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高程系统

我国采用正常高作为高程系统。
国家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定义的黄海平均海水面作为全国统一的高程起算面。

我国的高程框架

水准原点

为了长期表示高程基准面的位置,便于陆地水准控制网与高程基准面连接和传递,需要在确定国家高程的基准面附近,建立国家水准原点,水准原点固定且不受潮汐影响。

3.4.6 我国的高程系统 - 图1

我国水准原点位于青岛观象山,精确测量高程基准面与国家水准原点的高差,使之成为国家高程控制网的起算点。

3.4.6 我国的高程系统 - 图2

3.4.6 我国的高程系统 - 图3

3.4.6 我国的高程系统 - 图4
吴淞零点

3.4.6 我国的高程系统 - 图5
坎门验潮站

我国的高程基准
  • 1956年黄海高程系

通过1950~1956年7年的验潮数据推求了平均海水面,建立了1956年黄海高程基准,其水准原点高程为72.289米。

  • 1985国家高程基准

由于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采用的验潮周期数据过短,无法消除潮汐长周期(18.6年)影响,故通过1952~1979年中的10个19年验潮数据(青岛大港验潮站)建立了1985国家高程基准。
10个19年验潮数据是指19521971……,1961~1979,共10组19年周期验潮数据。

1985国家高程基准是我国现行高程基准,水准原点高程为72.2604米

  • 海上过远的岛屿

远离大陆的岛礁无法联测陆地高程时,采用当地平均海平面作为高程基准面,也可根据岛上验潮资料求得的平均海水面确定其高程基准。

高程基准的转换

由于以上两个水准原点高差为0.029米,故可以采用该数值在两个系统之间进行转换。

我国的高程框架

  • 等级水准控制网

我国的高程框架通过国家一等水准网以及与国家一等水准网复测的高精度水准控制网实现,框架点的现势性由一、二等水准点的定期复测来控制,共分为四个等级控制网。

  • 似大地水准面精华

高程框架的另外一个形式是通过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