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议地极

由于地轴一直变动,为了建立稳定的地固坐标系,必须规定以某个时间区间的平均地极位置作为地球自转轴的定向点。
协议地极分为瞬时地极和平均地极。

  • CIO

国际协议原点(Conventional Ceilernational Origin,CIO),国际时间局BIH于1967年开始采用国际原子时后,采用时间观测法结合传统天文纬度观测法重新测量了地级,国际天文联合会IAU和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IUGG在1967年建议采用的国际协议原点(1900年—1905年间,平均纬度确定的平极)。

  • JYD

极原点JYD,利用国内外的测纬资料联合解算极移,取1968年的平极为地极原点,作为中国198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协议地极(JYD为极原点拼音缩写,加注历元1968.0为下标)。

  • CTP

协议地极方向(Conventional Terrestrial Pole,CTP)是全面采用原子钟测时技术后,国际极移服务IPMS和国际时间局BIH于1984年采用的协议地极。它利用VLBI(甚长基线干涉测量)等空间大地测量技术,结合原来的天文测量方法,以及地球非刚体理论,计算得到协议地极位置,完善了地心坐标系定向问题。

  • EOP

地球定向参数(Earth Orientation Parameters,EOP)是为了描述地球自转运动规律的一组参数。把岁差和章动、极移、地球自转日长变化这三种变化称为地球定向参数。


参考椭球定向

椭球定向要在规定地球协议地极的条件下满足双平行条件,确定参考椭球旋转轴方向。

  • 自转轴平行规定

参考椭球旋转轴平行于地球自转轴。因为参心坐标系地心与实际地球质心不重合,故参心坐标系定向时只能把参考椭球自转轴平行于地球自转轴。

  • 起始面平行规定

大地起始子午面平行于天文起始子午面。通过大地起始子午面平行于天文起始子午面建立大地坐标系和天球坐标系的转换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