 评价- 退款
    Tip:这里面不做更多的介绍,单就支付宝一个产品的构想我觉得已经很棒了,解决了很多资金流向和信用担保的问题。

产品经理都是分类控

类目与属性

最开始淘宝是按照分类,子分类,等各种细致的分类来完成商品的归类,但是这样随着商品的增多,类目树越来越深,用户容易找不到想找的商品。类目的点击过程,每当发生一次点击,用户损失大概在50%。而越来越多的商品需要分类,造成了矛盾点。

另一个问题,就是每个分类不是完全独立的,可能存在交叉和重合。

这个问题困扰了三四年,直到06年才引入属性概念,将某些商品的特性用属性来描述。它从另外一个维度去解释了商品,提供了另外一个链路的支持,也避开了只能商品与分类一对一的或者简单多对一的匹配关系。

延伸

分类,是产品经理的必备的思想之一,当任何的流程、产品、逻辑增多的时候,都是用分类进行管理的。通过不同性质的分类定义,达到梳理的目的。

而属性,或者我们产品中经常会提到的过滤标签,产品特征性属性,是产品另一个维度对产品范围的过滤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