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化腾曾在公开信中提到腾讯在搭建组织和产品创新时,一直遵守着创造生物型组织的“灰度法则”,就像允许进化中的变异一样,允许“不完美”。

今日头条张一鸣在聊到企业系统时说,生物从细胞到生态,物种丰富多样,但背后的规律却非常简洁优雅,这对于我们设计企业系统有很多可类比的地方。

其实,不只马化腾,张一鸣,包括傅盛、王小川等,越多越来的互联网一线创业者都在访谈中强调生物学带给他们的启发,都已经成为了生物学思维的痴迷者和坚定实践者,王小川甚至表示,正是生物学思维让搜狗活到今天。

为什么互联网大佬都在用生物学思维呢?其实背后的逻辑很简单,他们要解决复杂系统带来的问题。

一、什么是复杂性系统?

互联网企业和我们这一代人面对的一个最重要的变化就是:超复杂

是的,我们正处在一个新时代,正在建立一个新系统,而这个系统是无法从整体上被掌握的,或者说,无论对谁而言,它都太复杂了。过去200年的现代化过程,复杂性是个常见的事情,人类社会总是趋向于越来越复杂。

就拿机器来说,从最早的几十个零件到几百几千几万个零件,再到现在一架波音747飞机上面有600万个零件,275公里长的的各种管线。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彻底搞得清楚一架波音747飞机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开始,人类也演化出来了一个处理这种复杂系统的方法,吴军老师提到的解决方式就是模块化加上分层协作。每个人只负责其中的一个模块,然后层层叠加,构成一个庞大的系统。出了问题也不怕,层层分解,也能找到问题所在。

所以,即使像芯片那么复杂的东西,上面集成了数以亿计的晶体管,但是人类还是可以设计它,制造它和控制它。复杂性看起来没有那么可怕。

而今,身处于技术复杂性临界点时代,人类面临着超级复杂性的困扰,一堆东西放在那里,即使很多很乱,那叫“庞杂”。但是一堆东西到了一定数量,他们之间还互相影响,发生“级联效应”,那才叫“复杂”。

一旦达到这样的复杂。那是一个无法控制的,甚至是无法理解的系统。

2015年,谷歌公司统计了自家所有产品的代码,加起来20亿行。

2018年,阿里巴巴公司的程序员,一年写下了12亿行代码。

听起来也还好吧?这个数字和一个芯片上的晶体管数量在量级上是差不多。所以一个芯片我们人类可以控制。那软件我们人类也可以控制。但是请注意,它们的复杂性完全不一样。

为什么?因为代码和代码之间是要发生互相影响的。这叫“级联效应”,十几亿行的代码,一旦发生互相之间的关联互动,而且是一层一层的不同级别的互动,产生的情况有多少种呢?肯定比整个宇宙的粒子数量还要多无数倍。

2019年3月6日,法国巴黎银行系统发生宕机,时间甚至超过了24个小时,用户无法进行网上银行相关操作,也无法访问他的官网或应用。而在今年的1月份,这样的情况已经发生过一次。

如果你熟悉银行软件系统,就会很清楚的知道,伴随着银行业务的发展,银行软件系统持续更新,一直不停修修补补,基本上银行的系统是在基础平台上陆续开发、搭建完成的,甚至已经复杂到没有一个人能够把这个系统解释清楚的程度。

除了互联网软件系统外,人类现在社会的方方面面都被复杂性的浓雾笼罩了。比如,美国联邦的税法,总页数超过74000页,其实也就是说整个美国没有人知道这个国家到底是怎么收税的。

再比如金融业,一款金融理财产品,经过反复包装、销售之后,谁也搞不懂它是什么了。这个产品在什么时候,可能引爆多大的金融危机,谁也不知道。连金融专家也不知道。

而走在时代潮头的互联网企业,他们要面对的更是这样超复杂的内部和外部系统环境。

塞缪尔•阿贝斯曼在《为什么需要生物学思维》中写道:生物在活着的时候是复杂的,而死后最多只能说是庞杂的。

人也是生物中的一种,而且是活得最复杂的一种。

人类,不仅自己复杂,还创造了一个复杂的世界,在复杂的世界上又制造了各种各样复杂的系统。

人与人之间,人与世界上的所有生物之间,人与自己创造的各种系统之间,系统与系统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一个人,只要活着,就得正视各种复杂的关系。因为,只要活着,就没办法不和其它事物产生关联。

可以说,人类的技术,从网站到交易系统,从城市基础设施到科学模型,甚至是为大型企业提供配套服务的供应链系统和物流系统,都已变得过于复杂且相互交错。

二、为何需要生物学思维?

人类的认知能力终归是有限的,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所构建的各种技术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系统之间的关联性也变得越来越强,越来越难以理解。

无论人类有多聪明,记忆力有多强,都无济于事,因为这些系统的构建方式与人类的思维方式不一样。人类不具备同时应对数百万个组成部分及其之间的大量交互,并将所有结果都记在脑袋中的能力。我们的大脑会“严重超载”,继而宣告失败。

所以,在我们享受着科技带来的高效、便捷的同时,我们也经常被这些过于复杂的系统困扰。世界变得越来越复杂,并且复杂性还在以飞快的速度继续增长,讲究一切可设计、可控制、可预测的物理学思维就显得有心无力,而追求适应、联系、共生的生物学思维,就逐渐被作为应对复杂变量环境的认知框架。

同理,一个先进的系统如果要正常地运行,也不可能独立存在。在众多的系统问题中,生物学又是最复杂的系统问题。如果你能接受解决复杂问题的思维方式,那就可以培养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人类在创造复杂机械的进程中,一次又一次地回归自然去寻找指引。我们会经常感叹自然的力量,蜂巢、蚁群、森林、大海等这些复杂系统自然形成、循环往复、不断进化发展。

生物系统与技术系统存在着深远的“亲缘”关系,这意味着我们可以从生物学思维中学到很多东西。注重细节、强调多样性的生物学思维,将会为理解杂乱的进化系统提供一个至关重要的视角。

因此,生物学思维,才是理解复杂世界的金钥匙。生物世界是从0到1的世界,生物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出现、生存和演化。

生物学思维,讲究的就是错误共存,和风险共存,只要有效,不求精确,甚至不求甚解,这是所有成功物种的常态。这和企业的底层逻辑近乎一模一样,企业走的路也是从无到有,从生存到竞争,再到演化。

所以,猎豹的傅盛才感叹说,生物学是一门能打通很多跨界知识的学科。相比物理学等自然科学,生物学更深刻地揭示了世界的底层规律,其思想放之四海而皆准。用生物学思维理解世界,其实不过是回归人类生存状态的本来面目而已。

三、怎样运用生物学思维解决问题?

那么,面对复杂系统,我们该怎样运用生物学思维解决问题呢?

1,用冗余备份应对风险。

物理学的方法是要通过精确规避风险。而生物学采取的方法则是冗余法。冗余法指的是,不是提供提高精确性来保证安全,而是通过替代方案来确保稳定。昆虫、鱼,通过大量产卵诞生大量的后代,最后活下来的没几个,但是物种基因的安全是有保证的。

人的身体两个肺、两个肾脏、两个眼睛,任何一个出现问题,另外一个还能保证功能的持续,即便都发生问题,其他的功能器官还会提供代偿的方法,弥补缺失的功能。左脑受损的人右脑特别发达,盲人的听觉特别灵敏。

商业领域最直接的策略就是: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我们熟知的巨头柯达、摩托罗拉、诺基亚,他们的业务过度“聚焦”是非常容易被颠覆的。所以,现在的互联网巨头在占据流量后的动作往往是寻求多领域投资,或者全产业链“做重”。

阿里巴巴有支付宝、菜鸟、蚂蚁金服、飞猪,线下发展了盒马生鲜、并投资了人工智能、出行、金融、社交等领域上百家企业。腾讯在产品创新时,用的也是这样的生物学思维——在混沌的世界里,唯有坚信概率,坦然面对过程中的失败,不停地扔骰子,在变化中寻找机会。

“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不仅表现在争相布局多产业,在运营上做深做重,而且在组织形态上也开始寻求更有活力、更有韧性的团队管理方式。

以海尔为代表的企业,都逐渐实现了管理上的“扁平化”和“去中心化”,其实就是一种“反脆弱”组织管理的积极转型。稻盛和夫独创的“阿米巴”经营模式,通过将公司组织分为一个个微型的“阿米巴”小集体,在保持活力的同时,利润中心下沉,五十多年从不亏损。

2,灰度法则:用“不完美”法则修正错误

物理学的办法,是先搞清楚原理,再改正错误,正本清源。而生物学的方法就是在各种环境突变中生存下来,只要你能穿越进化剪刀,就已经适者生存了,至于是不是已经完全没有错误,生物学不关心,这不重要。

马化腾在腾讯产品创新中一直坚持“不完美”法则,即要实现单点突破,就要允许不完美,但要快速向完美逼近。而恰恰是产品的一些残缺和不完美,为下一步的发展和进化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

猎豹也在一直强调“在一个波动的世界里持续受益”。傅盛认为,在大波动中受益是生物学的终极能力。

生物学中的遗传与变异,其实就是一头保持稳定,一头在波动中寻找机会;一边是个体死亡,一边是种群进化;而对应到企业,就是一边是环境恶劣,一边是生命更强大。所有企业的这些做法,其实都是在模仿自然界,模仿进化剪刀,创造各种极端的环境,就看谁能生存得下来。活下来,就是好样的。

至于公司身上是不是已经彻底没有了bug,没有了缺陷,那既不可能,也不重要。这就是生物学思维。

3,谦卑之心+迭代眼光看待问题

面对错误和失败,我们在承认自己的无知和无能的同时,也要保持开放和坦然的心态。比如说,生态系统广泛存在的协同。它指的不是直接针对问题采取行动施加影响,而是通过关联他人来弥补个体的不足。

现有的知识无法解决当代的难题,可以交给后代去处理。对于复杂的世界,保有一种谦卑、敬畏、大度的心态,用连续的生物进化理论来应对。这种用时间和变化迭代出来的力量将是无穷的。

总结

如果说生物学思维是理解复杂世界的一把金钥匙,生物学思维可以被表述为:不要被表象所迷惑,混沌以及不可预测性;享受过程,以发展的心态看待不理解的事物;谦卑之心加上不断迭代的眼光,坚信概率并在变化中寻找机会。

由此我们必须努力维持两种相互对立的状态:

第一种状态要求我们努力克服自己的无知,绝不能沉迷其中;(坚持探索)

第二种状态意味着一旦理解了某个事物,就不要认为它是理所当然的。这就是科学的思维,也是生物学思维,是我们学习新事物和解决难题的必备能力和先决条件。(坚持迭代)